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下令:“此次朝廷平定幽州之事,交由冀州兵马负责。
兖州、青州、徐州的各路将领三日后出发,返回各地驻守。”
在幽州的渔阳郡内,天气阴沉,乌云密布。
春雨绵绵,滴落在房屋瓦片上的声音淅淅沥沥。
幽州牧刘虞之子刘和在此地的一座大殿内,与将领鲜于辅交谈。
“开始出发前往渔阳郡治所。”
鲜于辅听到刘和的忧虑:“公孙度是否会同意并出任渔阳郡守?”
他对此做出回应,安慰刘和不必过于担忧。
他详细分析了幽州的局势给刘和听。
公孙度虽然占据了幽州六成地盘,但他的辽东军队兵力薄弱,战线过长,难以有效管理众多领地。
如果刘和的军队东进,公孙度可能选择领兵阻挡、退守城中或放弃渔阳。
但不论他如何选择,都难以避免战线过长、补给困难的不利局面,注定会失败。
在渔阳郡治所的巨府内,公孙度正在殿内焦急地来回踱步。
作为辽东太守,他一直为朝廷镇守边疆,但如今对刘和军队的逼近感到愤怒和不安。
他脸色阴沉,一拳重重地击在案桌上,心中的怒火难以平息。
当初和刘虞的协议被背叛,现在刘和的军队出现,让他心生警惕。
这时,一名士兵在殿外高声报告消息。
刘和与鲜于辅率领的兵马已至渔阳县北百里之地。
闻讯,公孙度愤怒至极,挥剑斩断案桌,怒骂刘虞为找死之徒。
尽管刘和是幽州牧刘虞之子,但在公孙度眼中,他只是个缺乏实战经验的二代子弟,对其并不畏惧。
真正让公孙度担忧的是鲜于辅。
此人在幽州内外享有极高威望,不仅汉人信服,连塞外的胡人也对其心悦诚服。
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认为,刘虞派鲜于辅联络胡人。
公孙度父子对胡人的态度极为强硬,主张镇杀而非和平共处。
他们骂刘虞表面君子实则包藏祸心,担忧胡人会作乱,若鲜于辅带领的胡人军队南下,他们将成为汉家的罪人。
公孙康询问,邺城朝廷对此是否会有所行动。
公孙度冷笑回应,邺城的刘备恐怕希望他们与刘虞互相争斗,坐收渔翁之利。
公孙度在幽州势力庞大,并不惧怕其他诸侯,唯独对冀州的刘备心生忌惮。
公孙度的实力无法与刘备硬碰,只能退回辽东。
此时,公孙康向父亲提议与刘备合作,一举铲除刘虞,平分幽州,继续维持公孙家族在辽东的统治地位。
然而,公孙度却持谨慎态度,认为不能将刘备想得太简单。
他决定先快速解决刘虞,再图幽州全局。
他询问二儿子公孙恭的军队到达情况,得知其军队即将抵达渔阳郡。
同时,他强调必须迅速行动以打刘和与鲜于辅措手不及。
对于刘和,他希望能够活捉以威胁刘虞,若无法活捉则直接杀掉。
鲜于辅对此深表担忧,明白强行攻城毫无胜算。
他和刘和正在商讨下一步行动计划。
消息传来,公孙度已对我方心生杀意。
一旦他从辽东调集精兵突袭,我们的营地将难以抵挡。
刘和深感忧虑。
他提议,利用兵马优势先下手为强,强攻渔阳县城池,三日可破。
然而,鲜于辅却持不同看法,他提醒刘和,冀州渤海北部边地距离此处不远,刘备势力随时可能介入。
我们必须夺回战略要地渔阳郡。
面对质疑,鲜于辅并不建议坐以待毙。
他提出一个计划:只要公孙度一死,辽东军将分崩离析,我们便可轻易拿下渔阳郡。
刘和对此有些疑虑,毕竟刺杀公孙度绝非易事。
公孙度用人唯亲,身边都是心腹。
然而鲜于辅却认为这正是机会所在。
公孙度的亲信众多,难免会有被冷落的亲属,产生不满和怨言。
他坚信,只要策略得当,就一定能找到刺杀公孙度的机会。
人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就是人性。
现场的气氛再次紧张而沉默,刘和与鲜于辅的幽州大戏即将上演,而皇叔刘备虽迟但到,或许将带来新的变数。
他已经暗中联络了一批对公孙度心怀不满的公孙氏族员。
这些人会作为他的助力。
鲜于辅建议刘和写一封密函给公孙度,只要公孙度离开府邸,便必死无疑。
听到这个计策,刘和欣喜若狂,对鲜于辅的智谋敬佩至极。
虽然鲜于辅坦言无法保证行动的成功,但他们已经在渔阳县城池中布下了探子。
夜幕下,在渔阳县城池的一处幽静院落中堂内,灯火通明。
身披儒袍、脸戴面具的李儒正站在屋子中间,听取一名守卫的汇报。
守卫表示公孙度已经决定和鲜于辅决一死战,并已调来其次子公孙恭的兵马。
李儒对此冷笑一声,认为公孙度可能等不到公孙恭的兵马到达渔阳就会遭遇不测。
他预测公孙度很快就会被除掉,因为刘虞老谋深算,不会贸然行事。
听到这个定论后,守卫愣住了,他不明白为何公孙度会这么快遭遇危险。
但李儒并未解释原因。
