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的阳光,已经失去了正午的炽烈,变得温和而慵懒。
詹晓阳和刘小惠锁好小屋的门,再次投身到腊月年关忙碌的节奏中。
詹晓阳手里提着一个结实的布袋,里面装着三只真空包装的礼袋狮头鹅样品和一叠崭新的提取卡,刘小惠则背着装有账本和现金的包。
第一站是开源市场的梅姐摊位。这个时间,市场里人流渐增,梅姐正在招呼一位买鹅肉的熟客。看到詹晓阳和刘小惠,她连忙笑着点头示意。
等顾客走后,詹晓阳从布袋里拿出一只真空包装的狮头鹅和几张提取卡,递给梅姐:“梅姐,这是礼袋装的样品,您摆在摊位最显眼的地方。这几张是提取卡,给有意向的顾客看。”
他仔细交代关键点:“梅姐,要特别跟顾客说明,因为咱们这是原生态包装,没有添加防腐剂,所以保鲜期短。现在天冷,放在阴凉处最多两三天,如果家里有冰箱,冷藏能放五到七天,一定要尽快食用。”
接着,他重点指导如何使用提取卡的话术:“如果顾客是买了自己马上吃,付了钱直接把这真空包装的鹅拿走就行。但如果顾客是想送礼,或者准备留着过年期间招待客人,那就推荐他们买这个‘提取卡’。” 他拿起一张红艳艳的卡片,“您就跟顾客说,买了这卡,相当于预定了最新鲜的鹅肉。他们可以自己决定哪天要,提前一天到咱们摊点预约一下,我们保证在预约那天,把刚卤好、最新鲜的狮头鹅给准备好,随到随取!这样既方便,又能吃到最好的口味!”
梅姐年轻,脑子活络,拿着卡片翻来覆去地看,眼睛越来越亮:“我明白了,晓阳!这卡好!像以前的高级票证,送礼有面子,对顾客也负责!话术我记下了,见到合适的客人我就这么介绍!”
詹晓阳满意地点点头,又给梅姐加了把劲:“告诉您个好消息,陈桥市场的林老板,昨天光靠这招,就订出去几十只了!您这边位置也好,加把劲,肯定没问题!”
“真的?那我可得加油了!”梅姐备受鼓舞。
詹晓阳让刘小惠和梅姐结算了今天的日常鹅肉货款,然后便匆匆赶往下一站——新桥市场的建国叔摊点。
对老实巴交的建国叔,詹晓阳把同样的流程和话术又耐心地重复了一遍,并且说得更慢、更详细。建国叔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点头,虽然话不多,但眼神里充满了信任和干劲。同样交接了样品、卡片,结算了货款。
陈桥店的深谋远虑
从新桥市场出来,两人火速赶往陈桥市场林家小姨的店面。这里俨然已经成了团购的“前沿阵地”,店里比平时更热闹些,小姨和小姨夫脸上都带着忙碌的喜悦。
詹晓阳先按惯例交接了样品和卡片,小姨笑着接过去:“晓阳,你这卡片一出,今天上午又来几个老顾客问呢,都说这法子好!”
詹晓阳趁热打铁,提出了一个更重要的建议:“小姨,跟您商量个事。您看,现在推提取卡,客户预约取货需要打电话。我想着,能不能在您店里装一部电话?这样既方便客户下单和咨询,也方便咱们各个点之间沟通,更重要的是,显得咱们店正规、有实力!”
小姨一听,有些犹豫:“装电话?那得不少钱吧?初装费、月租费都不便宜。”
詹晓阳早就想好了:“费用的问题您不用担心。初装费和以后的月租费,咱们俩一人承担一半。这是为了生意更好做,投入是值得的。另外,我想让珊珊寒假期间过来店里帮半个月忙,主要就是接听业务咨询电话和预约电话,她心细,普通话也标准,正合适。”
小姨盘算了一下,装电话确实能提升店面档次,方便客户,而且有林珊珊来帮忙,还能分担不少工作,更重要的是晓阳愿意分担费用。这明显是双赢的好事,她立刻爽快地答应了:“成!晓阳,就按你说的办!我明天就去邮电局申请!”
“太好了!”詹晓阳很高兴,“还有,小姨,今明两天收上来的团购订单和货款,您务必每天整理好,及时告诉我数量,我好安排黄叔那边精准备货,避免多了压货或者少了不够卖。”
“放心,我晓得轻重,一定配合好!”小姨郑重承诺。
刘小惠和小姨结算完日常货款后,两人又马不停蹄地赶往最后的阵地——南春桥。
到了南春桥,詹晓阳先让刘小惠去陈姨和许老板的摊点结算日常货款,自己则快步返回小屋——下午出门时考虑到走访的点多,他们只带了有限的几只样品,现在需要再补充。
回到小屋,詹晓阳从一楼墙角搬出装鹅的箱子,又拿出三只沉甸甸的真空包装鹅,将近六十斤的重量,对他这个年纪尚轻、身材也称不上魁梧(用潮汕话形容就是有点“卡补”)的少年来说,着实是不小的负担。他咬着牙,双臂用力,才勉强抱起来,一步一步挪出小屋,额头上已经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他先来到陈姨的摊位。陈姨正眉飞色舞地跟刘小惠说着什么,看到詹晓阳抱着鹅过来,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晓阳!好消息!之前常来买肉的那个阿伯,今天听说有整只的卤狮头鹅卖,一口气要了五只!说两只自己家过年吃,另外三只给他三个孩子一家送一只!”
