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上的波澜如同沉重的铅云,笼罩着金陵城,也压在了格物院每个人的心头。预算收紧的风声如同无形的缰绳,勒住了原本狂奔的势头。工部派来的协同官员,脸上的笑容多了几分公式化的敷衍,少了几分之前的敬畏与热切。
刘三憋着一股气,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挖泥船和陛下新交代的矿山提升机括的改进上。他带着学徒们日夜泡在工棚与河道旁,测量、计算、试验、失败、再试验。每一个微小的改进,都需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那种因缺乏“神启”而必须依靠自身的笨拙与艰难,让他们倍感压力,却也无形中锤炼出更扎实的功底和更独立的思维。
“没有院判指引,我们照样能行!” 成了工棚里最常听到的、带着几分赌气却又坚定的口号。
然而,技术的突破需要时间的积累和灵感的火花。在朝堂众臣的冷眼旁观下,格物院暂时未能拿出足以再次震动朝野的、划时代的新成果。舆论的天平,似乎正在慢慢向着“重本抑末”的传统观点倾斜。
东宫偏殿,李时珍清晰地感知着这一切。格物院那边传来的“创造喜悦”变得稀薄而苦涩,掺杂了太多的焦虑与不甘。而那来自朝堂方向的、混合着优越感与否定意味的沉重压力,则持续不断地试图渗透朱棣布下的意志屏障,带来令人窒息的压抑。
他帮不了他们。至少,无法像以前那样直接传递清晰的“灵感”。
但朝堂的压力,也间接影响到了他。朱棣因政务烦忧,前来“维护”时,那帝王意志中带来的不再仅仅是精纯的龙血精气,更夹杂了几分难以掩饰的焦躁与疑虑。这种情绪波动影响了能量引导的稳定性,有时甚至带来细微的冲击。
这对正在艰难进行“内在筑模”的李时珍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他需要极度稳定的环境来进行那种精微到极致的能量操作。
必须想办法稳定自身!不能将希望完全寄托于外界的帝王意志!
他将目光再次投向体内那两颗缓缓旋转的结晶体。经过持续的滋养和“药性模拟”的锻炼,它们已愈发凝实,彼此间的能量共鸣也愈发和谐。
一个更大胆的构想在他脑海中成型:既然两颗结晶体可以互补共存,那能否…以它们为节点,构筑一个更复杂的、能自我调节的小型能量网络?一个能一定程度上缓冲外界意志波动、维持内部能量循环稳定的“内循环系统”?
这已近乎在体内开辟一个独立的能量小天地!
难度超乎想象。这需要对能量本质更深的理解和更强悍的意念掌控力。
他再次沉入那微观宇宙。以两颗结晶体为锚点,尝试引导能量流在其间构建更复杂的回路,如同织就一张无形的能量之网。他不再满足于简单的流转,而是要赋予这网络某种“弹性”和“缓冲”的特性。
失败。能量回路要么过于僵直无法缓冲,要么过于松散瞬间溃散。意念的消耗呈几何级数增长,神魂的疲惫如同潮水般反复冲击着他的极限。
有无数次,他几乎要放弃,那构建了一半的能量网络因一个微小的失误而猛地震荡,险些引发两颗结晶体的失衡。
但每当此时,他便会“看”一眼那两颗在能量乱流中依旧努力保持旋转、彼此支撑的结晶体。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鼓励。
不能放弃。若自身都无法稳定,何谈将来?
他咬着牙,一次次重整旗鼓,从失败中汲取经验,调整回路的构建方式,意念如同最坚韧的丝线,在能量的惊涛骇浪中反复穿梭、编织。
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失败,当他的意念几乎要彻底融化在那能量的海洋中时——
嗡……!
一声低沉而恢弘的震鸣,并非来自某一颗结晶体,而是从那刚刚成型的、连接两颗结晶体的复杂能量回路网络中整体发出!
一张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能量网络,终于成功架构!它以两颗结晶体为核心节点,无数细密的能量丝线纵横交织,形成一个具有微妙弹性和阻尼效果的立体网络!
当朱棣那带着焦躁的意志再次引导能量涌入时,这张新生的能量网络微微一颤,竟真的将那冲击力吸收、分散、缓冲了大半!传递到李时珍神魂核心的波动,变得平缓了许多!
成功了!内循环系统!
虽然还很脆弱,覆盖范围也仅限于核心区域,但这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这意味着他对自身能量的掌控,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对外界依赖进一步降低!
更让他惊喜的是,在这张能量网络的辅助下,他发现自己对那两颗结晶体的掌控力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意念似乎能更清晰、更独立地通过网络与每一颗结晶体沟通,甚至能短暂地让它们执行一些更复杂的指令!
他尝试着,让第一颗结晶体专注于吸收外界那稀薄的“创造喜悦”,而让第二颗结晶体专注于分析体内每日服用药液的细微能量成分,监测是否有异常。
效率大增!仿佛多了两个能并行处理的“副脑”!
