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清晨的山东临沂桃树园,阳光驱散了残留的薄雾,将果园染成温暖的金色。农场的5名技术员早早聚集在控制室门口,手里捧着笔记本,眼神里满是期待——今天,高瀚带领的技术团队将开展光伏设备操作培训,从基础操作到故障排查,每一个环节都要手把手教学,确保他们能独立管理这套新设备。
张老板穿着灰色工装,站在控制室门口,看着技术员们认真的模样,转头对刚到的林静云笑着说:“有你们团队这么细致的培训,以后我们管理设备就彻底放心了,不用再担心操作不当出问题。”林静云回应:“技能只有亲手学会了才是真本事,这次培训不仅教操作,还会教维护,后续我们还会提供线上指导,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有问题随时能联系我们解决。”
上午九点,培训准时开始。高瀚拿着彩色印刷的操作手册,站在中控屏幕前,逐页讲解功能板块:“大家先看屏幕首页的‘实时数据’板块,左侧这列是每块太阳能板的实时发电量,右侧是储能电池的剩余电量和电压,下方的‘运行状态’会显示设备是否正常。”他指尖轻触屏幕,切换到“灌溉控制”界面,“这里可以选择手动或自动模式,自动模式会根据土壤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判断是否需要浇水以及浇多少水,特别适合农忙时没时间手动操作的情况。”技术员们围在屏幕前,有的低头记录关键步骤,有的用手机拍下操作界面,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基础讲解结束后,进入实操教学环节。高瀚随机点名让技术员小李尝试设置灌溉参数。小李有些紧张,手指在屏幕上停顿了几秒,在高瀚的轻声指导下,一步步选中“西区桃树”区域,输入单次浇水量5升、灌溉时长15分钟,最后点击“确认启动”按钮。几秒钟后,远处的灌溉喷头缓缓转动,细密的水流均匀喷洒在桃树根部,小李看着成功运转的设备,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原来操作这么简单,之前还担心学不会,现在觉得心里有底了。”其他技术员也轮流上前实操,高瀚在一旁耐心纠正不规范的操作,确保每个人都能熟练完成基础设置。
故障排查是培训的重点环节。高瀚通过系统后台,模拟了“发电量骤降”的故障场景,屏幕上立即弹出红色报警提示。他让技术员们围在屏幕前,分析可能的原因。技术员老王盯着数据曲线,思考片刻后说:“我觉得可能是太阳能板表面有灰尘或者鸟粪,影响了采光,导致发电量下降。”高瀚点头称赞:“老王说得很对,这是最常见的故障原因。遇到这种情况,首先要安排人用软布清理面板表面,注意别用硬物刮擦,清理后再查看发电量是否恢复;要是没恢复,再检查线路连接是否松动,或者传感器是否故障。”他还现场演示如何安全拆卸太阳能板的接线端子,用万用表检测线路通断,反复强调“先断电、再操作”的安全准则,确保技术员们掌握规范的排查流程。
中午十二点,上午的培训暂告一段落。技术员们围坐在果园的休息棚里,拿出笔记互相交流学习心得。“以前总觉得光伏设备是高科技,离我们很远,今天学完才发现,其实很实用,以后管理果园浇水、用电,都能省不少事。”小李翻着记满要点的笔记本,兴奋地说。张老板特意让厨房准备了丰盛的午餐,有红烧肉、炒青菜、鸡蛋汤,还煮了玉米粥,他端着粥递给高瀚:“你们辛苦一上午了,多吃点,下午才有精力继续培训。”
与此同时,青云的有机蔬菜基地里,番茄苗移栽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老张带着11名工人,分成两组协同作业——一组负责从育苗棚起苗,工人小心地将番茄苗从育苗盘里取出,尽量保留根部周围的土壤,避免损伤根系;另一组则在移栽地块种植,两人配合,一人用小铲子在畦面上按40厘米的株距挖浅穴,另一人将幼苗放入穴中,填土压实,随后用浇水壶浇透定根水,确保幼苗根系与土壤紧密贴合。
