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腊月十八,清晨。天色依旧被浓重的墨色笼罩,只有东方天际透出一丝微不可察的灰白。
詹晓阳背着一个比往日沉重许多的背包,再次踏着寒霜走向南春桥市场。背包里,不再是分装好的信封,而是直接摞放整齐的现金——连日来的团购销量暴涨,信封已经不堪重负。
黄爸爸的摩托车灯准时刺破晨雾。卸货间隙,詹晓阳将背包递过去,低声道:“黄叔,这是这几天的团购货款和订单汇总,您点一下。”
黄爸爸疑惑地接过沉甸甸的背包,就着摩托车前灯的光亮,拉开拉链。当他看清里面那厚厚几沓钞票,以及詹晓阳随手附上的、写着“近日团购汇总:新增132只,累计已超300只”的纸条时,这个饱经风霜的农村汉子猛地倒吸一口冷气,脱口而出了一句潮汕人极度震惊时常说的口头禅:“我个天公伯啊!(我的老天爷啊!)”
他手一抖,差点没拿住背包,连忙用颤抖的手掏出烟盒,点上一根烟,狠狠吸了几口,试图平复如擂鼓般的心跳。陈舅舅和陈姨也察觉异常,凑过来一看,顿时也惊得目瞪口呆!
厚厚一沓沓的钞票,粗略一看就有好几万!再加上那惊人的订单数字!就这一把团购的收入,几乎抵得上黄家以前辛辛苦苦大半年、甚至更久的收入!这让他们如何能淡定?
黄爸爸重重地喘着气,目光复杂地看向眼前这个面容还带着稚气的少年。
这小子……难道真有料事如神的本领?从他最初找上门合作,到提出团购方案,再到预见寒流提醒备货……每一步,似乎都被他精准地算到了!
这种远超年龄的沉稳、眼光和魄力,让黄爸爸在巨大的惊喜之余,也感到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他想起自家儿子黄朝彬,只比詹晓阳小一个多月,此刻还在家里睡得香甜,而詹晓阳却已经撑起了这样一番局面……这差距,何其之大!
“晓阳……这……这……”黄爸爸声音沙哑,不知该说什么好。
“黄叔,钱您收好,尽快存银行,安全第一。订单抓紧备货,特别是集中那几天的,千万不能出错。”詹晓阳语气平静地叮嘱,仿佛这巨额款项只是寻常。
“哎!哎!放心!一定!一定!”黄爸爸连连点头,紧紧抱住背包,如同抱着稀世珍宝。
完成交接,詹晓阳没有多留,和市场口的几人打过招呼,便转身回了小屋。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连续早起带来的疲惫,让他连脸都懒得洗,直接脱掉外套,钻回尚存温暖的被窝,几乎是瞬间就陷入了沉睡。
再次醒来,已是上午十点。窗外天色阴沉,屋内却因为拉了窗帘而显得温馨。
詹晓阳睁开眼,看到刘小惠正在房间里,细心地整理昨天采购的御寒衣物,一件件挂进简易衣柜。阳光透过窗帘缝隙,在她专注的侧脸上投下柔和的光晕。这一幕,充满了平凡家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詹晓阳静静地看了许久,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恨不得马上毕业,拥有一个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可以日日相见,夜夜相伴,再不用分离。
但现实是,还有三年半的学业……他不禁轻轻叹了口气,时光有时宝贵如金,有时却又漫长难捱。
刘小惠听到动静,回过头,看到他醒了,脸上立刻绽放出温柔的笑容:“醒啦?饿不饿?”
两人收拾妥当,再次携手出门,目的地依旧是邮政储蓄所。站在熟悉的柜台前,刘小惠看着存折上打印出的新数字,神情已经变得十分坦然。
数字从最初的五开头,悄然变成了八开头,而且用不了几天就要从五位数变为六位数了。
她那种最初的不安和惶恐,早已被一次次成功的喜悦和并肩奋斗的踏实所取代。她平静地办理着存款手续,举止间多了几分从容。
存完钱,已是中午。面对“吃什么”这个永恒的问题,两人第一次感到有些为难。天冷,不想走远,连吃了几天外面的饭菜也有些腻了。
“要不,买点零食和水果拼盘回小屋吃吧?反正晚上姑父那边有大餐。”詹晓阳提议道。
刘小惠闻言,抿嘴一笑,点了点头。这让他们不约而同地想起了老家的习俗——但凡哪家有红白喜事摆酒,客人通常会在自家少吃点,留着肚子去享受宴席。这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让两人相视而笑。
刚回到小屋不久,旁边小卖部的老板娘过来喊刘小惠,说她老家来电话了。刘小惠急匆匆跑下楼,接起电话,是母亲打来的。原来是家里装程控电话的手续办妥了,已经接通!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意味着以后联系方便多了。
刘小惠高兴地告诉母亲,算算日子,从潮城寄回去的御寒衣物再过两天就能收到,其他的让家里放心。挂了电话,刘小惠喜上眉梢地回到小屋,詹晓阳一看她的表情,就猜到了八九分。
两人在小屋里看着电视,吃着简单的零食水果,度过了午间时光。直到下午两点,才兵分两路,前往各摊点进行日常结算。詹晓阳特意嘱咐,如果摊主问起天气,就说“听说可能会变天,大家多留意”,既传递了信息,又不至于引起过度恐慌。但收钱结账的本职工作,绝不能落下。
下午三点,两人在小屋重逢,结算工作顺利完成。他们换上前阵子买的冬装,整个人显得精神焕发,然后一起出发,前往桥东的养殖场。
到达养殖场时,汪胖子和林珊珊已经到了。看到詹晓阳和刘小惠携手走进来,林珊珊的目光在两人紧握的手上停留了一瞬,随即不易察觉地侧过脸,看向别处。大家没有过多寒暄,立刻提着准备好的物料,来到斜对面预定好的“渔船大排档”。
