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漫过天枢城古老的城墙,将通天塔顶的星环镀上一层淡金色。穆婉茹站在议事厅的窗前,望着远处平原上渐次亮起的炊烟——那是新规划的“星火村落”试点区域,第一批按照“共生文明”理念建设的聚居地,此刻正迎来它的首批居民。
“议会长,早。”荆无棣推门而入,肩上还沾着晨露,显然刚从城外训练场回来,“能源统筹局那边传来消息,首批分布式星核供能站已在五个村落同步启用,村民们的光伏-星核混合炉已经能稳定供应热水和基础电力。”
穆婉茹转身,指尖轻轻划过桌上的全息沙盘——那是一片微缩的平原模型,数十个标着“星火x号”的小方块错落分布,每个方块旁都标注着“医疗站”“共享农场”“儿童学堂”等图标。“昨天去实地看了,最让我触动的是三号村落的‘共耕田’。”她调出一段影像:十几户不同肤色的家庭围在一块插着木牌的田地前,木牌上写着“王铁匠家三亩+李阿婆家两亩+科技联盟援助种子区”,几个孩子正蹲在地里帮老农播种,“他们把各自的私田合并成了共享田,收成按劳分配,但每家都能分到保底的口粮。”
荆无棣点头,从怀中取出一本皮质笔记:“我昨晚整理了各势力的基层反馈。北方古武联盟的牧民愿意贡献牧草种子,但希望村落能设‘武医堂’——他们的长老懂草药推拿;南方矿盟的矿工家庭提出‘技能交换站’,用挖矿手艺教换种植技术;就连最保守的高原牧场都答应试点‘畜群共养’,十户人家轮流照看一群牦牛,挤的奶和剪的毛按户均分。”
正说着,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苏瑶小跑着进来,手里举着一份文件:“最新民调数据!星火村落试点区域的居民满意度达到89%,比旧城区的幸存者营地高出近一倍!最关键的是——”她指着表格里的一项,“儿童入学率从之前的41%飙升到76%,老人们的慢性病救治覆盖率从23%提升到68%。”
“这才是文明该有的样子。”穆婉茹接过文件,目光温柔,“不是高楼大厦,不是科技神迹,是每个孩子都能读书,每个老人都有药吃,每个家庭都不用为明天的口粮发愁。”
午后,穆婉茹换了一身素色布衣,与荆无棣、苏瑶一同前往三号星火村落。穿过最后一片防护林,眼前豁然开朗——数十座由再生建材搭建的矮屋错落有致,屋顶上铺着蓝黑色的星核光伏板,屋前的菜畦里,番茄苗和野菜混种在一起,几只花母鸡带着小鸡崽在田埂上啄食。
“议会长来啦!”扎着蓝布头巾的王婶最先看见他们,手里还攥着半把青菜,快步迎上来,“快尝尝我们新培育的‘混种萝卜’,科技联盟的种子加上我们老辈的腌晒法,脆甜得很!”
穆婉茹接过萝卜咬了一口,清甜的汁水溢满口腔:“王婶,听说你们村的共耕田今年能多收三成?”
“那可不!”旁边扛着锄头的李阿婆插话,脸上的皱纹里还沾着泥土,“我家那两亩薄田以前年年歉收,现在和隔壁铁匠家合种,他们家壮劳力多,帮着翻地施肥;我家老太太会看天象,啥时候播种准没错。昨天还分了星核供能站产的蘑菇呢,鲜得能掐出水!”
穿过村落中央的广场,一座由旧集装箱改造的“共享学堂”里传来朗朗读书声。穆婉茹走进去,看见十几个不同年龄的孩子围坐在一张大木桌前——最前面站着一位穿白大褂的年轻女教师,正是科技联盟派来的支教员小林,她正举着一块星核制成的透明显示屏,上面跳动着植物生长的动画。
“……所以星核能量不仅能发电,还能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小林指着屏幕,“大家看,这是三号村共耕田的实时监测数据,用了星核催化剂的番茄,生长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
“老师老师!”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手,“我奶奶说,要是每家都能有这样的田,就不用饿肚子啦!”
“对呀!”小林笑着点头,“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村落用上星核供能和共享种植技术。不过——”她突然压低声音,“有个小问题,村东头的张大叔想把自己家的蜂箱搬到共享养殖区,但担心别人不会养;村西头的刘婶想开个手工编织铺,缺些彩线原料。”
穆婉茹正要说话,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几个穿着古武联盟服饰的少年抬着个大竹筐冲进来:“苏瑶姐姐!我们牧场送来了新采的草药!说是给学堂的孩子们熬预防感冒的汤药!”
苏瑶接过竹筐,嗅了嗅:“是紫苏和金银花!谢谢你们!”她转头对穆婉茹眨眨眼,“这就是荆大哥说的‘武医堂’雏形——古武联盟的长老们自愿每周来坐诊,用他们的草药方子配科技联盟的消毒设备,治感冒比以前的抗生素还快。”
离开学堂时,穆婉茹注意到村尾的一排矮屋里飘出饭菜香。循着香味走去,原来是“共享厨房”——几户人家的主妇合伙做饭,大铁锅里炖着土豆牛肉,灶台边摆着各家带来的腌菜坛子。正忙着添柴的王铁匠媳妇看见她们,热情地招呼:“议会长,来尝尝我们新研制的‘杂粮饼’!用科技联盟的高筋面粉掺着咱们的玉米粉,烙得外酥里软!”
穆婉茹咬了一口,麦香与玉米的甜味在舌尖交织:“王嫂,这饼卖吗?”
“卖啥卖!”王嫂拍了她一下,“这是给村里老人和孩子准备的加餐!对了,我们正商量着把多余的饼送给城里的流浪者营地——听说那边还有几十个没赶上村落安置的老弱病残。”
夕阳西沉时,穆婉茹站在村落的观星台上,望着远处亮起的万家灯火。荆无棣静静地站在她身旁,右手无意识地摩挲着胸前的星核吊坠——那是炎火山谷带回的原生碎片,如今被做成了能稳定情绪的小挂件,分给了每个星火村落的“和事长老”。
“你看。”她轻声说,“这就是新文明的根。不是通天塔上的星环,不是实验室里的科技,是王婶的混种萝卜,是张大叔的蜂箱,是孩子们眼里的光。”
荆无棣点头,目光落在远处正在教老人使用星核收音机的苏瑶身上:“明天我要去北境城邦,那里的牧民想试试‘畜群共养+星核保暖棚’的模式;后天沈青崖会带昆仑山的玄甲卫去高原,帮牧场搭建太阳能-星核混合的净水系统。”
穆婉茹望着星空,忽然笑了:“那我去南方矿盟。周世昌说他们发现了一处新的灵泉,想试点‘矿工疗养+共享医疗’——对了,记得提醒科技联盟,别忘了给星火村落升级第二批‘简易医疗舱’。”
夜风拂过,带着新翻泥土与青草的芬芳。远处,星火村落的孩子们正追着萤火虫奔跑,笑声穿过田野,撞进每一个人的心里。穆婉茹知道,明天太阳升起时,会有更多的村落亮起灯火,更多的家庭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更多的孩子捧着书本朗读——这是文明最真实的模样,也是他们用血与火换来的,最珍贵的“星火”。
而这星火,终将燎原。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异界降临:末世之重建文明新秩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