尽管渔阳刚刚落入公孙度手中不久,结局已然注定。
公孙度的地盘已经展现眼前,他的影响力使得无人敢于轻易挑战他。
听闻公孙恭的兵马将在三日内抵达城外,城内更有万余精锐之士,李儒却轻蔑一笑。
他清楚公孙度的实力并非传闻中的那般强大。
他用人唯亲的策略存在极大的风险,因为一旦利益分配不均,怨念便会滋生,甚至可能导致他死于族人之手。
公孙度试图刺杀鲜于辅,而鲜于辅同样想置公孙度于死地。
从锦衣卫传回的情报来看,李儒确信公孙度将先于对方被刺杀。
他提议不要出手相救公孙度,反而可以利用他的死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计划是扶持公孙康上位,掌控辽东军,并利用公孙度的死来算计刘虞。
李儒冷酷地表示,只要能够占领幽州,他人的生死并不重要。
他进一步指示守卫去联系渔阳郡内的豪强势力,让他们投靠朝廷。
尽管任务艰巨,守卫还是接受了这一指令。
他知道豪强势力并不愿意归顺主公刘备,因为刘备的官学和屯田政策一直在打压他们。
然而,李儒自有他的策略与手段,他决心利用一切资源来实现自己的目标。
诸侯纷争天下间,刘备独树一帜,对豪强打击力度空前。
他将豪强原有利益悉数掌握,再公平分配,但落入豪强手中的利益仅余十分之一。
这种局势,让人难以忍受。
李儒深深叹息,并指出刘备已成汉域第一诸侯。
对于审配、陈宫、陈登背后的家族及冀州审氏、兖州陈氏、徐州陈氏的状况,李儒质问守卫令其哑口无言。
他强调,若渔阳郡内的豪强足够聪明便会投靠刘备,否则只能被历史淹没。
最后,李儒命令守卫传递消息给刘备,准备进军北上冀州渤海郡北部边地。
刘备在魏郡邺城连夜收到消息后迅速反应,决定连夜赶往渤海。
到达冀州渤海郡的城池后,刘备与军师祭酒郭嘉等人商讨战事。
将领如赵云、张飞、吕布、公孙瓒等人聚集,关羽则被派遣守卫魏郡,协助的是华雄、胡轸、张济。
陈到固守邺城。
刘备透露,李儒与太史慈已先行潜入渔阳县城。
朝廷即将对幽州展开征战,旨在收回被割据的北疆。
此战略大方针为先平北方再攻南方。
渔阳郡是朝廷军队进入幽州的桥头堡,刘备指出必须先占此地。
他信心满满,因过年期间彩票驿站的收入使征战物资充足。
公孙瓒挺身而出,愿为先锋大将攻取渔阳。
原本他是幽州军阀诸侯之一,虽曾南下争夺冀州失败而归顺刘备,但此刻决心为先。
重归幽州,公孙瓒再展雄风,恳请刘备任其为先锋大将。
刘备欣然应允,并任命严纲为副将,二人引领五千骑兵先行。
此时,幽州渔阳郡的治所渔阳县内,新府邸中热闹非凡,新任渔阳郡守刘和正在为辽东太守公孙度设宴。
然而,刘和心中充满忧虑和忌惮,对于如何处置公孙度有着深深的顾虑。
护卫安抚他道,一切准备就绪,只要公孙度踏入府邸,必将必死无疑。
夜色渐深,豪华的马车在城中长街上缓缓行进,周围环绕着精锐的兵马。
此时有部将建议公孙度趁此机会对刘和发起攻击,擒住刘和便可压制刘虞。
但公孙度还未对此做出回应。
很快,有人向公孙度汇报了消息。
“百分百确定,刘和仅带百余名亲兵进城。”
公孙度听到消息后非常兴奋。
“真是太好了!”
公孙度大笑。
此时,城外军队并未有动作。
“区区的百人队伍,轻而易举就能一举歼灭。”
他补了一句。
提及这是渔阳,而不是蓟县。
“刘和目前处于劣势,城中兵力足以应对他一千倍。”
公孙度信心满满地表示。
他命令一名部将带领三千人马前往城外等候消息,一旦得知刘和被擒的消息,立刻攻打鲜于辅的营寨。
此时正是出击的好时机。
部将接受命令离去。
接着,公孙度转向另一名青年公孙浩。
“你带领两千兵马,带上百架大型床弩,将刘和所在的府邸严密包围。”
他命令道。
对此战,公孙度信心满满,决心无论谁都无法从那个府邸逃脱。
公孙浩也接受了命令离去。
与此同时,在城中的一处豪华府邸内,程家正在经历一场紧张的对话。
程家是当地的豪门贵族,他们的府邸建在城中最高的地方且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程家内部奢华至极。
家主程通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他身上散发出的威严让人难以忽视。
此刻殿内的其他两人分别是李儒和太史慈。
李儒询问程通的决定,而程通则表示他需要听到刘虞的诚意后再做决定。
他对幽州的局势有着清晰的认识,无论是刘虞还是公孙度,都无法轻易掌控整个幽州。
在冀州北上的大潮中,唯一的赢家,是皇叔刘备。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