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哈随鲁王的时代,这位统治着从印度到古实共一百二十七省的君主,于其在书珊城堡中执掌王权。他在位第三年,为所有贵族和官员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波斯和玛代的将领、各省的亲王与贵族都齐聚一堂。整整一百八十天,王向众人展示他王国的巨大财富、辉煌与威严的荣光。
这些日子结束后,王又在王宫的花园里举办了为期七天的宴会,邀请所有在书珊城堡的人,从最卑微的到最尊贵的,都来参加。花园装饰着白色和蓝色的亚麻幔子,用细麻绳和紫色料带系在大理石柱的银环上。金银制成的床榻安放在用斑岩、大理石、珍珠母和贵重石材铺成的镶嵌地面上。御用的金杯各不相同,君王的美酒丰盛,尽显王的慷慨。按照王的命令,宾客饮酒无拘无束,因为王吩咐侍酒官满足每个人的意愿。
王后瓦实提也在亚哈随鲁王的宫内为妇女设宴。
到了第七天,亚哈随鲁王饮酒酣畅,心情愉悦,便吩咐侍奉他的七个太监——米户幔、比斯他、哈波拿、比革他、亚拔他、西达、甲迦——去请王后瓦实提头戴后冠到王面前,好让众人和贵族欣赏她的美貌,因为她容貌俊美。然而,当侍从传达王的命令时,王后瓦实提拒绝前来。王于是大怒,心中烈火燃烧。
按照惯例,王在律法和审判的事上应咨询专家,他便与那些通晓时务、接近王的智士商议。他们是波斯和玛代的七位大臣——甲拿、示他、益母、他施、米力、玛西拿、米母干,他们享有面见王的特权,在国中地位最高。王问道:“依照律法,该如何处置瓦实提王后呢?因为她没有遵守亚哈随鲁王通过太监传达的命令。”
米母干便在王和众臣面前回奏:“瓦实提王后不但得罪了王,也得罪了亚哈随鲁王各省的所有官员和百姓。因为王后的行为一旦传开,天下女子便会藐视自己的丈夫,说:‘亚哈随鲁王命人带瓦实提王后到他面前,她却不来。’今日听见王后之事的波斯、玛代贵妇们,也必照样对待各位大臣;如此必生无尽的藐视和纷争。所以,王若赞成,请降一道谕旨,列入波斯、玛代不可更改的律法中,禁止瓦实提再见亚哈随鲁王,并请王将她的后位赐给比她更合适的人。待这项敕令传遍王国辽阔的疆土,所有的妻子就必尊重自己的丈夫,无论地位高低。”
王和他的臣僚都赞同这番建言,王便按米母干的主张行事。他向全国各省发出诏书,依照各族的文字和方言,宣告每一个男子应在家中专权,用自己的方言说话。
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权力与炫耀的陷阱:亚哈随鲁王长达半年的财富展示和七日狂欢,本质是权力炫耀。这种对外在威严的过度依赖,反而暴露了其内在的不安全感。在现实中,真正的权威源于内在能力与品格,而非外在排场。领导者应警惕将资源过度投入于形象工程,而应专注于务实的管理与服务。
尊严与反抗的价值:瓦实提拒绝在醉酒场合下被“展示”,是对人格尊严的扞卫。她的抗命虽导致个人悲剧,却揭示了在权力不平等关系中保持自尊的勇气。今天,在面对不公或羞辱性要求时,保持底线并理性抗争,是维护自我价值的重要行动。
决策的理性与情绪管理:王在“心中火烧”的暴怒下,基于情绪而非理性作出废后的决定。这提醒我们,重大决策应避免在情绪激动时进行。个人或组织在处理冲突时,需冷静评估后果,而非被一时情绪驱动。
法律与正义的区分:波斯法律“不可更改”,却服务于王的个人威严而非公义。米母干等人将个人事件上升为法律问题,以维护男权秩序。这启示我们,法律条文若脱离正义本质,可能沦为压迫工具。现代社会应确保制度服务于公平与人权,而非特定群体或个人的利益。
权力结构的脆弱性:一个王国的稳定,竟因一场家庭风波而引发全国性法令调整,显露出权力系统对微小挑战的过度敏感。在组织管理中,领导者应避免因个别事件实施过度管控,而应通过建设性文化提升整体凝聚力。
此章叙事虽源于古代宫廷,但其对人性、权力与尊严的探讨,依然为现代个人处世与组织治理提供了一面镜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圣经21世纪GQ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