希望的火焰再次熊熊燃烧。照此下去,若他能凝聚更多结晶体,构筑更庞大的能量网络,是否终有一天,能彻底摆脱这具躯体的桎梏,甚至…以能量和信息的形式存在?
而就在李时珍于内在世界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外界的局势也因一个意外事件,再次发生了转折。
漕河之上,一艘新造的挖泥船在疏浚一处险滩时,因水流转急,加之新改进的重型挖斗超负荷运作,核心传动轴竟突然断裂!沉重的链斗猛地卡死,巨大的扭力瞬间传递回水轮主轴,导致整个水轮支架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险些解体!
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导致这艘造价不菲的挖泥船瘫痪,漕河疏浚进度受阻。
消息传回,一直冷眼旁观的工部官员和朝中清流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立刻群起而攻之!
“臣早言此等奇技淫巧不堪大用!耗资巨万,却如此脆弱!岂非劳民伤财?” “若是征发民夫,纵有缓慢,岂会如此全军覆没?” “请陛下明察!即刻叫停所有格物机括,仍复旧制!”
奏章如雪片般飞向御案。格物院瞬间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刘三等人心急如焚,却百口莫辩。技术事故,往往是最直接的打击。
朱棣看着案头的奏报,面色铁青。他深知这只是技术成熟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挫折,但在当前敏感的形势下,却成了反对者们最好的攻讦武器。
压力,再次如同山岳般压来。
然而,就在这万众瞩目、等待帝王裁决的时刻—— 一名原本负责在事故河段值守的、地位低下的格物院学徒,却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举动。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惊慌失措或一味请罪,而是凭借着平日里养成的记录习惯和钻研精神,仔细勘察了断裂的传动轴和损坏的水轮结构,并在工棚里对着简陋的图纸和算式,枯坐了一夜。
第二日,他竟通过格物院内部层级,直接向刘三呈上了一份详细的事故分析报告!报告中不仅准确指出了断裂原因是新采用的硬木材质在长期水浸与巨大扭力下产生了“疲劳脆化”,更提出了数条改进建议:包括关键部件尝试改用韧性更好的复合木材、在传动系统中增加简易的“保险销”(受力过大时先行断裂以保护主体结构)、以及重新计算水轮叶片角度以更好适应不同流速…
这份报告数据详实,分析入理,建议可行,完全不像一个小学徒所能为!但它又确确实实出自其手,其中运用的正是格物院近来强调的测量、记录、分析的方法!
刘三又惊又喜,如获至宝!立刻将这份报告连同改进方案呈送工部及御前。
朝堂之上,正当反对之声甚嚣尘上之时,这份来自最底层学徒的、充满务实精神和技术细节的报告,仿佛一记无声却有力的耳光,狠狠抽在了那些空谈“义理”、“旧制”的官员脸上!
朱棣看着那份报告,眼中精光爆射! 他需要的正是这个!不仅仅是某个机括的成功,更是这种深入血脉的“格物精神”的体现!一个小学徒,竟能如此沉着冷静地分析事故、提出解决方案!这远比十艘挖泥船的成功更让他震撼!
这证明,格物院播下的种子,已经开始生根发芽! even离开了李时珍的直接指引,这种基于实践、尊重规律、勇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正在新一代中孕育!
“好!好一个格物院学徒!” 朱棣勐地一拍御案,声震金殿,“见微知着,败中求进!此方乃朕所求之格物真精神!”
他手持那份报告,目光如电,扫过台下那些目瞪口呆的官员:“尔等口口声声祖制旧法,可知旧法疏浚,年年死人,岁岁耗银无算?格物机括纵有挫折,然其省人力、提效率、乃至培养人才之功,岂是尔等空谈所能抹杀?” “此次事故,非格物之过,乃精益求精必经之途!传朕旨意:依此学徒所献之策,速速改进!工部户部,不得再有刁难!” “另,擢升此学徒为格物院匠师,赏银百两,以为天下匠户楷模!”
帝王的态度,因这一份意外出现的、来自底层的技术报告,而再次变得无比强硬和清晰!
一场原本可能让格物院万劫不复的危机,竟因为一个无名学徒的“格物”之举,戏剧性地化为了彰显其价值的契机!
消息传回格物院,所有人士气大振!那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学徒一夜之间成为英雄!更重要的是,陛下对“格物精神”的肯定,让他们真正看到了自身的价值和希望!
东宫偏殿内,李时珍通过那能量网络,清晰地感知到了格物院那边猛然爆发的、前所未有的强烈“自豪感”、“成就感”与“归属感”!
这股庞大而纯粹的正面情绪浪潮,如同甘霖般透过灵觉涌来,被第一颗结晶体贪婪地吸收着!那结晶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更加璀璨,连带着整个新生的能量网络都稳固了几分!
李时珍心中涌起巨大的欣慰。他知道,格物院真正地挺过了这一关,并且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蜕变——从依赖外力,转向了内生性的成长!
而他自身,也借此东风,稳固了内循环,并向那能量自主的境界,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内与外,在这一刻,因一种共同的精神而产生了奇妙的共鸣。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