工人王婶今年六十多岁,种了一辈子地,起苗时格外小心,她捧着带土的幼苗,轻声说:“这些苗就像小娃娃一样,得好好呵护,根须不能断,土壤不能散,这样栽下去才能长得壮,结出好番茄。”老张在一旁来回巡查,时不时停下指导:“栽的时候要注意深度,幼苗的子叶一定要高出地面1厘米左右,太深了容易烂根,太浅了又容易被风吹倒,还长不好根。”他还拿着卷尺,随机测量几处株距,确保种植密度均匀,为后续番茄生长留出足够空间。
林静云下午两点驱车赶到基地时,移栽工作已完成3亩地。她蹲下身,轻轻拨开幼苗根部的土壤,查看种植深度:“根系埋得深浅刚好,定根水也浇透了,这样幼苗缓苗快,成活率高。”她站起身,对老张说:“后续要安排人每天早晚查看幼苗长势,要是发现叶片萎蔫,及时补浇一次水;中午阳光强的时候,在大棚上盖层遮阳网,避免幼苗被晒伤。”老张递过一张手绘的移栽进度表,上面标注着每天的计划移栽面积和实际完成情况:“按现在的速度,今天能完成5亩,剩下的5亩明天上午就能完工,完全能赶在预期时间内完成移栽,不耽误后续生长。”
下午四点,陈晓雨抱着一摞研学纪念册,来到有机蔬菜基地。她将纪念册分发给正在休息的工人,笑着说:“等这些番茄苗长大结果,咱们的研学团学生就会来这里,亲手采摘有机番茄,这本纪念册里有之前研学活动的照片和知识,到时候能让他们更了解蔬菜种植的过程,留下难忘的回忆。”她还拉着老张,在移栽地块旁边走边聊,规划设置“研学体验区”:“我们想在这块区域预留2亩地,让学生参与除草、浇水、采摘等农事活动,再立块牌子,介绍番茄的生长周期和营养价值,让研学活动更有意义。”老张连连赞同:“这个主意好,既能让学生体验农活,又能宣传咱们的有机蔬菜,一举两得。”
傍晚六点,临沂桃树园的全天培训全部结束。5名技术员通过了实操考核,不仅能熟练完成设备启动、灌溉设置、数据查看等基础操作,还能独立排查“面板清洁”“线路松动”等常见故障。高瀚将厚厚的操作手册和存有视频教程的U盘交给张老板:“这本手册里有详细的操作步骤和故障解决方案,U盘里的视频能反复观看,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随时拨打手册上的技术热线,我们的团队24小时在线,保证第一时间响应。”张老板紧紧握着高瀚的手,感激地说:“太感谢你们了,不仅帮我们安装了好设备,还手把手教会我们怎么用、怎么修,以后我们农场的光伏设备维护、升级,肯定都找你们,长期合作!”
离开有机蔬菜基地时,天色已完全暗下来。车窗外,基地的温室大棚透出微弱的灯光,移栽好的番茄苗在棚内安静生长;远处的城市里,路灯次第亮起,勾勒出温暖的轮廓。林静云拿出手机,给周烈发了条消息,附上阵光培训现场和番茄移栽的照片,简单分享了当天的成果。
周烈的回复很快传来:“光伏培训强化了技术基础,番茄移栽顺利为丰收铺路,青云的生态产业真是势头十足!周末咱们一起去基地看看幼苗长势,再跟陈晓雨聊聊研学活动的具体流程,把细节敲定好。”
林静云看着消息,嘴角不自觉上扬,回复道:“好啊,到时候咱们还能去临沂桃树园看看设备运行情况,听听张老板的使用反馈,为后续技术推广积累经验。”
她知道,光伏培训教会的不仅是操作技能,更是生态发展的底气;番茄移栽种下的不仅是幼苗,更是丰收的希望。每一步扎实的推进,都在为青云的绿色未来添砖加瓦。只要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百姓增收”的初心,持续努力,定能让更多人享受到生态发展的红利,让青云的绿色故事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耀眼光芒。
本章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