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数十年岁月如白驹过隙。那场因海上观舰式的傲慢而点燃,被后世称为“龙狮之争”的世纪对峙,其弥漫的硝烟早已被历史的长风吹散。世界棋盘上的力量星罗棋布,经历了数次颠覆性的重组,那个曾以“日不落”为傲的英吉帝国,其全球版图上的光辉,也如退潮后的沙堡,辉煌不再,只余下轮廓。
然而,在这席卷一切的时代洪流中,一本名为《英吉宫闺秘史》的奇书,却展现出一种超越政治与军事的顽强生命力,奇迹般地流传下来。它仿佛不是纸墨的造物,而是一个拥有自我意志的文化精灵。它被翻译成上百种语言,从繁华的都市到偏远的村落,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它不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演变成了一个文化现象,一部任何研究世界文学史的学者都无法绕开的、充满了巨大争议与无尽魅力的经典名着。
它的影响力,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在学术界,它催生了一门全新的交叉学科——“秘史学”。历史学家、文学评论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齐聚一堂,围绕着它的每一个章节,甚至每一个标点符号,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汗牛充栋的研究论文探讨着同一个核心议题:在南宫硕的笔下,历史的真实与文学的虚构,其边界究竟在何处?一部分学者坚称此书是政治宣传的巅峰之作,是“用墨水发动的战争”;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它通过极致的艺术想象,触及了那个帝国繁华表象下,被刻意掩盖的、更深层次的“心理真实”。
在流行文化领域,《英吉宫闺秘史》的影响更是无远弗届。根据其内容改编的戏剧,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长演不衰。数部由不同国家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都试图重现书中那个既奢华又病态、既荒诞又真实的宫廷世界。书中描绘的某种“颓靡的美学”,甚至在数十年后,还能掀起复古的时尚潮流。“这简直是《秘史》里的情节”,成了一句全球通用的俗语,用以形容任何难以置信、充满讽刺意味的真实事件。
对于英吉帝国自身而言,这本书的冲击是内向且深刻的。它如同一种缓慢释放的毒素,侵蚀了其国民的文化自信。整整一代人,被称为“秘史的一代”,在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这本书的耳濡目染。他们质疑官方历史教科书中的宏大叙事,对王室和贵族的传统充满了怀疑和解构的欲望。这种内部的文化撕裂,远比任何一场战败都来得痛苦和持久。
而对于那些曾笼罩在“日不落”阴影下的国家和民族,这本书不啻为一份迟到的告慰。它用一种文学的方式,印证了他们长久以来对殖民者虚伪性的控诉。在他们看来,《英吉宫闺秘史》的每一个字,都是对旧时代霸权的一记响亮耳光。
这本书的作者,来自大夏帝国的南宫硕,也因这部划时代的作品,被授予了世界文学领域的最高荣誉——世界文学奖。在大夏帝国世界文化宫金碧辉煌的音乐厅里,皇家学院的代表用庄重的语调,宣读了那段注定被载入史册的颁奖词:
“他用一支笔,完成了一支无敌舰队才能完成的战略任务。他以文学为武器,以想象力为炮弹,深刻而又荒诞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他的作品,让我们重新思考了历史与虚构、真相与谎言的边界,并向我们展示了,文字的力量足以动摇一个帝国的根基。”
彼时,年迈的南宫硕已是白发苍苍,他拄着一根温润的玉石拐杖,步履缓慢却异常坚定地走上领奖台。聚光灯下,他瘦削的身影显得有些单薄,但当他开口时,那依旧清晰而洪亮的声音,却充满了穿透时空的力量。他的获奖感言极度简短,却字字千钧:
“我写的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因为,在一个谎言构筑的帝国里,任何想象都可能成为另一种真实。感谢我的祖国,感谢我的皇帝王铭,是他们,给了我刺破那个巨大谎言的勇气和力量。”
这番话语,通过电波传遍全球,再次在英吉王室的旧伤口上,洒下了一把滚烫的盐。
在《英吉宫闺秘史》问世后的漫长岁月里,后世的英吉王室从未放弃过反击。他们耗费巨资,无数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全球最顶尖的历史学家组成顾问团,拿出堆积如山的王室档案和政府公文,试图以“铁证”澄清此书纯属恶毒的诽谤。他们甚至启动了皇家情报机构的顶级特工,制定了代号为“墨水清除”的秘密计划,试图潜入大夏帝国首都金陵,对那位已经颐养天年的南宫硕进行暗杀。他们也曾联合数个盟友,试图通过国际法庭,以“跨国诽谤罪”和“危害世界和平”的罪名起诉作者和出版方。
但所有的行动,无论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法律博弈,还是阴影中的致命阴谋,都被当时已经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大夏帝国,用一种看似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雷霆之威的方式,轻轻松松地化解了。
面对国际法庭的诉讼,大夏帝国的外交代表只是递交了一份简短的外交照会,其核心思想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政治审判,是文明的倒退。大夏帝国坚决扞卫创作自由这一普世价值。”而对于那些甚嚣尘上的暗杀传闻,大夏外交部的发言人,则是在一次例行记者会上,面对着全世界的镜头,微笑着说了一句被后世外交学院奉为经典的话:“南宫硕先生是我国的功勋公民,是我国文化界的瑰宝。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保护好他的人身安全和创作自由,包括他平静地在自家院子里喝茶的权利。任何试图伤害他的行为,都将被视作对大夏帝国的直接挑衅。”
这番话说得波澜不惊,却在国际社会掀起惊涛骇浪。潜台词清晰得令人不寒而栗:动他,就是与整个大夏帝国为敌。
于是,再也无人敢轻举妄动。
而这场由一场文学界引发的漫长争端,回溯其源头,不过是源于东西方两位君主打嘴炮引起的连锁反应罢了。
于是,才有了经历蓝星各种信息轰炸的穿越者皇帝与当时尚在大学书斋中教书的文人南宫硕的那场深夜长谈。王铭交予南宫硕的,并非一道圣旨,而是一个问题:“先生,能否用一支笔,为朕,也为这个世界,描绘出那顶璀璨王冠之下,最真实的阴影?”
当然,这是后话了,王铭,这位被誉为“千年一遇”的东方帝王,其谋略之深远,令后世史家惊叹。他不仅在军事对峙中保持了战略定力,将最大的竞争对手拖入了无休止的舆论泥潭,为自己的帝国赢得了无比宝贵的发展时间。更是在文化和舆论的战场上,用一种近乎羞辱的艺术方式,釜底抽薪,狠狠地打击了曾经不可一世的“日不落”神话。他让全世界都看到了,这头汉洲巨龙,不仅有锋利的爪牙,更有能杀人于无形、淬炼了千年智慧的、剧毒的龙息。
龙狮之争的嘴炮之争,以狮子的狼狈不堪和巨龙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这些列强,欺朕太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