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穗穗和铁匠说定取货日期,便带着农具,和随影一起驾着马车离开了。
今日进城的主要目的就是定制木犁,倒没有其他东西要买。
二人驾着马车出城,一个时辰后,回到石头岭。
小院里。
沈大岭正带着十个人帮忙搭建茅草屋,原本不大的院子,堆满了木头和竹篾、茅草。
孙大奎和沈南山也帮着搭把手,不到半日的时间,茅草屋已经建好了一间。
这间建得比萧翊那间大,大概四十平方米左右,中间用竹编隔开,做了里外两间屋子。
里面作睡室,外面可以摆张桌子待客,还能搭个炉子,自己做饭。
另外一间,也按照这间的格局建。
沈穗穗考虑到新屋要开春后才能建,三进大院子,最少也得三个月才能完工。
如此前后都要等半年时间,他们家才有新屋住。
且新屋建好,还要通风晾一段时间。
如此一来,只怕要明年夏天才能入住。
所以,她找到沈大岭商量:“大岭叔,麻烦你明日再过来帮忙一日,替我建一个大一点的牲口棚。”
“大概三十平方左右就行。”
沈大岭听她这么说,有些惊讶,问道:“穗穗想要买牲口回来养吗?”
“旱灾刚过,西南这一片除了山里野生的牲口,家养的几乎都被吃绝了。”
“现在买牲口回来养,可不划算。”
说着他又建议道:“等来年开了春,外来商户拉了牲口过来卖,或许价格会便宜一些。”
沈穗穗见他一脸真诚,便笑着感谢道:“多谢大岭叔,我先将棚子建好,就算暂时不养牲口,也能用来放东西。”
说着,她指了指院子里用桐油布裹起来的马车车厢,那里面放了差不多上千斤各类种子。
沈大岭看了看马车车厢,笑着应下:“行。我明日再带着人过来干半日活。”
到了傍晚,两间四十平方左右的茅草屋终于建好,大家帮着收拾院子。
人多,不一会儿就将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今日又多了十个人用饭,院子里摆了两桌,厨房里一桌。
大家热热闹闹的用完饭,又各自散去。
今日负责开荒的妇人找到了沈穗穗,为首一人正是李树田的媳妇陈青。
“穗穗,今日开荒的那块地方板结得厉害,咱们干了一日活,也才开出一亩的地方。”陈青有些担忧的看了沈穗穗一眼。
害怕她会责怪她们干活速度不如昨日快,会扣她们工钱。
毕竟她们一日的工钱可是三十文,还管早晚两顿饭。
这要是给地主家干活,一日能给十五文钱就不错了。
早晚两顿饭,还得自己从家里带过去。
沈穗穗却道:“没事,荒地里全是石子和树根,遇到板结得厉害的,慢一点也正常。”
陈青松了一口气,感激的看了沈穗穗一眼:“明日我们尽量快一些,不耽误你种地。”
沈穗穗之前和陈青一起采过药,知道她做事认真,学习能力也强。
听她这样保证,她笑着点了点头,倒也没有说什么。
倒是陈青主动问起:“穗穗,不知道你开这么多荒地出来,准备种什么呢?”
沈穗穗没有隐瞒,她最开始的初心就是希望自家人能吃饱肚子的同时,全村人也能吃饱肚子。
“种冬小麦。”她说道。
陈青微微皱了下眉头,提醒道:“穗穗,你年龄小没有种地的经验,或许不知道。”
“咱们石头岭种出来的冬小麦,产量不仅低,麦粒还小,一亩地也产不出半石小麦,最多四斗。”
“你忙活大半年,再扣除种子和赋税,到手不过三斗米,这点粮食都不够你一家人吃半年。”
说到这里,陈青还贴心的给沈穗穗算了人工费和买地花出去的银子。
一句话总结,十亩地种冬小麦很亏。
沈穗穗听了陈青这番话,知道她是真心在为她着想,便也真心道:“我有法子能让小麦产量高一些,不说能达到一石,就是小麦颗粒的饱满度,肯定比从前好。”
闻言,陈青倒是有些意动,毕竟沈穗穗之前真的带着全村人靠卖药材,买回来几十石的粮食,让全村人在荒年填饱了肚子。
其他妇人则不是很信,纷纷摇头,觉得沈穗穗虽然跟着郎中学会了认识草药很厉害,但她不懂种地啊!
她们在石头岭种了十几年的地,难道不比沈穗穗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更懂种地?
她们都没有想出能提高冬小麦产量的办法,沈穗穗一个黄毛小丫头如何想得到?
听见大家这么说,陈青又有些动摇。
沈穗穗并不着急劝大家,做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全看她们自己能不能抓住机会。
等她今年冬天将冬小麦种下去,明年秋天大家看见粮食的产量,自然会愿意跟着种冬小麦。
日子在忙忙碌碌中过了两日。
沈穗穗家的小院因为新建了两间四十平方米的茅草屋和牲口棚的缘故,小院直接变成了大院。
原来只是一百个平方米的小院,直接扩大成为两百平米的大院子。
经过孙大奎和沈南山的规整,整个院子又重新变得干净整洁起来。
孙大奎甚至利用修建茅草屋和牲口棚剩下的材料,在牲口棚的旁边,又搭建了两间矮一点的鸡舍。
可以用来养从山上抓回来的野鸡和野兔。
有了这两间鸡舍,石头和铁头、孙小栓是最开心的,三人常常背着背篓跑到山脚下,挖野菜回家喂野鸡和野兔。
到了和铁匠约定好拿货的时间,沈穗穗给了随影十两银子,让他借了沈守义家的马车,进城一趟。
她自己则留在家中,帮着新建的两间茅草屋盘炕。
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石匠赵乾和赵坤,木匠钱穆。
并用木炭在地面上画了大概的图纸,赵乾和赵坤看懂了,对这个火炕十分感兴趣。
沈穗穗手中的木炭在炕洞和烟囱的位置点了点:“这里留烧火口,烟囱顺着墙走,要高于屋顶,避开木梁。”
然后木炭又点到了长方体底部的位置:“炕底下要铺二十公分的碎石和夯土,既承重又隔火和隔热。”
赵乾眼睛发亮的看向沈穗穗:“这么一来,咱们冬天只要准备够柴火,即便下雪天,呆在屋子里也不冷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天降福星,荒年带领全家逆风翻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