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告知吕布,为他安排了新的府邸,并从明天开始需要到城外邺城官学里褪煞气,等待来年的战事召唤。
在卫将军府,刘备听完史阿的汇报后,吕布的事情已安排妥当。
但田丰提出成立御史台的建议,对各级官吏进行监督,以减少犯错机会。
然而,沮授对此表示担忧,认为当前人心惶惶,御史台的出现可能会引发更大的杀戮。
“更大的杀戮?”
沮授的话语令在场众人震动。
田丰性格刚直,坚定地站在了御史台建设的立场。
“御史台必须成立。”
田丰坚持自己的看法。
不仅在邺城,御史台的分部还将在各州各郡建立。
只要御史台存在一天,就能对各地官吏形成持续的威慑。
张飞率先表态赞同田丰的观点,“谁贪就杀谁,有何可怕?”
他还表示如果吕布不敢动手,他愿意代劳。
刘备沉思后也认同了搭建御史台的重要性,并指派田丰和邺城令毛玠负责此事。
除此之外,徐州即将开战。
刘备根据探子的汇报得知徐州局势复杂,打算趁袁术和孙坚激战之际出兵收复失地。
然而关羽提醒,兖州大战后军队士气低落,加上朝廷债券资金案的影响,军中已有怨言,突然进军徐州是否仓促?关羽一直负责镇守后方,对后勤情况了如指掌。
他隐约察觉到军中的厌战情绪。
刘备点头承认仓促和困难是存在的。”
靖王老祖曾告诫刘备,孙坚一旦得志,难以根除,因此刘备决心阻止孙坚夺取徐州。
他询问关羽能调动的兵马数量,关羽回应有十五万左右,但需要留下部分兵力镇守州郡。
刘备获悉冀州、青州和兖州都在发放债券以支持开战,于是心中稍定。
他决定利用吕布的力量,并命令蓝玉随军出征。
沮授被命令在三日内完成大战的后勤预算。
夜晚,当其他事务得到解决后,刘备终于可以安心入睡。
然而,他进入了一个梦境,发现自己身在高空,脚踩白云,身边站着靖王老祖刘胜。
刘胜让刘备看向下方,询问他是否知道下方是何地。
刘备俯瞰下方。
他颤抖地喊出:“这是泰山?”
他对高度有些许恐惧,往外看时,害怕自己会掉下去。
刘胜确认道:“正是泰山。”
随着刘备收服兖州,刘胜的棺中小世界扩展,泰山也被纳入其中。
泰山在兖州泰山郡,被一比一还原在棺中小世界中。
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大地之上,东临大海,西靠黄河。
其南有汶、泗、淮之川。
东西横亘两百千米,南北宽约五十千米,盘卧面积达到426平方千米。
刘胜问道:“玄德,感受如何?”
泰山被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也是百姓崇拜和祭祀的神山。
自古有“泰山安则四海皆安”
的说法。
从始皇帝到清末,先后有13代 ** 亲登泰山封禅,24代 ** 带领文武百官登山祭祀。
因此,泰山是所有 ** 的梦中情山,更是华夏子民的精神家园。
刘备震撼道:“五岳为群山之尊,泰山又是五岳之长。
老祖带我到泰山高空...”
他的内心波涛汹涌。
对于靖王老祖的意图,他深感惶恐。
“我能比肩秦皇汉武吗?”
他知道自已是达不到那两位的高度。
尽管刘胜安慰他,“当汉域归一,三兴大汉之后呢?”
但刘备仍认为自己无法比肩武帝刘彻,更不用说靖王老祖是他的兄弟。
刘胜最后对他说:“玄德啊,人要敢想敢做。”
只平定汉域,便想王朝归一,满足于此,难道不觉太过狭隘吗?
除了汉域,天下之大,何其广阔,开疆拓土之功,难道不足以让玄德声名显赫,昭告天下吗?
刘胜鼓励刘备,要有更大的志向。
开疆拓土,才是最大的荣耀。
刘备内心激荡,呼吸急促。
自古以来,历代 ** 都以开疆拓土为不世之功。
备,自当竭尽所能,辅佐天子,振兴大汉。
刘备压制内心的躁动回应。
然而刘胜却认为,刘备应该更清楚地了解他麾下的文臣武将的真实想法。
玄德,你不如问问底下的兄弟,他们忠于你,还是忠于当今的天子?他暗示道。
假若汉域一统,即使刘备不想有所行动,形势也会推动他前进。
只有当刘备坐上那个宝座,他的文臣武将们才能更进一步。
时势如此,别无选择。
刘备长叹一声,感叹昨晚的梦境与以往不同。
梦中的泰山之巅让他彻夜难眠。
他起身洗漱后,心腹亲卫向他汇报了最新的情况。
刘备收到简雍传来的密信,得知徐州局势。
糜竺等人虽名义上归顺袁术,但心中早有异心。
随着春天的到来,冰雪消融,出兵徐州的时机已至。
夜幕降临,糜竺召集曹豹、孙乾等人于郯城一处府邸。
糜竺面色平静,语气却透露出锐利的光芒,他向众人宣布:“有一件关乎我等未来命运之事,需得与诸位商议。”
众人疑惑,孙乾试探性地询问:“子仲,难道是准备……”
糜竺点头确认,他道:“是的,我们必须重新考虑我们的立场和未来的道路。
袁术对待我们并不如他所承诺的那般,反倒是对纪灵等人极度优待。
我们不能坐视不管,必须有所行动。”
曹豹、孙乾等人听后,纷纷发表意见,商议接下来的行动方案。
糜竺深知此刻的徐州人心思变,机会就在眼前,他们必须把握住。
众人闻糜竺之言,皆面露惊愕。
目光齐聚糜竺一身。
在场众人,昔日皆为徐州牧陶谦麾下大将,守土有责。
糜竺淡然扫视众人,决然启齿:“吾已决定,领众部曲,归顺邺城朝廷。”
此言一出,大厅之内哗然一片。
“投诚邺城朝廷?刘备之冀州,与我等徐州相隔甚远,此计可行否?”