詹晓阳放下鹅,虽然累得气喘吁吁,但听到这个消息也很高兴,他一本正经地(模仿着领导的样子)拍拍陈姨的肩膀:“陈姨,干得漂亮!这就是成功的开始!”
他接着给陈姨出谋划策,声音因疲惫而有些沙哑,但思路清晰:“陈姨,您还记得咱们摊刚开业时,那个阿伯不是带来了一位开工厂的老板吗?您明天见到阿伯,好好谢谢他,然后拜托他跟他那些晨练的老伙计、老朋友都打声招呼,就说咱们这儿有高档的礼品装狮头鹅,送礼自用都实惠。我估计,光阿伯这条线,带动三十只的销量轻轻松松!这机会您可得抓住了!” 他顿了顿,拿出杀手锏,“回头您先把一套高档餐具送给阿伯,表示感谢!他一高兴,肯定更卖力帮您宣传!”
陈姨听得心花怒放,连连点头:“对对对!晓阳你说得对!我明天一早就跟阿伯说!”
放下给陈姨的鹅,詹晓阳又提着最后一只,来到许老板的川味馆。许老板夫妇是生意场上的老手,见识广,点子多,詹晓阳不需要过多指导,只是简单提了提提取卡的使用细节和保鲜注意事项,然后把陈桥店和陈姨刚刚的订单情况跟许老板通报了一下,让他心里有数,知道市场热度很高。
事实上,许老板最近靠着狮头鹅生意,赚得是盆满钵满。他们几个摊点加起来,一天能消耗掉近三百斤鹅肉,按每斤七元毛利算,许老板一天净收入一两千块轻而易举!
这在90年代中期的潮城,绝对是一笔令人艳羡的巨款,比很多开小工厂的老板挣得还多。
詹晓阳之前已经提醒过他,年后竞争会加剧,所以许老板家族最近也是铆足了劲在摊点上推销,数据显示他们有一天甚至要了18只鹅,几乎等于其他几家要货量的总和。
詹晓阳和许老板相谈甚欢,看到刘小惠结完款过来,便起身告辞。
送完这三只鹅,詹晓阳感觉双臂酸麻,浑身都被汗浸透了。
冬日的傍晚,寒风一吹,他忍不住打了个寒颤。他深知这样很容易感冒,于是对刘小惠说:“小惠,咱们先回小屋一趟,我得出汗擦一擦,换件干爽的内衣,不然非得病倒不可。”
回到小屋,詹晓阳几乎虚脱地坐在椅子上。刘小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赶紧用快烧壶烧了热水,浸湿毛巾,拧得半干,然后走到詹晓阳身边,轻声说:“晓阳,你抬抬手,我帮你擦擦背,不然着凉了。”
詹晓阳有些不好意思,但实在没力气推辞,便顺从地微微抬起手臂。刘小惠小心翼翼地将热毛巾伸进他的毛衣里,贴在他汗湿的背脊上,细细地擦拭着。温热的毛巾触碰到皮肤,带来一阵舒适的暖意,也带来了刘小惠指尖轻柔的触碰。看着她专注而心疼的神情,詹晓阳心里涌起一股复杂的暖流,是感动,也是愧疚让她跟着自己受累。
刘小惠心里更是五味杂陈,既佩服詹晓阳的拼劲,又心疼他的身体,暗暗发誓要更好地照顾他。
休息了约莫二十分钟,换了干爽内衣,詹晓阳感觉恢复了不少元气。还剩下老陈粥店的鹅没送。他再次提起一只鹅,和刘小惠一起出门。
走到老陈的粥摊,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粥摊的生意正值晚高峰后的尾声。詹晓阳同样仔细地给老陈交代了所有操作细节和话术,老陈听得非常认真。
最后,詹晓阳笑着拍拍老陈的肩膀,鼓励道:“陈叔,加油干!争取早日实现日赚一千块!”
老陈憨厚地笑了,眼里充满了希望。
忙完所有事情,两人早已饥肠辘辘。詹晓阳对刘小惠说:“今晚咱们就不折腾了,就在老陈这喝碗热粥暖暖身子吧。”
老陈闻言,赶紧给他们盛了两大碗料足味美的鱼片粥,坚决不肯收钱。
坐在简陋的粥摊旁,喝着热腾腾、鲜香扑鼻的粥,看着身旁疲惫却眼神明亮的詹晓阳,刘小惠觉得,这大概是世界上最美味、最温暖的一餐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