全体民众聚集在水门广场,同心合一。他们请律法教师以斯拉把上主赐给以色列的摩西律法书带来。
七月一日,以斯拉祭司将律法书带到会众面前。这聚会包括了男女老少,所有能明白的人。他从清早到正午,面向水门广场,向在场的男女和能明白的人宣读律法书。众民都侧耳倾听。
律法教师以斯拉站在为这场合特制的高大木台上。他右边站着玛他提雅、示玛、亚拿雅、乌利亚、希勒家和玛西雅;左边则有毗大雅、米沙利、玛基雅、哈顺、哈拔大拿、撒迦利亚和米书兰。
以斯拉展开书卷。因为他站在高处,众民都能看见他。他一展开书卷,全体民众就都站起来。以斯拉称颂上主——至大的神,众民就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然后跪下,面伏于地敬拜上主。
利未人耶书亚、巴尼、示利比、雅悯、亚谷、沙比太、荷第雅、玛西雅、基利他、亚撒利雅、约撒拔、哈难、毗莱雅,在民众站立的地方教导他们律法。他们宣读神的律法书,讲解清楚,说明含义,使民众能明白所宣读的话。
省长尼希米、祭司兼律法教师以斯拉,以及教导民众的利未人对大家说:“今天是归你们上主的神的圣日,不要悲哀哭泣。”因为众民听见律法的话,都哭了。尼希米又说:“你们去吃肥美的,喝甘甜的,有预备的也分给没有预备的人。因为今天是归我主的圣日,你们不要忧愁,因靠上主而来的喜乐就是你们的力量。”
利未人也使众民安静,说:“不要作声,今天是圣日,不要忧愁。”于是众民都去吃喝,也分送食物,大大欢乐,因为他们明白了所教导给他们的话。
七月二日,各家族的族长、祭司和利未人,都聚集到律法教师以斯拉那里,要留心听律法的话。他们发现律法书上记载,上主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在七月节期住在临时搭的棚子里;又当宣告并通知各城和耶路撒冷的百姓说:“你们要上山去,把橄榄树、野橄榄树、石榴树、棕树和各样茂密树的枝条取来,照着所写的搭棚。”
于是百姓出去,取了树枝来,各人在自己的房顶上、院子里、神殿的院内、水门广场和以法莲门广场,搭起临时棚子。所有被掳归回的会众都搭棚,住在棚里。从嫩的儿子约书亚的时代直到那日,以色列人没有这样行过。于是众人大大喜乐。
以斯拉天天宣读神的律法书,从节期的第一日直到最后一日。他们守节七日,第八日照例举行严肃的集会。
本章总结的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1. 神话语的权威与中心地位: 事件始于民众主动要求听神的话语,并以庄重、渴慕的态度聆听长达半天的宣读。这启示我们,神的话语应当是信仰共同体生活的绝对核心和最高权威。
2. 真理需要清晰的讲解: 利未人不仅宣读,更担任“讲解员”,使百姓“明白”所听的。这表明,传递信仰不仅是诵读经文,更需要将其含义清晰地解释和应用,使之与实际生活连接。
3. 敬拜中的喜乐与安慰: 百姓因明白律法而意识到自己的过犯,因而哭泣。但领袖引导他们,圣日不应只有忧伤悔罪,更应有因神的信实和赦免而来的喜乐。“靠上主而来的喜乐就是你们的力量”成为千古名言。这指导我们,真正的敬拜应平衡悔改与喜乐,在神恩典的安慰中得着力量。
4. 信仰的实践与共同体精神: 听到命令就去遵行(搭棚守节),并且立刻实践分享(分送食物给无预备的人)。信仰不仅是情感和知识,更是顺服的行动和彼此顾盼的生活实践。整个群体一同聆听、一同明白、一同悲伤、一同喜乐、一同守节,展现了强大的共同体意识。
5. 传统的恢复与更新: 此次守节是自约书亚时代以来未曾有过的隆重庆祝。这象征着信仰在经过挫折(被掳)后,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在明白话语的基础上,带着新的理解和喜乐,使古老的传统焕发新的生命力。这对于今天如何在新时代中持守纯正信仰又活出更新样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圣经21世纪GQ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