餐馆已经被包下,布置成了临时的会场。男生们负责将一箱箱鸡蛋礼盒、一套套白瓷餐具以及几只作为样品的狮头鹅礼盒,堆砌成气势十足的展示堆头。
女生们则负责签到台、席位卡、宣传单页等细小物品的摆放。大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很快便将会场布置得既喜庆又专业。
下午四点刚过,第一批受邀客户便陆续抵达。林珊珊穿着得体,笑容甜美地在门口迎宾;刘小惠则在签到台负责登记,发放资料和作为伴手礼的鸡蛋小礼盒。到五点整,邀请的新老客户三十多人基本到齐,餐馆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
团拜会按照预设流程顺利进行。汪胖子用本地话主持,幽默风趣,很好地活跃了气氛。
姑父作为主讲人,详细介绍了东凤养殖场鸡蛋的品质,并公布了精心设计的团购优惠政策,现场反应热烈。
然而,真正将气氛推向高潮的,并非是复杂的优惠计算,而是姑父在介绍过程中,看似不经意插入的一句话。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几分凝重,说道:“另外,跟各位老板透个风,我们也是刚听气象部门和一些老辈人说起,估计再过十天左右,可能会有一股很强的寒潮过来,说不定是咱们这儿好多年都没遇过的冷冬。到时候下雨下雪,道路难行,外地的鸡蛋肯定进不来,价钱飞涨外还暂时短缺,这个时候谁手里头有多的鸡蛋指定好卖……大家心里都有数。所以啊,趁着今天现场有买有送,价格稳,咱们提前备点货,绝对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这句话,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在座的都是精明的小生意人,对市场供需和价格波动极其敏感。
“寒潮”、“运输困难”、“涨价”这些关键词,立刻触动了他们最敏锐的神经!之前或许还在犹豫比较的客户,此刻不再迟疑!
“汪老板,俺订50箱!现在就签!”
“给我也来50箱!现款!”
“50箱!马上开单!”
现场顿时变成了抢购的战场!开单处詹晓阳的桌前排起了队,收款处姑姑忙得不可开交。原本预估能卖出两三百箱就不错的姑父和姑姑,被这突如其来的火爆场面惊呆了,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然而,坐在开单桌后的詹晓阳,虽然手下飞快地记录着,心中却异常平静。
这一切,早在他的预料之中。他深知,在巨大的确定性利益(可能到来的涨价)面前,任何的推销技巧都显得苍白无力。
他昨天悄悄给姑父的建议,正是点燃这场抢购风暴的关键火种。
最终,现场订单远超预期,准备的200箱礼盒鸡蛋被抢购一空,还追加了不少散装鸡蛋的订单,预收定金和货款累计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将近八万!
团拜会圆满结束,客户们满意而归。小辈们因为要端茶倒水、服务客户,都没能上桌吃饭。
等送走所有客人,姑父才让餐馆重新开了一桌丰盛的酒菜,还特意打电话叫来了他的表弟——家私厂的汪老板。
餐桌上,气氛热烈异常。姑父和姑姑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喜悦和激动,频频向詹晓阳敬酒。
姑父拍着詹晓阳的肩膀,声音洪亮:“晓阳!今天这场面,多亏了你!从出主意到操办,再到最后那关键的一句提醒,你真是神了!叔叔敬你一杯!”
汪老板也举起杯,由衷赞叹:“阿弟,我是服了!不光鹅肉卖得好,这鸡蛋生意经也念得呱呱叫!眼光毒,胆子大,将来必定是大老板的料!”
汪胖子和林珊珊也在一旁附和,对詹晓阳佩服得五体投地。汪胖子一高兴,嘴上就没把门的,兴奋地说:“姑父,表叔,你们还不知道吧?晓阳哥说了,等开年,还要带我和姑父玩把更大的生意呢!”
这话一出,詹晓阳顿时面露尴尬,连忙摆手:“胖子你别瞎说!都是没影儿的事,小本生意,小本生意……等过完年,看看情况再说,再说……”他暂时还不想过早暴露下一步的计划。
看着詹晓阳窘迫的样子,大家都善意地笑了起来,不再追问,但眼神中的期待却更浓了。这顿庆功宴,吃得宾主尽欢,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
散席后,回到养殖场办公室,姑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四个厚厚的大红包,郑重地分发给詹晓阳、刘小惠、汪胖子和林珊珊。“今天辛苦你们几个小的了!这是叔叔阿姨的一点心意,拿着买点喜欢的年货!”
虽然詹晓阳现在早已不差这红包的钱,但这种被长辈认可和关爱的感觉,以及通过自身努力获得回报的喜悦,是金钱无法衡量的。他和其他三人一样,高兴地接过红包,真诚地道谢。
夜晚的寒风吹拂,但四个年轻人的心里却热乎乎的。
团拜会的巨大成功,不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更极大地增强了大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会销的魔力也在他们的心中留下印记。
他们乘坐三轮车返回市区,身后的养殖场渐渐隐没在夜色中。
寒风吹过一阵又一阵,他把刘小惠也是越搂越紧。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