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靠在龙椅上。
他心中反复权衡:“出兵要钱,招抚要粮,整饬需要时间。周延儒的方案至少提供了一个能立刻行动起来的方向,尽管每一步都伴随着风险和代价。内帑……他想起自己登基后厉行节俭,宫中用度一减再减,这内帑银两,终究是留不住的。”
良久,他仿佛下定了决心,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决断在大殿中回荡:“准卿所奏。”
“着令兵部,即刻行文三边总督杨鹤、陕西巡抚胡廷宴,并延绥、甘肃、宁夏各镇巡官,申明剿抚方略。对王嘉胤、高迎祥等巨寇,着力剿除,务期荡平。其余胁从,设法招抚,不得滥杀。”
“户部,会同内阁,速议内帑借支及陕西邻近省份饷银调剂事宜,三日内将具体章程呈报于朕。”
“吏部、兵部,会同推荐堪任陕西巡按御史之人选,要秉公持正、勇于任事者,尽快赴任,整肃军政!”
“各部院,均需协力,不得推诿怠慢!”
“臣等遵旨!”百官齐声应和。
正当朝议暂告段落,一名小太监躬身疾步上前,将一份奏疏呈给王承恩,低声禀报。
王承恩略一浏览,面色微动,转身恭敬地递给崇祯:“皇爷,蓟辽督师袁崇焕八百里加急呈递的奏本。”
崇祯展开奏疏,袁崇焕那熟悉而急切的文字映入眼帘:
“臣崇焕谨奏:辽东军已欠饷逾半年,士卒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怨声日隆,若再无粮银接济,恐生哗变,后果不堪设想!臣仍持‘五年复辽’之策,以宁远为根基,锦州为锋镝,稳扎稳打,徐图进取。”
“然此策施行,需陛下允臣二事:一,准臣在辽东便宜调遣蓟州、登莱等处兵马,以便策应;二,每月需拨付军饷百万两,以固军心、实营伍。臣深知国库窘迫,然辽东乃京师门户,近日探得虏酋皇太极正极力拉拢鞑靼喀喇沁部,其心叵测。若辽防线有失,则虏骑旦夕可至京畿!恳请陛下圣断,早发饷银,以安边关!”
“百万两?”崇祯的眉头猛地蹙紧,放下奏疏,声音沉郁:“袁崇焕又催辽饷了,月索百万之巨。”
阶下吏部尚书王永光立即出列回应:“陛下,袁督师忠勇可嘉,然这‘五年复辽’之言,恐是画饼充饥。辽东军中长期虚报兵额,贪腐成风。去岁御史毛羽健即奏报,祖大寿部竟有三成兵额是纸上空名!若不清查整顿军纪,纵有百万军饷,亦如投雪入炉,填不满那贪腐窟窿!”
话音刚落,御史毛羽健便手持奏疏出列:“陛下,臣正欲参劾祖大寿!其部不仅虚额冒饷,更涉嫌私贩军粮与关外部落,中饱私囊,罪证确凿!”
崇祯脸色一沉:“毛御史所言属实?袁崇焕在奏本中为何对此只字未提?”
他虽是在问群臣,但语中不满已指向远在辽东的袁崇焕。
“祖大寿此事,待问过袁崇焕而定,户部现在如何解决辽东军饷问题?”
户部尚书毕自严出列,他年近六旬,须发半白。
“陛下,臣有本奏。”
“户部去年税银入库三百二十万两,今年截至五月,仅收一百八十万两。”
“而各处开支……”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
“辽东年需饷银五百万两,蓟镇三百万两,京营二百万两,宗室禄米一百五十万两,河工、漕运、驿站……林林总总,年需两千万两有余。”
“臣实在不知,这百万两辽饷从何而出。”
崇祯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殿内静得落针可闻。
温体仁这时又出列,他的语气比刚才更加恳切:“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不在增饷,而在开源。”
“自万历以来,皇庄、勋贵庄田侵占民田无数,却不纳一文税银。”
“若能清查皇庄、勋贵田产,按亩征税,每年可增收数百万两。”
他这话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清查皇庄、勋贵田产?
这是要动勋贵集团的根基!
英国公张维贤立刻出列,他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温尚书此言差矣!”
“我大明勋贵世受国恩,祖宗以来皆有世袭庄田,这是祖制!”
“若因一时钱粮短缺便动摇祖制,岂非自毁根基?”
“况且,勋贵子弟多在京营、蓟镇效力,若寒了他们的心,谁还肯为国效死?”
温体仁冷笑:“英国公此言,倒是护得周全。”
“只是不知,英国公府名下庄田几何?每年可收租银几何?”
“若真为国效死,何不先献出一半庄田充作军饷?”
张维贤脸色涨红:“你……”
崇祯抬手制止:“够了!”
“此事容后再议。”
就在这时,礼部侍郎罗喻义出列:“陛下,臣还有一事要奏。”
“江南士绅近日联名上书,称朝廷加派辽饷,致使江南赋税过重,百姓苦不堪言。”
“他们请求陛下体恤民情,减免今年加派。”
崇祯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江南是大明的钱袋子,若江南士绅抗税,户部的税银从何而来?
礼部尚书温体仁立刻接话:“陛下,江南士绅家资万贯,却哭穷抗税,实乃欺君!”
“臣建议严查江南士绅田产,凡隐匿不报者,一律充公!”
首辅周延儒脸色微变,他与江南士绅关系密切,若真严查,他的根基也会动摇。
“温尚书此言过激。”
“江南士绅多为科举正途,朝中不少同僚皆出自江南,若一味打压,恐失士林之心。”
“臣以为,可先遣官员赴江南安抚,晓以大义,相信他们会顾全大局。”
温体仁冷笑:“首辅这是要以理服人?”
“只怕江南士绅听不进二字。”
崇祯揉了揉太阳穴,他感到头疼欲裂。
陕西流寇四起,辽东军饷告急,江南士绅抗税,勋贵集团护着田产不放……
这个烂摊子,该从何处下手?
“罢了,江南之事,容朕再想想。”
崇祯皇帝正在烦恼中。
此时,一直沉默的工部尚书张凤翔,似乎想起了什么,急忙出列高声奏道:“陛下!臣有本奏!或可解眼下燃眉之急!”
“讲!”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古今倒卖爆赚万亿,缔造黄金帝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