众人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此时,一人拍案而起,大声反驳:“吾不同意!糜子仲,你何德何能,欲领我等投奔刘备?”
此人正是孙康。
曹豹当即呵斥孙康,而后对糜竺道:“糜子仲,你欲投诚刘备,我等无权干涉。
但徐州局势混乱,烽火连天,昔日陶使君提拔之恩,我等岂可忘之?”
糜竺回应道:“吾等身为陶使君旧部,岂能助纣为虐?朝廷兵马南下,可救徐州,可报陶使君之恩。”
转而问孙康:“你一人之反对,难道要拿众人前途命运做赌注?”
孙康仍坚持己见。
曹豹怒喝一声:“孙康,你心意已决,我无话可说。
但我若决定投奔刘备,你又如何?”
曹豹直视孙康,等待着他的回应。
曹豹出身微寒,自小兵之位逐步攀升,深受陶谦器重。
曹豹召集陶谦部属商议投诚刘备事宜,糜竺已私下与曹豹商议妥当。
会议中,曹豹表示同意的留下,不同意的将被处理。
孙康表态拒绝投诚刘备,曹豹因此被激怒,气氛变得紧张。
糜竺指责孙康被孙坚收买,孙康则反驳认为投奔刘备是无利之举。
面对糜竺的质问,孙康突感震惊,随后曹豹怒火中烧,指责孙康带人来此是居心叵测。
众人纷纷指责孙康惊动了袁术,孙康则公然表示已决定背叛,因为扬州刺史孙坚承诺他做内应成功后可统领徐州兵马。
孙康终于敞开心扉。
糜竺提醒道:“这里是东海郯城,孙康,你要清楚你的立场。”
面对糜竺的质问,孙康反问道:“我为何不能作为内应?”
进入孙康戏谑道:“你以为发现我的兵马,就能高枕无忧吗?”
糜竺冷眼相对。
孙康大笑,道:“那就让你见识一下我的手段。”
随即,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在大殿四周响起,一名壮汉带着三百卫士鱼贯而入,名为昌西。
众人震惊,纷纷拔剑,唯独糜竺面色如常。
糜竺质问昌西:“原来你一直与孙康勾结。”
孙康大笑,嘲讽道:“糜竺,连你亲手培养的卫士都背叛了你,想不到吧?”
孙康看向糜竺,问道:“你可知道原因?”
糜竺回应:“愿闻其详。”
孙康坦言:“我们都想过更好的生活,想更上一层楼。”
他眼中露出野心。
孙康接着说道:“我早已倾心于扬州刺史的雄才伟略,选择向他投诚。”
相比于刘备,孙康更倾向于投靠同族的孙坚。
糜竺目光转向昌西,昌西表示歉意。
大殿内,曹豹愤怒如烈火燃烧。
“子仲,我要为你这叛徒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曹豹脾气暴躁,欲上前斩杀昌西。
众人见状,紧握剑柄,青筋暴起,准备为曹豹助阵。
然而,糜竺却站出来制止了曹豹的行动。
他平静地看向孙康和昌西,开口道:“就算你们今晚杀了我们所有人,又能如何掌控城外的军队?”
孙康听后冷笑连连,他心中已认定自己的计策能够成功:“身后之事,就不劳你们费心了。
只要杀了你们,外面的兵马自然归顺于我。”
糜竺轻哼一声:“天真。
你们真的以为投奔孙坚就能得到更高的地位吗?”
此言一出,孙康心中微微颤动,不解地问道:“你这是什么意思?”
糜竺没有立即回答,而是缓缓道:“孙坚是何人?他只是为了利用你们来夺取徐州。
一旦他得到徐州,不仅不会封赏你们,反而会一举铲除你们......”
孙康被糜竺的话打断,心中略感不安。
此时,大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个青年大将孙弘带着上千兵马包围了整个府邸。
孙康见到孙弘,愤怒地斥道:“孙弘,你这是在做什么?”
孙弘是孙康的副将。
他们虽同姓但没有血缘关系。
孙弘向孙康拱手示意但话未说完就被孙康不耐烦地打断:“好了,糜竺,现在轮到你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三国:棺中修炼三百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