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日,以斯帖穿上朝服,进入王宫的内院,面对宫殿站立。当时国王正坐在殿内的宝座上,面向入口。他一见以斯帖王后站在院内,心中喜悦,便向她伸出手中的金杖。以斯帖上前轻触杖头。
王问道:王后以斯帖啊,你想要什么?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我也必赐给你。
以斯帖回答:王若以为美,就请王今日带着哈曼,来赴我预备的筵席。
王随即下令:快叫哈曼照以斯帖的话去做。于是王带着哈曼一同赴宴。
席间饮酒时,王再次问以斯帖:你要什么?我必赐给你。你求什么?就是国的一半,也必为你成就。
以斯帖答道:我的愿望和请求是这样的:我若在王眼前蒙恩,王若愿意赐我所要的,就请王明日再带着哈曼来赴我预备的筵席。那时我必说明我的请求。
那日哈曼心中欢欢喜喜地出来,但见末底改在宫门既不起身也不畏惧,就满腔怒火。哈曼勉强忍耐回家,请来朋友和妻子细利斯,向他们夸耀自己的财富、众多儿女,以及王如何抬举他超越众臣。哈曼又说:王后以斯帖专请我随王赴席,明日又邀我同去。只是我一见那犹太人末底改坐在宫门,这一切荣耀都与我无益了。
他的妻子细利斯和众朋友出主意:不如造一个五丈高的木架,明早求王将末底改挂在上头!然后你就可以欢欢喜喜地随王赴宴了。哈曼觉得这主意甚好,便叫人造了木架。
关键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1. 以斯帖的智慧策略:时机与方法的把握
以斯帖并未在第一次宴席上直接揭露哈曼的阴谋,而是邀请国王和哈曼再次赴宴。这一延迟并非因为胆怯,而是体现了她的深谋远虑:
- 创造有利时机:她需要让国王在轻松的氛围中逐渐接受这个重大请求
- 心理准备:给国王时间心理铺垫,同时让哈曼在骄傲中暴露本性
- 确保效果:波斯王的谕旨一旦发出就不能更改,必须以最有效的方式提出请求
现实应用:在面对复杂问题或谈判时,不急于一蹴而就,而是精心选择时机和场合,往往能取得更好效果。
2. 哈曼的骄傲与自我毁灭
哈曼因末底改不向他跪拜而怒不可遏,这种愤怒源于过度的骄傲:
- 盲目自大:哈曼夸耀自己的地位和财富,却因一个人的不敬而全盘否定自己的成就
- 仇恨膨胀:从对末底改个人的不满,扩大到要消灭整个犹太民族
- 愚蠢建议:接受妻子和朋友建造五丈高木架处死末底改的建议,这极端行为反而为他的失败埋下伏笔
现实警示:骄傲使人盲目,仇恨导致自我毁灭。保持谦卑、理性处理矛盾,是避免重大失误的关键。
3. 为国的一半的象征意义
国王多次承诺就是国的一半也必赐给你,这并非字面意思,而是波斯宫廷表达慷慨的习惯说法,相当于尽管开口,我必应允。以斯帖理解这一承诺的限度,没有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而是谨慎地把握机会。
现实启示: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实际含义,避免对承诺或协议做出脱离实际的解读。
4. 勇气与智慧的结合
以斯帖的行动展示了勇气与智慧的完美结合:
- 勇气:冒着生命危险未经召唤见国王
- 智慧:不贸然直诉,而是精心设计步骤和时机
- 信心:相信自己的使命和定位
这一章通过以斯帖与哈曼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在危机处理中,冷静、耐心和策略比冲动反应更为有效。以斯帖的智慧最终为犹太民族赢得了转机,而哈曼的骄傲则预示了他的失败命运。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圣经21世纪GQ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