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的日头带着灼人的热气,屋檐下已挂起串串红裸果。小石头踮着脚数竹绳上的果串,每串四颗,红果被棉线穿过果蒂,悬在廊下通风处,阳光透过稀疏的藤叶洒在上面,给果身镀了层金红的边。
“太爷爷说小暑晒果干得‘三晾三晒’。”男孩举着竹制的翻面杆,杆头缠着软布。“早晨晒两个时辰,正午得收进竹筐里阴着,傍晚再搬出来透透气。”他用布杆轻轻拨转果串,让背阴的一面转向阳光,果身上的水珠被晒得滋滋作响,升起细细的白汽。
爷爷坐在石凳上编竹匾,篾条在他膝间翻飞。“等果干晒到半硬,得放进竹匾里回潮,让潮气匀到每颗果里,不然外皮会裂。”他编到第三圈时,忽然停手看向果串——最顶端的那颗果尖已微微发皱,红皮收紧,露出底下细密的红纹,像幅缩小的蛛网。
顾念苏翻开《醒红记》,小暑这页夹着片暗红的果干,边角蜷曲,却仍能闻到淡淡的甜香。书页上写:“红裸制干,需得三控——控日照过烈,恐皮焦肉硬;控阴晾过久,恐霉气缠身;控翻动过频,恐汁水流失。”她指尖划过“控翻动”三字,见小石头正想再拨果串,便轻声道:“让阳光慢慢烘才好。”
女孩端着个陶盘走来,盘里是筛过的细盐。“太奶奶说晒到半干时抹点盐,能锁住甜味,还不容易招虫。”她用指尖沾着盐,轻轻点在果蒂周围的褶皱里,盐粒遇潮气融化,在果身留下浅浅的白痕。最底下的那颗果似是被盐味唤醒,表皮的皱纹又深了些,像在用力锁住内里的甜。
小陈的孙子扛着竹制的纱罩来,罩子比果串长半尺,刚好能把整排果串罩住。“太爷爷见着苍蝇在附近飞,说纱罩能护着果干不沾灰。”他把纱罩架在果串外,竹架碰着廊柱发出轻响,果串轻轻晃动,几滴浓缩的果汁顺着褶皱滑落,在地面积成小小的红点。
奶奶坐在竹椅上择陈皮,指尖捏着晒干的橙皮,撕成细条。“等果干晒透了,和陈皮一起装罐,来年泡茶水喝,又甜又润。”她择到第三片陈皮时,忽然指着最胖的那颗果干笑:“你看这颗,皱了皮也还是圆滚滚的,定是最甜的。”
傍晚收果串时,顾念苏摸着半干的果身,表皮已从亮红变成暗红,捏起来带着韧劲,凑近闻,甜香里多了点阳光烘出的焦香。她在账本上写下:“小暑,红裸果初晒成半干,控其度,安。”
夜风带着凉意掠过廊下,纱罩里的果串轻轻摇晃,像串暗红色的风铃。顾念苏摸了摸腕上的红裸仁手链,手链的温润与果干的柔韧交织,倒像是时光酿出的两种滋味。恍惚间似闻曾外婆的声音:“小暑的果干,晒的是水分,留的是真味——把夏天的甜收进皱皮里,等冬天拿出来,一泡就是满口春阳。”她往纱罩边角压了块青石,防夜风把果串吹得摇晃太甚。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落日吻过红裸时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