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石旁的绿芽破土时,正赶上总坛的晨雾。雾气里藏着细碎的光,像把星星揉碎了撒在芽尖上。陈默蹲在旁边看,发现这芽很特别——不是常见的嫩绿,而是带着点半透明的青,叶脉里像流淌着北境的雪水,轻轻碰一下,竟渗出些微甜的汁,像南洋的椰露。
“这芽……”他刚开口,就见芽尖突然弯了弯,像在摆手。
苏清月提着绣篮过来,篮子里装着给芽浇水的陶壶,壶身上印着最新的藤印——是昨夜孩子们拼出的“忆藤叶”。“它在说‘别碰’呢,”她把壶嘴凑到芽根旁,水流细细的,像怕冲伤了它,“你看叶脉在动,是在用自己的话打招呼。”
果然,叶脉顺着水流轻轻晃,在泥土上画出道小小的弧线,像个简化的“早”字。
石敢当扛着锄头路过,看到这芽眼睛一亮,放下锄头就蹲下来:“这纹路,混着碑石上的雪浪印呢!”他用指腹轻轻蹭了蹭芽叶,“比普通藤芽结实,看来是喝着共游罐里的酒长大的。”
阿木的陶窑传来开窑的声响,新出的小陶碗上,每个都印着这芽的样子。“刚烧好的‘芽语碗’,”他捧着碗过来,碗沿的弧度和芽尖的弯度一模一样,“以后用这碗盛粥,说不定能听懂它想说啥。”
守脉亭的孩子们围过来看,扎羊角辫的小姑娘突然指着芽根处,那里正慢慢长出根须,根须的纹路竟和九州柱上的“家”字印缠在了一起。“它在往家的方向长!”小姑娘的声音脆生生的,像颗刚落地的光藤果。
陈默把芽语碗里盛上温热的粥,放在芽旁。粥气升起时,芽叶轻轻展开,露出叶心的小露珠,露珠里映着总坛的屋顶、北境的山、南洋的海,像把所有的家景都装在了里面。
“它是想告诉我们,”苏清月的指尖点过露珠,声音轻得像雾,“不管长到多高,根都在这儿。”
石敢当摸着下巴笑,突然扛起锄头往菜园走:“那咱得给它搭个棚,别让鸟啄了。棚子就用忆藤的枝,让它顺着棚子长,看能爬多高。”
阿木已经开始往陶碗里加新酿的酒,酒香混着粥香,让芽叶晃得更欢了。叶脉画出的弧线连在一起,像串小小的脚印,从碑石出发,绕过九州柱,通向总坛的每个角落。
陈默看着那些脚印般的纹路,突然明白,这芽说的“话”,比所有藤印都更直白——它不拼、不认、不随,只是用根须抓紧碑石下的土,用叶片迎着晨光,把“在这里”三个字,长成了最鲜活的模样。
雾散时,芽尖已经长高了半寸。阳光落在它透明的叶上,折射出的光,在地上拼出了个极小的“家”,比碑石上的任何印记都要温暖。
那株被藤棚护着的芽,此刻正顺着棚架的缝隙往上探,嫩茎上的绒毛沾着夕露,在余晖里亮得像撒了把碎星子。陈默蹲在棚下数着新抽的叶瓣,突然指着最顶端那片卷成筒状的新叶笑:“你看它,倒像握着拳在较劲呢。”
守脉人老周扛着锄头过来,锄头上还挂着刚挖的野姜,见陈默对着芽叶出神,便放下锄头凑过来:“这芽性子烈,昨夜我起夜,见它竟把棚架的竹篾撑裂了道缝。”说着往棚柱上敲了敲,“我今早换了根枣木柱,硬实,看它还能不能犟过木头。”
话音刚落,那卷着的新叶“啪”地展开,叶尖正好蹭到老周的手背,像在打招呼。老周愣了愣,随即哈哈大笑:“这小东西,倒比我家那小子还懂礼数。”正说着,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闹声,几个扎着棕角的孩童举着风车跑过,风车的竹骨蹭过棚架,带起一阵风,芽叶顺着风势晃了晃,竟在叶面上抖落一串水珠,水珠落地时溅起的细尘里,隐约能看见极小的彩虹。
陈默伸手接住片被风吹落的枯叶,叶面上还留着前几日暴雨冲刷的痕迹,边缘卷得像只小船。“昨夜的雨够狠,我还以为它要折了。”老周摸出烟杆,火石擦出的火星在暮色里亮了亮,“你是不知道,后半夜风最大的时候,这芽竟顺着棚架拧了个弯,把旁边快被吹折的豆角藤揽在了怀里。”
陈默往棚后走了两步,果然见那芽的藤蔓上缠着圈豆角藤,豆角藤的断口处已经结了层薄痂,而芽的茎秆上则多了道浅痕,像被什么东西勒过。“它倒会护着同伴。”陈默指尖抚过那道痕,突然觉得这芽倒像个人,看着柔柔弱弱,骨子里却藏着股不肯认输的犟劲。
这时,去镇上买油盐的阿桂回来了,挎着的竹篮里晃出个酒葫芦。“我在街口见着卖糖画的,给孩子们捎了几个,”她从篮里掏出个糖做的小芽,递到陈默手里,“你看像不像?那匠人说,这芽现在成了镇上的稀罕物,说它能辟邪呢。”
陈默捏着那糖芽,糖衣在掌心慢慢化开,甜丝丝的味混着棚架下泥土的腥气,倒生出种奇异的安稳。远处的孩童已经把糖画插在棚柱上,五颜六色的糖芽、糖花、糖鸟排成一排,风一吹,糖衣上的碎光晃得人眼晕。
老周磕了磕烟杆,往棚架根部培了些新土:“等它爬满这棚子,咱就在底下摆张石桌,夏天纳凉,冬天晒太阳,不比城里的茶楼差。”陈默点头,看着那芽又往上窜了寸许,卷着的新叶正一点点舒展,突然想起今早路过铁匠铺,掌柜的正打一把新镰刀,说要给这棚子周围的杂草除了,免得抢了养分。
暮色渐浓时,棚顶的灯笼被点亮,昏黄的光透过藤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织出张晃动的网。那芽的影子在网上轻轻晃,像在跳一支慢舞。陈默搬了张竹凳坐下,看着老周给棚柱刷防腐的桐油,听着阿桂在厨房切菜的叮当声,远处孩子们的笑闹混着晚归的牛哞,突然觉得,这芽爬得慢些也无妨,毕竟日子还长,有的是时间看着它把这棚架爬满,看着糖画在风里化了又补,看着老周的烟杆换了新铜嘴,看着阿桂的竹篮里,哪天多了包给芽治虫的药粉。
夜露下来时,陈默起身往回走,路过棚架时,特意摸了摸那道护着豆角藤留下的浅痕,指尖传来的温度,竟比手里的糖芽还要暖些。他回头望了眼,灯笼的光里,那新展开的叶瓣正对着月亮的方向,像只小手,在夜色里轻轻招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骨戒:剩余寿命730天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