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得知联军来犯的消息后,武将们请战声如潮涌,文臣们仍在沉默思考策略。
这一幕被刘胜通过天赋观察,他对此并不惊慌,坚信冀州的实力足以应对这场战争。
汉域的局势混乱,只有刘备的冀州真正做到了固若金汤。
他放下心来,继续垂钓享受悠闲时光。
大殿中,喧嚣已经暂时平息。
刘备见时机成熟,示意众人安静。
他目光扫过大殿左侧的众多文臣,开口询问:“各位有何良策可退敌军?”
田丰性子直率,率先发言:“诸侯联盟虽声势浩大,实则内部矛盾重重,不足为惧。”
他预见,这场联盟战争的结果将会是溃败。
沮授也赞同田丰的看法,并表示:“诸侯各有私心,岂能齐心协力?”
得到诸谋士的认同。
当诸侯联盟的消息传到邺城时,这些谋士并没有惊慌失措,反而以此为乐。
刘备的目光转向一直戴着面具的李儒,而李儒则心照不宣地转向贾诩。
刘备笑道:“文和,你有何高策?”
贾诩闻言,向前一步表示:“诸位已有策略,主公何不听他们一述?”
但刘备坚持想听贾诩的策略。
他听闻老祖刘胜曾夸赞贾诩善于揣摩人心,擅长离间之计。
因此,刘备欲验证贾诩是否名副其实。
在刘备的坚持下,贾诩只得将自己的谋划道出:“诸侯之间心思各异,主公可利用此点分而击之。”
刘备听后追问具体策略。
贾诩回答:“如关中司隶地区一带吕布与李傕郭汜的混战,我们无需理会。
而西北方向的威胁已暂时解决。
对于荆州方向,我也已有解决之策。
只需命孙坚为扬州刺史即可。”
此言一出,在场文臣皆震惊不已。
贾诩深谋远虑,用计令人折服。
听闻孙坚目前困于南阳,时常受刘表侵扰。
若主公能以朝廷之名,册封孙坚为扬州刺史,料想孙坚无法拒绝,必将从南阳经过襄阳、江夏等地赴任。
刘表对此必然心生疑虑,担忧孙坚羽翼丰满后反击,因而不会轻易放其离去。
贾诩建议,只需册封孙坚为扬州刺史,即可引发孙坚与刘表之间的深层次争斗,此计可解来自荆州方向的威胁。
至于淮南袁术与徐州陶谦的问题,同样可以用调职册封的方式解决。
比如封袁术为徐州刺史,降陶谦官职为九江郡守。
这样一来,陶谦与袁术会互相猜忌防备,无法联手北上。
幽州方向的威胁也易解,公孙度与刘虞之间本就有矛盾,可封刘虞为太尉调往邺城,公孙度为幽州刺史,必会引起内乱。
至于青州袁绍、孔融以及兖州曹操、刘岱的威胁,贾诩认为,诸侯联军已多陷内乱,曹操若聪明,便不会轻举妄动攻打冀州。
兖州在各方面都无法与冀州相提并论,刘岱和曹操亦有猜忌,因此他们北上的可能性极小。
刘备听后大喜,赞叹贾诩之策妙不可言。
消除了兖州方面的威胁后,只剩青州方向的军队需要应对。
贾诩建议,可以用一个适当的理由出兵讨伐袁绍,如袁绍不尊天子或藐视朝廷威严等。
武将们听完贾诩的提议后,对他的策略表示赞同,同时对他的深谋远虑感到忌惮。
刘备询问众人意见后,决定采纳贾诩的策略。
文臣田丰提出,为了以防万一,还需派遣军队到冀州边境驻防,确认各路诸侯无法进攻冀州后,再集结兵力讨伐袁绍。
刘备同意田丰的看法,并依此进行任务分配。
他派出的第一路兵马由沮授为参谋,赵云为将领,华雄和胡轸为部将,前往魏郡黎阳县,防备兖州的刘岱和曹操。
其他几路兵马也分别由不同的将领和参谋带领,分别前往不同方向驻防。
最后一路是探哨兵马,由李儒、史阿负责调度打探情报。
而第六路兵马则负责镇守魏郡邺城,作为总兵力储备。
刘备亲自统帅,陈到领军,郭嘉负责出谋划策。
关羽和张飞负责第七路兵马,作为往来接应。
贾诩负责整体谋划。
张济统帅第八队兵马作为预备军。
第九路兵马由潘凤、赵浮、程奂负责,刘晔随行,作为后勤。
共九路兵马,文武搭配齐全。
刘备在安排好一切后,才放下心来。
贾诩的分散攻击策略效果显着。
孙坚在得知自己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后,决定改变原计划,南下扬州,这让原本计划攻打刘备的孙策部队感到意外。
孙坚决心占领扬州六郡,不再关注朝廷或天子的动向。
袁术在得知自己被任命为徐州刺史后,大为欣喜,立即出兵徐州。
徐州牧陶谦不得不放下与袁绍的汇合计划,应对袁术的进攻。
幽州的形势也类似,刘虞不敢赴任太尉,而公孙度意图成为幽州刺史,双方冲突不断。
兖州的曹操感叹:“何人替刘备谋划, ** 诸侯联盟?”
