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第一次,真正以审视“女婿”的目光,来看待这个他曾寄予厚望,后又让他恼怒不已的年轻后生。
忆及当年初闻女儿竟与这寒门出身的书生私奔,他几乎是勃然大怒,何况女儿已是太子妃,这桩往事更成了他心头一根刺。
郑氏轻轻扯了下丈夫的衣袖,崔丞相瞬间回神,收拢心中所有思绪,面上换上热络之情,客套道:“哈哈哈哈......师弟啊,好久不见,如今恭喜你升迁了,哈哈哈哈......对了,你可有将这好消息告诉老师?”
沈昭点头,恭敬有礼道:“回大人,晚辈在接到调令时,便已修书前往苏州告知老师了。”
崔丞相抚须,“那就好那就好,咱们都是老师的学生,他如今知晓你回京任职,一定高兴。”
寒暄之际,三人进了宅门,这时,内堂走出一位素衣女子,正是将离。
她手中牵着一个小女娃,约莫两三岁年纪,穿着粉嫩衫子,扎着两个小揪揪,脸蛋儿粉雕玉琢,一双大眼睛乌溜溜的,正好奇地望着来人。
崔丞相的目光甫一落在小娃娃脸上,那刻意维持的严肃面容,霎时如春冰遇阳,几乎要绷不住。
那眉眼,那鼻梁,那抿着小嘴的神态......活脱脱就是他们姣姣幼时的翻版!
这是他崔家的血脉,是他第一个孙辈孩子!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与悸动猛地撞上心头。
郑氏的反应更为直接,她“哎呦”一声,也顾不得礼仪,几步上前便从将离手中将孩子接了过来,搂在怀里心肝肉儿地叫着。
“快让......让我瞧瞧,生得可真俊!”她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目光贪婪地流连在小朝颜的脸上。
因着身份需得隐瞒,将离在一旁柔声教导:“颜儿,快叫崔夫人。”
小朝颜丝毫不认生,仰着白嫩的小脸,奶声奶气地开口:“崔夫人好!”
那软糯的声音,像羽毛轻轻搔过心尖。
这一声,直把郑氏叫得心都化了,连声应着,眼圈微红。
她忙不迭地从腕上褪下一对成色极好的赤金缠丝镯子,又觉不够,从随行婢女手中取过一个早就备下的锦盒,里面是一只沉甸甸、缀着长命锁的金项圈,亲手给孩子戴上。
“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她抱着小朝颜,轻轻摇晃着,仿佛要将这些年错过的亲昵一并补上。
一旁,崔丞相默然看着老妻与外孙女亲热,看着那酷似女儿的小脸,素来威严的眸中,翻涌着为人祖的复杂情潮。
而沈昭静立一侧,将崔丞相夫妇的神态尽收眼底,面上平静,袖中的手却不自觉地微微握紧。
看来,姣姣已经与崔丞相坦白了。
如此也好。
郑氏抱着小朝颜,那小小的、柔软的身子依偎在她怀里,竟无一丝陌生与排斥,反而伸出藕节般的小手,好奇地抓挠着她衣襟上的珍珠,发出咿咿呀呀的稚音。
郑氏的心瞬间化成了春水,眼眶又忍不住泛红,想来这便是血脉相连的奇妙之处。
相较于郑氏的感性失态,崔丞相则显得异常镇定。他面上带着合乎礼数的浅淡笑意,目光却如鹰隼般锐利,不动声色地扫过沈府庭院内外侍立的家仆。
每一个低垂的眼睑,每一个看似恭谨的姿态,都在他心中被细细掂量——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太子布下的眼线?
空气里仿佛都弥漫着无形的窥探,让他必须步步为营。
众人移步花厅落座,下人奉上清茶。
崔丞相与沈昭对面而坐,开始了看似寻常的官场寒暄。
崔丞相语重心长,无非是勉励沈昭既已从锦州调回京城,入了大理寺,便当恪尽职守,不负皇恩浩荡。
沈昭则恭敬应对,言辞恳切地感谢崔丞相的鼎力相助,发誓必定兢兢业业,报效朝廷。
每一句话都堂堂正正,滴水不漏,是说给彼此听,更是说给那可能存在的“耳朵”听。
在他们这般冠冕堂皇的交谈期间,郑氏已悄悄示意随行的画师上前。
画师借着斟茶递水的间隙,仔细端详她怀中的小朝颜,将那玉雪可爱的眉眼、圆润的脸庞深深印刻于心,以便回府后能精准地绘于纸上。
心知太子的人可能在暗处紧紧盯着,崔丞相与郑氏并未久留。
约莫半个时辰后,便起身告辞。
离去前,崔丞相极其自然地拍了拍沈昭的手背,以示长辈对晚辈的勉励,就在这衣袖交错的瞬间,一张折叠得硬挺的纸条已悄无声息地滑入了沈昭的袖中。
沈昭指尖触到那微凉的纸张,心中立刻了然,面上却依旧波澜不惊,只微微颔首,将东西妥善藏好。
直至夜深人静,烛火摇曳,确认四周再无窥探,他才敢取出那张纸条。
展开一看,上面是崔丞相熟悉的笔迹,所言之事却让他心头一震——丞相不仅问及他与姣姣过往,更让他秘密寻一个身形与自己相似、且擅口技之人,随时准备李代桃僵,夺过眼线,相府会伺机安排,让他与姣姣见面。
沈昭握着纸条,心中涌起巨大的疑惑。
崔丞相向来谨慎,为何此刻会主动冒险安排他与姣姣相见?这背后是否有更深层的谋划?
然而,能与挚爱重逢的强烈渴望瞬间压过了疑虑,巨大的喜悦冲击着他的胸膛,让他对即将到来的会面充满了期待。
喜悦过后,沈昭又想起神焰族,暗骂他们碍事,他还得要与神焰族多多周旋,找出他们的驻扎点,再找到他们欲要秘密起兵复国的证据,将其一网打尽!
另一边,回到相府,画师已将小朝颜的肖像绘制完成。
郑氏仔细检视着画轴,画中的小人儿眉眼弯弯,粉雕玉琢,与她怀中所见一般无二,她满意地点点头,小心地将画卷收起,心中盘算着,再过些时日,等这次拜访引起的细微波澜彻底平息,她便寻个由头,再次递牌子进宫探望女儿。
这一等,便是一个月。
郑氏估摸着风头已过,才谨慎地向宫中递了请见的拜帖。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不再爱太子,他却疯批强制爱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