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间,逢纪稍作停顿,再道:“韩馥必将心生恐惧。
此时,主公再派人游说于他,迫其交出冀州牧之职,让于主公。
一则韩馥乃主公袁氏之门生故吏,二则主公较之韩馥更有资格出任冀州牧。
如此,冀州岂不是尽入主公之手?”
全场一时间鸦雀无声。
冀州分南北五郡,刘备镇守中山,袁绍则为渤海郡守。
逢纪之言,让袁绍看到了一种可能。
若得冀州九郡,岂惧刘备一中山郡?
袁绍抚须而笑,眼中闪过一丝决断之色,询问道:“谁愿出使幽州公孙瓒?”
环视一周,无人应答。
许攸趁机进言:“主公,此计由逢纪所出,或可让其亲自前往。”
“让他前行,有何不可?”
众人的目光转向了逢纪,他早已预料到这种反应,于是坦然接受任务。
“我,逢纪,愿为主公前往幽州与公孙瓒交涉。”
不到半小时,逢纪带着使团离开了渤海,直奔幽州。
几日之后,他成功见到了公孙瓒,此时公孙瓒正因一些事情感到烦恼。
逢纪直言不讳:“公孙将军,我知你因无立足之地而忧虑。”
公孙瓒一愣,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你受制于幽州牧刘虞,感到束手无策。”
公孙瓒心中震惊,但表面上仍保持着冷静。
他询问逢纪:“袁绍派你来此,所为何事?”
逢纪回答:“为解决将军目前的困境。”
公孙瓒问:“此言当真?”
逢纪点头确认。
公孙瓒随即命人摆上酒菜招待逢纪。
他询问:“你有何良策?”
逢纪提出:“请将军领兵南下冀州边境,与袁绍联手夺取冀州,我们二人可共同分享冀州。”
公孙瓒稍微犹豫了一下。
他提到:“冀州是韩馥的地盘,而且冀州北部的中山郡还有我的好友刘备。”
然而,他的话尚未说完,就被逢纪打断。
逢纪建议:“将军何不换一种思考方式?”
公孙瓒不解地问:“如何换种方式思考?”
逢纪解释:“在拿下冀州后,将军可拥有赵国、常山、中山、博陵、河间五郡,而袁绍则要剩下的五郡。
同时,可让刘备继续担任中山郡守。”
这番话语让公孙瓒心动不已。
公孙瓒有意攻取冀州,提出与袁绍一同攻之,冀州分割方案是他四袁绍六。
为了保障自己的利益,公孙瓒同时联络刘备进行结盟,意在平分冀州。
他担心袁绍背信弃义,因此做出两手准备。
刘备收到公孙瓒的信后,召集众人商议此事,众人在得知此消息后议论纷纷。
听闻公孙瓒与刘虞在处理胡人事务上存在分歧。
于是,他们之间是否因此产生了隔阂?
刘虞采用安抚策略,而公孙瓒则主张严酷 ** 。
他们显然无法达成一致。
大家都不明白为何公孙瓒会突然有意南下与刘备共同攻取冀州。
荀谌提及:“渤海处有一支使者队伍前往幽州,袁绍与公孙瓒或许已有交流。”
他进一步指出:“公孙瓒现派人送信,欲与主公平分冀州,但主公不可掉以轻心。”
田丰更是直言:“虽与公孙瓒为旧友,但不能保证他会念及情谊。”
刘备陷入沉思。
沮授建议:“史阿不是设立了锦衣暗哨在渤海郡刺探消息吗?何不询问他?”
此建议得到众人的认同。
史阿的锦衣卫近期活跃于各地,其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
刘备命令传史阿进殿。
史阿带着一名锦衣卫走进大殿,向刘备汇报:“据南皮城的兄弟消息,公孙瓒已派谋士逢纪出使幽州与袁绍联络,意图共同攻取冀州。”
史阿此番表现出色,功不可没!刘备赞叹后对其进行了嘉奖。
殿内的众人此时都已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张飞怒斥道:公孙瓒此人狡诈至极,他一方面与袁绍结盟,另一方面又担心袁绍的算计,竟派人联系大哥,想两边通吃!
关羽闻言,冷笑一声,他也得有这本事才行!
