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同一天,薛西斯王把犹太人的仇敌哈曼的财产都赐给了以斯帖王后。末底改也来到王面前,因为以斯帖已经向王说明末底改是她的亲属。王摘下了自己从哈曼那里收回的印章戒指,把它交给末底改。以斯帖则指派末底改管理哈曼的产业。
以斯帖再次向王恳求,她俯伏在王脚前,流泪哭泣,求王废止亚甲人哈曼所策划的恶谋,就是那针对犹太人的灭绝计划。王向以斯帖伸出金杖,以斯帖就站起来,站在王面前说:王若以为美,若我在王眼前蒙恩,王若喜悦我,就请王另下一道旨意,废除亚甲人哈米大他的儿子哈曼所传达的命令,就是他为了要消灭王各省的犹太人所写的。我怎能忍心看见我的同胞遭难呢?我怎能忍心看见我的亲族被灭绝呢?
薛西斯王对以斯帖王后和犹太人末底改说:因为哈曼攻击犹太人,我已经把他的产业赐给以斯帖,人也把哈曼挂在他为末底改所预备的木架上。现在你们可以奉王的名,为犹太人写下你们认为妥当的谕旨,并用王的戒指盖印;因为奉王的名所写、用王戒指盖印的谕旨,是没有人可以废除的。
王家的书记立刻被召来,那时是三月,就是西弯月的二十三日。他们按照末底改的指示,用各省的文字方言和犹太人的语文,写给那从印度直到古实一百二十七个省的犹太人,以及各地的总督、省长和领袖。末底改奉薛西斯王的名写谕旨,用王的戒指盖印,交给那些骑御用快马的驿使,送到各地。
王谕旨准许各城的犹太人聚集保护自己,可以消灭、杀死、除灭那些要攻击他们和他们的妻子儿女的武装军队,并且夺取仇敌的财产作为战利品。谕旨规定在十二月,就是亚达月十三日,犹太人在薛西斯王各省境内都可以这样做。谕旨的抄本以法律形式颁布到各省,传达给各族的人民,让犹太人准备好在那天向仇敌报仇。
驿使们骑着御用的马,急忙出发,王的命令在书珊城也颁布了。末底改穿着蓝色白色的朝服,头戴大金冠冕,披着紫色细麻布的外袍,从王面前出来。书珊城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犹太人有了光明、喜乐、欢欣和尊荣。在王谕旨所到的各省各城,犹太人都欢喜快乐,摆设宴席,以那日为吉日。那地许多其他民族的人,因为惧怕犹太人,就都自称是犹太人了。
本章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一、黑暗中的转机:绝望中仍有希望
- 本章描绘了从灭绝边缘到全民庆祝的戏剧性逆转,表明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局势也可能因勇敢的行动和恰当的时机而彻底改变。哈曼的阴谋被粉碎,犹太人从受害者转为受保护者,提醒我们不要因当前困境而失去希望,要相信正义可能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彰显。
二、勇敢行动的力量:个人责任与担当
- 以斯帖虽贵为王后,却甘冒生命危险再次向王恳求,她的哭泣和恳求不是软弱,而是策略与勇气的结合。这教导我们,面对不公义时,个人的勇敢介入可以改变集体命运。在现代社会,这意味着在职场、社区或家庭中,遇到错误或不义之事,应当勇于发声和行动,而不是保持沉默。
三、权力与正义的平衡:善用资源为善
- 王将哈曼的戒指交给末底改,象征权力从邪恶转向正义。末底改没有滥用权力报复,而是建立保护机制,体现了以防御为目的的智慧。这提醒我们,当获得影响力或资源时,应用来促进公平与保护弱者,而非追求私利。
四、时机与耐心:等待与行动的结合
- 从哈曼阴谋暴露到新谕旨颁布,过程涉及等待(如文书传递需要时间)和及时行动。犹太人没有立即反击,而是等到指定日期准备充分。这启示我们,解决危机需要耐心等待合适时机,同时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反应。
五、团结与身份的强化:危机凝聚社群
- 谕旨颁布后,许多外族人因惧怕而自称犹太人,反映了危机如何强化群体身份和团结。在今天,这可以类比为面对外部压力时,社区或团队更易凝聚力量,凸显了建立支持网络的重要性。
六、信仰与现实的互动:隐藏的指引
- 以斯帖记虽未直接提及神的名字,但逆转事件常被解读为神圣指引的暗喻。这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即使看不到明显征兆,也要保持信心,相信正义和良善终将发挥作用。
本章故事整体强调:绝望中孕育希望,个人的勇气能撬动历史,而权力最终应为保护生命服务。这些原则可应用于现代生活,如面对不公时坚持正义、在领导岗位上善用职权,以及培养在逆境中的韧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圣经21世纪GQ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