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论大马士革与以色列的审判》
以下是耶和华关于大马士革的默示:
“看哪,大马士革不再成为城市,必沦为废墟;
亚罗珥的城镇将被撇弃,成为牧羊的躺卧之处,无人惊扰。
以法莲的坚固城必失去保障,大马士革的王权必告终;
亚兰余剩的人必如以色列的荣耀消散。”
这是万军之耶和华的宣告。
“到那日,雅各的荣耀必衰残,他的肥壮必消瘦;
如同收割者在利乏音谷割取庄稼,只剩零星残穗;
又像打橄榄树,梢顶仅存两三个果子,枝头寥寥数粒。”
这是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宣告。
到那日,人必仰望造他的主,眼目专注以色列的圣者;
不再祭拜自己手所造的坛,不瞻仰指头所做的亚舍拉木偶和香坛。
因你忘记救你的神,不记念你避难的磐石;
所以,尽管你栽种佳美树木,插栽异国葡萄,
即便清晨播种、当日生长,却无收成——
唯有忧愁与无尽伤痛临到。
哀哉!多民哄嚷如海浪澎湃,列邦奔腾似洪水汹涌;
但神一斥责,他们便远逃,
如山风卷糠秕,如暴风扬碎秸;
晚上虽有惊吓,未及天明已无踪迹。
这是掳掠我们之人的报应,抢夺我们之人的结局。
——————
本章的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1. 政治同盟的虚妄:大马士革(亚兰)与以法莲(北国以色列)曾联盟对抗犹大(参见以赛亚书7章),但二者同遭审判。这警示:倚靠政治联盟而非神,终必同归覆灭。
2. “余民”主题的深化:用收割余穗、橄榄余果比喻幸存者,强调审判中神仍存留忠信子民。今日信徒当确信:即使整体环境堕落,神始终保守属他的余数。
3. 偶像崇拜的本质是“手造”宗教:人转向“手造的坛”象征靠己力建立宗教体系,取代对永生神的信靠。这提醒我们检视:是否用外在仪式、事工成果代替对神本身的仰望?
4. 自然生长的悖论:匆忙栽种、即时发芽却无收成,喻指离弃神时,一切人力经营终归徒然。真正的生命力源于持续连接于神这“救主”和“磐石”。
5. 神圣干预的迅速与彻底:列国虽声势浩大,神一发话便如风散糠。这带给受压迫者极大安慰:神能在顷刻间扭转局势,故当忍耐等候他的时机。
——————
第18章《论古实的默示——从警告到归向》
哀哉!那如群蝇飞舞的古实河外之地,
其民遣使者乘纸草船行于水面:
“快行的使者啊,归回吧!
归返那身材高大、皮肤光滑、令人畏惧的民那里去,
归返那强盛践踏、河流分地的邦国!”
世上一切的居民、地上的众生啊:
山巅竖起旗帜,你们要观看!
号角吹响,你们要倾听!
耶和华对我如此说:
“我必从我居所(天上)静观,
如收割时灼热的日照,如收获期凝聚的露云。”
因为在我百姓的收获前——
在花苞落尽、葡萄成熟的时节——
我必用修剪钩刀削去蔓枝,砍掉蔓延的枝条。
这些被砍下的必留给山间的鸷鸟和地上的走兽:
鸷鸟必啄食整个夏天,野兽必啃噬整个冬天。
到那时,这身材高大、皮肤光滑、令人畏惧的民,
这强盛践踏、河流分地的邦国,
必向万军之耶和华献礼物于锡安山——
耶和华选择立他名的地方。
——————
本章的启示与现实指导意义
1. 神超越列国的谋算:古实(埃塞俄比亚\/努比亚)虽遣使结盟,但神以“静观”姿态显明他超越国际政治的策略。提醒我们:在动荡局势中,神仍在宝座上掌管。
2. 审判的定时性:神用葡萄收割的比喻强调他按自己的时间表行动,不随人的节奏。这教导我们忍耐等候神的时机,而非急于求成。
3. 自然力量作为审判工具:鸷鸟野兽啃噬尸体表明神可使用自然界执行审判,显明受造物也参与神的公义计划。这呼应罗马书8章受造物服在虚空下的叹息。
4. 外邦的最终归顺:强势的古实人最终向耶和华献礼,应验诗篇68篇“古实急忙举手祷告”的预言。这指向福音的普世性:一切强权终将降服于神。
5. 锡安的中心地位:万民献礼的目标是“耶和华立名的锡安”,强调神拣选耶路撒冷作为救恩辐射全球的中心。这激励我们以神永恒计划(而非地域政治)为视角看历史。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圣经21世纪GQ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