此时,众人已经洞悉公孙瓒的计谋,便针对其制定了应对策略。
荀谌提议:既已知其计,何不来个将计就计?我们假装配合公孙瓒,给袁绍演一出戏,伺机谋取利益。
这一幕,被传送到棺中小世界的刘胜尽收眼底,他颇为满意地点头,玄德麾下众人如此同心协力,我深感欣慰。
这一世的刘备,有田丰、沮授、荀谌、刘晔辅佐,不会再吃亏了。
在冀州北部的易流域,廖化率领三千兵马,分十路进入各村庄,他们既不劫掠也不战斗,每到一地,只留下一份份布帛,然后迅速撤离。
这种行动在博陵郡周边频繁出现,使得当地村民误以为他们是流寇,一见到他们就惊慌失措,纷纷逃命。
数百骑士飞驰而过,恍若狂风呼啸,对站立的村民视若无睹。
村民醒来,骑士已至村庄中心,丢下写满文字的布帛离去。
不久,村民们回到村庄,捡起布帛,虽然大部分村民不识字,但他们急切地想了解布帛上的内容。
村长思索后决定,将布帛上的字拆分誊抄,到城中去询问,然后重新组合。
村民闻言纷纷行动起来。
夕阳西下,村民们带着打听到的消息回到村庄。
“中山郡守刘备,广开才路,凡冀州稚童,五岁即可入学;凡冀州民众,有意耕种者可领田;有志之士,不问出身来历,均可谋职。”
村民们闻之面面相觑,惊喜交加。
此村庄的村民至此时才知,竟有郡守如此开放包容,让他们有了获取土地和知识的机会。
村民们生活勉强维持,远远未能达到温饱状态,更不用说拥有田地,供子女读书出仕了。
然而,布帛上的文字为他们带来了希望——中山郡提供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村长深思熟虑后决定先派人前往中山郡探听虚实。
消息确认后,他下定决心举村搬迁至中山郡。
清晨,阳光初升,村里派出两名代表前往中山地界。
三天后,他们带着狂喜回来报告,布帛上的消息属实。
他们看到了中山郡浦阴县的百姓正在耕种田地,所得到的待遇远胜于他们现在的生活。
刘备的政策真的为当地民众分田分地。
然而,好事背后总有附加条件。
开垦的田地前五年归属于官府,收成官八私二;五年后,田地归属耕田者,收成有两种分配方式:使用官牛的收成官六私四,依靠蛮力的收成官五私五。
即使如此,相比于他们现有的生活,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改变。
他们不再受制于豪强,有了改善生活的机会。
村长和村民们毫不犹豫地决定前往中山郡,共同追求更好的生活。
村民们满怀期待,渴望早日抵达中山领田耕种。
当村长问及官学之事时,得知仍在搭建中,但今年秋季将向整个冀州招收适龄学生,他连声称赞并决定举村迁徙。
尽管头顶烈日炎炎,他们的决心依然坚定。
全村男女老少出发,沿着易一路西进。
经过连日赶路,他们抵达了边境之地,再往前就是中山地界。
然而,此时身后出现博陵郡的官军,一名卫队长率领五十骑追了上来,严令禁止通行,要求博陵民众即刻回归当地,否则就地正法。
面对官军的强势,村长尝试交涉,但卫队长却毫不留情地训斥他并再次强调命令。
村民们都敢怒不敢言,因为他们没有武器,而且官府严格禁止平民拥有武器。
面对卫队长的咄咄逼人,村民们只能紧握着拳头,咬牙切齿。
村长决定尝试用金钱来解决问题,他取出自己两年的积蓄递给卫队长,请求行个方便。
卫队长接过钱袋,满意地收下了。
边境处,卫队长拒绝放行,林二愤怒不已。
年轻的林二试图夺回被卫队长拿走的钱袋,却被轻易推倒在地。
卫队长警告林二,若不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他早已丧命。
村长扶起儿子,出面询问卫队长放行条件。
卫队长表示,上面下达了死命令,禁止博陵民众外流,他只是奉命行事。
近期,博陵郡内出现大量百姓流向中山郡的现象,原来是受到中山郡刘备招抚政策的吸引。
博陵郡守立即采取行动,调集兵马驻守边境,阻止民众迁徙。
眼前的村民是卫队长拦下的第一批人。
面对村民的困境,卫队长表示只能叹息,让他们回去。
但村民们不愿屈服,感到绝望的同时也在寻找逃脱的机会。
他们看到前方的树林,认为可以通过树林逃避五十名骑兵的追击。
然而卫队长对此并不惧怕,冷漠地嘲笑了他们的想法,随即带领五十骑围住了村民和他们的财物。
正当紧张的气氛弥漫时,树林深处传来声音,有村民从隐蔽处窜出,准备挑战卫队长和他的骑兵。
村民发现眼前这批人似曾相识,竟是之前进村的流寇。
他们叫苦连连,半路上遭遇官军便已让人苦不堪言,为何还要遭遇流寇的袭击。
卫队长震惊于树林中突然出现的上百骑流寇队伍,对方的装备与战马品质显然高出自己许多。
廖化率领骑兵率先冲到前方与卫队长对峙。
廖化质问卫队长为何要阻拦他们过中山郡。
卫队长回答他是奉博陵郡守之命劝返迁徙民众,与廖化无关。
廖化冷笑回应,他们这些日子在博陵、河间、渤海一带宣传中山郡的政令,吸引百姓前来投奔,这些百姓已经踏入中山地界,自然是中山百姓。
得知有百姓队伍被博陵官军拦在边界后,他立刻赶来现场。
廖化强调这些百姓是他们中山的百姓,并指责卫队长越界行事,将博陵地界当作中山地界。
卫队长愤怒反驳,指出中山与博陵以树林为界,树林以西为中山,树林以东为博陵。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