此时联军已经瓦解。
青州袁绍等待诸侯支援未果,愤怒不已。
冀州的魏郡邺城也处于紧张局势之中。
刘备闻讯诸事,心中喜悦。
他笑称那些情势为“跳梁小丑”
。
随即召集文武众人至大殿议事,共商讨伐袁绍之事。
众人集聚后,听闻刘备意图攻伐袁绍,众将纷纷主动请缨,愿意担任先锋。
关羽以五百校刀手即可破敌的自信之语一出,震惊四座。
张飞对此表达了不服,表示要争抢战功。
刘备解释道此次征讨袁绍并非全军出动,还需留下兵马驻守冀州各地。
他计划只带六将东征青州,至于人选则通过抽签决定。
张飞未能抽中,欲与其他六将交换,但遭到拒绝。
最后刘备指派张飞与关羽一同留守冀州。
冀州的安危对刘备而言至关重要。
在谋士方面,他只带了郭嘉和荀谌随行,其余人员则留在冀州各地驻守。
最后,刘备命令众将回营准备出征事宜。
刘备宣令三日后进军青州。
以子龙为先锋大将,田楷负责押送粮草。
左军由颜良率领,右军由张合统领。
前营张绣,后营华雄。
刘备亲自坐镇中军指挥。
夜阑人静,刘备入睡后,梦中得到刘胜的指示,要他特别注意东莱的太史慈。
太史慈现居青州,刘胜希望刘备能将其拉拢至自身势力。
刘备应允记在心中。
三日后,刘备以袁绍不尊天子、蔑视汉室为由,发兵十万征讨青州袁绍。
得知消息的青州北海郡孔融,劝袁绍投降刘备。
袁绍大怒,派兵鸠占鹊巢,霸占北海郡,并将孔融软禁。
他派文丑领军试图阻挡刘备,却未能如愿。
刘备兵分数路攻打青州,赵子龙势如破竹,连克数城。
张合奉命绕道,一路所向披靡,攻进北海郡内。
最后,刘备统帅主力兵马从四面八方攻入北海郡,各路兵马均已占领郡县。
此刻的袁绍已岌岌可危。
在据县城池中,气氛压抑。
郡守府大殿之内,袁绍的脸色阴沉如水。
他坐于首席,气势非凡。
其下的文臣武将,面色凝重,无一敢出声。
过了一会儿,袁绍怒视子远和公则二人,质问他们事情为何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他抱怨各路诸侯不来攻打刘备,如今刘备的军队已深入北海郡内,颜良背叛,频频打败他的军队,他已经陷入了困境。
许攸陷入沉思,长时间无法言语。
他曾建议袁绍拉拢诸侯讨伐刘备,但这一策略却被刘备轻易化解,现在许攸无言以对。
郭图指出,刘备掌握了天子与传国玉玺,从法理上来说,冀州所代表的朝廷才是真正的朝廷。
袁绍更加愤怒,他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他觉得自己袁氏四世三公,威望无人能及。
但他也知道这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天子还是玉玺,都在冀州,都在被刘备控制。
袁绍询问众人是否有破局之法,众人面面相觑,武将文丑表态愿意为主公击退刘备军队。
但袁绍更看重谋士许攸和郭图的意见。
郭图承认形势对袁绍不利,冀州兵马已被困北海郡,他们已是瓮中之鳖。
当前局势已成死结,因我等强占北海尚未消化,更担忧境内各县响应刘备。
唯一破局之策,竟是向刘备投诚。
然袁绍决意不降,愤怒非常,认为向刘备投降是奇耻大辱。
郭图万般无奈,袁绍固执己见,且未能看清当下局势。
若继续顽抗,必死无疑。
许攸提议投奔颍川曹操,但袁绍暴跳如雷,认为曹操只是其门下小弟,拒绝投奔。
许攸只能无奈摇头。
此时,文丑建议找同出一脉的袁术支援。
袁绍闻之大喜,决定派人寻找袁术,让其派兵支援。
目前袁术正与陶谦争夺徐州的实际控制权,从青州到徐州距离不远,或有转圜余地。
袁绍派遣使者南下,而后音讯全无,他内心焦虑。
始终知道袁术未曾重视他,而现在他面临两难选择,一是向外征战,一是向刘备投降。
经过坚决的决定,袁绍选择了决一死战,不打算投降。
他召集将领们,鼓舞士气,打算奋力一搏。
会议结束后,一位瘦弱的文吏悄然离开,前往一处秘密地点,与其他六位同伙会面,众人对文吏表示敬意。
林百户得知消息后,命令两名部属秘密出城,将情报传达给总指挥使。
接着,他询问其余四人是否探听到青州东莱猛将太史慈的踪迹。
有人报告称太史慈正在招揽游侠,意图解救被软禁的北海太守孔融。
林百户决定帮助太史慈,尽管有人持保留意见,但团队还是决定听从他的意见,安排行动并强调保命为先。
太史慈在城北的地牢外徘徊,观察地形地势,为营救孔融做准备。
他刚从辽东回来,原本打算将母亲接到辽东,但得知孔融被软禁的消息后,他决定先救出孔融。
这些天里,太史慈一边召集旧日的朋友和游侠,一边策划行动。
数日过去了,他仍在为营救行动做准备。
太史慈尚未找到合适的救援之策。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