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青一边主持蝙蝠侠项目会,一边总结着自己需要的摄影场景。
首先是哥谭市。
这是影片故事发生的重要地点。
导演助理菲尔-布思介绍道。
“最早的蝙蝠侠漫画中,主角活动地点其实是纽约。
后来改为虚构的哥谭市。
创作者之一的比尔·芬格被问及原因时表示。
‘使用虚构的城市名,意在让任何城市的任何读者都能够认同它。’
但其实哥谭这个名字依然指代纽约。
它表示愚人村,是纽约的城市绰号之一。”
菲尔拿出了近两百年前美利坚文学家华盛顿·欧文在自己创办的文学杂志《大杂烩》中,用这个名字讽刺纽约市的文化与政治的内容。
在dc漫画中也对该词源进行了引用。
“毫无疑问,纽约是最适配哥谭的城市。”
但另外一个助理格瑞斯-布格却对此持反对意见。
“或许一开始创作者格外钟情纽约。
但和dc宇宙其他城市和故事一样,由于作者、编辑和故事线的更换调整,哥谭市的地理信息在最初的几十年内一直在变化。
在建筑风格上是根据芝加哥城或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而规划,一些夸张的建筑还参考了小意大利和中国城的建筑元素。
而这些,在纽约并不存在。
如果把拍摄地定在纽约,会发现背景建筑和观众印象中的哥谭市有着巨大差别,这对观众代入电影造成了阻碍。”
李元青一直低着头,实在是蝙蝠侠的漫画太多了,他也在不断恶补知识。
但他对格瑞斯的观点有更多认同度。
因为他去过很多次纽约,这里的繁荣与哥谭市的腐朽还是有很大区别,强行找角度,无疑是在给堪景的员工以巨大压力。
而且,他完全能感受到漫画编辑们不断给哥谭市增加建筑和设定的情况,纽约、洛杉矶、伦敦西区、芝加哥、悉尼、东京还有香江等地建筑元素都曾出现在漫画中的哥谭市,这完全就是一锅大杂烩,离原始的纽约越来越远。
李元青问道。
“格瑞斯,你认为该选哪一座城市?”
“导演,我觉得芝加哥最合适。
夜空总是阴云密布,怪异的哥特式建筑高高耸立,表面的浮华之下,暗巷里藏污纳垢。这才是哥谭市。”
不止是李元青,会议室内其他人也发出了开怀的笑声。
他们当中很多人是看着蝙蝠侠漫画长大的,对哥谭市的情感非常独特。
这里的定义是美利坚犯罪率最高的城市之一,但它也承载着希望,一种不服从于制度的自由。
李元青没有当场拍板,而是在查看了纽约和芝加哥大量建筑照片,与美术设计师内森-克罗利商量了三天,才最终拍板把建筑景观原型定在芝加哥。
另外,李元青在安排美术组开始制图的同时,也提前给查德打了声招呼。
“我拍蝙蝠侠时,要去芝加哥城市中心拍摄街景。
华纳要提前做好协调。”
查德随口吩咐助理去准备就好。
这种情况根本用不到他这位总裁。
好莱坞拍摄街景是常有的事情,跟当地政府协商都形成了完整流程。
具体日期、封闭地段、占用时间...
全部都清清楚楚。
只要剧组开机,这些流程全部都会交由制片人处理。
哥谭市刚确定完,与喜马拉雅山相关的情节也不需要操心。
原时空诺兰去不了青藏高原,退而求其次选择在冰岛东南部的冰川。
虽然瓦特纳由库尔冰川是欧洲最大的冰川。
但终究只是相似。
喜马拉雅山才是最正宗的味道。
诺兰做不到,可李元青能做到啊!
“取景青藏高原的流程,我会找人去协调。
等有了消息,剧组再成立一个对接组,我任组长,安排至少二十人队伍与我一同回国。
并且,给演员以及所有随行人员增加一个体能训练。
想要上高原,身体差了绝对不行,你们会死的。”
李元青语气很严肃。
可剧组众人眼神里却隐藏着浓浓的期待。
西方人对西藏充满着浓厚的好奇乃至神秘的崇拜。
好像那里是什么人间天堂一样。
李元青很无语。
“等部门协调好,我会给你们看最真实的高原历史。
你们就会知道,那里和你们的想象大相径庭。
那里不是什么天堂。
相反,那里曾是地狱。”
李元青的话没有引起他们多少触动,连诺兰都开始和妻子计划自己的华国之行。
“相信那一定会很有趣。”
李元青摇摇头。
地摊文学果然害人不浅,真把全世界普通人都骗了。
一周后。
李元青从韩三屏那里得到了一个坏消息。
中影的摄影棚满足不了李元青的需要。
“不止是技术。
连面积都达不到。
元青,你要的棚太大了!
如果非要,就得重新选址再造一个。”
本来,韩三屏接到李元青的电话还有些高兴。
只要他回国拍电影,什么条件都能答应!
好莱坞A级制作在华国拍摄,得带来多大收益和多少技术进步?
哪怕这些都没有。
作为政绩,也能帮他在国内声威大震。
要知道,他头顶那个“副”字还没摘呢。
既然走上了仕途,谁不想再进一步呢?
但没想到,李元青的要求太高了。
上来就是接近两万平方米的摄影棚。
中影有一个亚洲最大的摄影棚,面积仅是李元青要求的十分之一。
相去甚远。
“元青,你们到底在拍什么?
两万平方米!
差不多三个标准足球场。
我们当然有地给你造,可光是搭摄影棚,这就是一笔巨大开销。”
能造。
可造完之后呢?
国内还没有剧组需要这么大的摄影棚。
单纯拍李元青一部电影,拍完就荒废在那里。
这笔项目怎么算都不划算,提交给中影领导层,大概率通不过。
李元青没有告诉韩三屏自己在拍什么,还没到公布的时间。
既然大摄影棚满足不了,那就把一个小场景放在中影吧。
“韩董,大的我再想办法。
小的,你总能帮我解决吧。
就造一个山洞,洞内要有瀑布,水量要稳定且可观。”
韩三屏笑道。
“这个简单,给你多调几部水泵就好。”
至于在喜马拉雅取景的事情,韩三屏没提,李元青也没问。
这不是几通电话就能协调成功的。
李元青做好了等封控结束后,回国与政府打交道的准备。
之前没有先例。
自李元青始也没什么不可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再陪刘天仙度过漫长岁月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