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场大雪,将古老的北京城装扮成了银装素裹的样子;
虽然天气寒冷,但临近年关的京城百姓们,依然冒着寒风和大雪,张贴好了充满希望寓意的春联;大街小巷也都挂上了象征着喜庆的红灯笼;
在寒冬西北风的吹拂下, 大明帝国来到了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
在崇祯十一年的第一天,也就是正旦日,崇祯皇帝在奉天殿大宴群臣;
在过去的崇祯十年,朝廷的精锐大军在中原一战,几乎全歼了二十万各路流贼大军的主力;
为祸大明北方将近十年,在流贼大军之中地位和威望仅次于闯贼高迎祥的献贼张献忠,也在去岁的中原大战之中陨落;其麾下献营流贼,更是要么被全歼,要么投降了朝廷...
一向以狡诈着称的罗汝才,同样在中原大战之中,被朝廷打的抱头鼠窜,最后逃出中原的时候,身边仅存不足千人...
高迎祥死后,自号闯王,接过高迎祥造反大旗的新闯贼李自成,更是在洛水河边被朝廷精锐大军打的驾着驴车一路狂奔,并获得称号‘驴车战神’...
曾经风头无两,转战大明河南 湖广 南直隶 陕西各省的革左四营,如今也或是投降,或是被彻底的剿灭...
就连辽东关外建奴的十万大军,入寇京畿之后,也被大明精锐打的哭爹喊娘,多尔衮 多铎 豪格等三位建奴亲王,更是夹着尾巴逃回了辽东...
一向自大,一直瞧不起明军的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更是直接成了石景山战俘营的编号...
除了在军事上连续取得中原大战和京畿保卫战的胜利之外,在过去的崇祯十年,虽然大明北方各省依然被旱灾和蝗灾所困扰;
但是,陕西和山西两省,在摊丁入亩的国策下,即便是灾难之年,依然给朝廷缴纳了三百五十万两白银的赋税,让原本捉襟见肘的国库,再次充盈起来...
综合以上种种,今天晚上奉天殿内,崇祯皇帝的郎笑声就从来没断过...
因为今年崇祯皇帝宴请群臣们,使用的酒水乃是出自京城酒厂的二锅头,因此,开宴仅仅不到半个时辰,无论崇祯皇帝还是群臣们都有了七分醉意...
当崇祯皇帝和群臣们饮宴正酣的时候,一声沉闷的爆炸之声,在皇城承天门外的广场上炸响!
正当崇祯皇帝脸上的笑容,因为这声爆炸的声音就要消退的时候,伺候在崇祯皇帝身边的王承恩来到了崇祯皇帝的身边耳语了几句!
“哈哈哈~~”
崇祯皇帝听完了王承恩的耳语之后,哈哈大笑几声,然后对着奉天殿内的群臣们说道:
“诸位爱卿,且跟随朕,赏烟花,迎新年!”
说罢之后,崇祯皇帝便率先走出奉天殿,朝着正南方向承天门的方向看去!
此时,在承天门外的广场上,五百东宫卫已经将承天门广场给保护了起来;承天门外广场已被灯火也被点亮!
皇太子朱慈烺手持花炮引线,玄色龙纹在烛火下流转,身旁皇三子朱慈炯攥着兄长衣袖,鼻涕再次过河的皇四子朱慈炤举着糖人;坤兴公主朱媺娖则是捂着自己的耳朵,三个小的三双眼睛都亮着期盼;
引线燃尽的刹那,第一簇烟花直冲夜空,炸开金红交织的“捷”字纹样,那是崇祯十年河南破二十万流贼、京师退十万建奴的象征。
奉天殿外,崇祯帝抚着汉白玉栏杆,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随笑意舒展,往日眉间的蹙痕此时也彻底消失不见。
“哈哈哈~”
“好,好啊!”
随着那个大大的‘捷’字腾空,崇祯皇帝再次哈哈大笑;
“两次大捷,实乃国之幸事!臣恭贺陛下,恭贺大明!”
兵部尚书李邦华上前躬身,声音里满是振奋!
“恭贺陛下,恭贺大明!”
李邦华之后,参加饮宴的群臣纷纷附和,躬身朝着崇祯皇帝行礼;
承天门广场外的街巷里,百姓们挤在酒肆檐下,指着夜空里次第绽放的牡丹、麒麟烟花欢呼。
“呵呵,幸亏咱们大明的军队英勇无畏,今年总算能安心过年喽~~”一个身在酒楼之中,酒意正酣的汉子,抬头看着天空绽放的烟花,举起了手中的酒杯,遥遥的朝着皇城的方向示意一下...
孩童的欢叫与烟花的脆响缠在一起,连寒冷的西北风里都飘着喜庆的暖意。这夜的星火,映着君臣百姓的笑脸,也暂时慰藉了多经风雨的大明河山...
关外,辽东,盛京城!
和北京城一样,作为大清帝国的开国皇帝,皇太极也在大政殿宴请满清朝堂的文武大臣;
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 ,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以及宁完我,孔有德,尚可喜,组泽润等一众曾经的汉臣们,分坐在皇太极两边;众人随着声声丝竹音乐,以及大殿正中央缓缓起舞的舞女们觥筹交错!
龙椅上的皇太极,俯视着下面的一众王公大臣 文臣武将;即便在崇祯九年和崇祯十年连续两年吃了败仗,依然不能磨灭此时皇太极心中的豪情万丈!
“哈哈哈哈~~~”
想到这儿,皇太极起身哈哈大笑,然后挥手打断了音乐丝竹之声以后,慷慨激昂的对着一众王公大臣 文臣武将们朗声说道:
“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皇太极学着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非常装逼的来了这么一句!
伴随着皇太极一语落下,刚刚还觥筹交错的大政殿之中,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王公贵族, 文臣武将都将目光看向了皇太极!
皇太极看到自己非常装逼的一句话已经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说道:
诸位爱卿,今日正旦;
我大政殿内齐聚的多尔衮、豪格、岳拖、孔有德等将帅之才,皆是我大清的擎天之柱,朕心甚慰。
前岁(崇祯九年)、去岁(崇祯十年),我军虽在明国偶有折损,然不过是征途中小挫,然十几万满洲八旗铁骑尚在,无损我大清国本。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明末:兵王太子的铁血中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