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卷着雪沫,像刀子一样刮过山林。杨帆哈出一口白气,看着眼前歪歪扭扭的队伍,心里沉甸甸的。短短三天,已经有七个弟兄在行军时滑倒摔伤,更麻烦的是枪械——昨天伏击伪军巡逻队时,三杆枪卡了壳,差点让整个队伍交代在雪地里。
“司令,老套筒冻得像根铁棍,撞针根本敲不响!”王铁锤拖着冻僵的腿走过来,手里拎着一挺泛着冰霜的轻机枪,“这玩意儿现在就是烧火棍。”
杨帆没说话,伸手摸了摸机枪枪机。指尖传来的刺痛让他瞬间缩回手,一层皮已经粘在了金属上。他看着身后五十几个弟兄——有人用破布裹着脚,有人把缴获的棉衣撕成条捆在鞋底,但每一步仍像在冰面上跳舞。二虎刚才抬伤员时又摔了一跤,鼻血洒在雪地上,红得刺眼。
“不能等死。”杨帆的声音不高,却让所有人都抬起头,“铁锤,带上你的家伙,跟我来。”
---
山寨唯一的“工坊”是个漏风的木棚子。王铁锤把缴获的工具摊开在草垫上,眉头拧成了疙瘩:“小鬼子用的枪油到零下十度就凝,咱们这土造的更不顶用。”
杨帆盯着棚外被积雪压弯的松枝,忽然道:“以前老家猎户用獾油抹弓弦,雪天也不裂。”
“獾油?”王铁锤眼睛一亮,“后山獾子洞多的是!再掺点松脂……”
当夜,几个弟兄揣着套索摸进后山。第二天一早,王铁锤捧着一陶罐泛黄粘稠的液体,激动得手都在抖:“成了!松脂熬化兑獾油,我试了十几种配比!”
测试就在寨子前的空地上。零下二十度的寒风里,一杆老套筒涂了新油,杨帆亲自扣动扳机。“砰——”枪声清脆震落松枝积雪,周围顿时爆发出欢呼。
二虎迫不及待地把改良马掌钉往鞋底铆:“这回看老子还在冰上摔不摔!”他猛地在结冰的河面上冲刺,结果脚底抓地太牢,上身却没收住力道,“噗通”一声整个人拍在冰面上。
“虎子!”众人慌忙去扶,却见二虎捂着鼻子爬起来,鲜血从指缝滴滴答答往下落,却咧着嘴笑:“真他娘带劲!比小鬼子皮靴还稳当!”
---
真正的考验在三天后的深夜。哨兵发现一队伪军摸向物资囤积点,杨帆当即下令阻击。
机枪手小顺子把脸贴在冰冷的枪身上,突然想起什么,掀开衣襟把机枪撞针部位捂在胸口。零下三十度的寒夜里,少年用体温一点点焐热钢铁。当伪军进入射界时,他扣下扳机——哒哒哒哒!清脆的连击划破寂静。
战斗结束后,小顺子却站在原地不动。杨帆走近才发现,这孩子的三根手指死死粘在枪管上,撕下来时连皮带肉血淋淋一片。
“不疼,司令。”小顺子声音发颤,眼睛却亮得吓人,“咱们的枪能响了!”
---
山林深处,两个披着白布的人影静静观察着这一切。
“防冻枪油、冰面防滑、体温预热……这群土匪不简单。”年轻的那个在小本上飞快记录。
年长的猎人眯起眼睛:“看脚印。”
雪地上,一行明显大于常人的足迹消失在密林深处,每个脚印都陷入雪中半尺有余。
“不是咱们的人。”
“也不是鬼子……这分量,得是背着两百斤重物才能踩出来的。”
两人对视一眼,悄然退入林海雪原。
---
第二天正午,杨帆在检查防御工事时,发现寨门外不知何时多了一捆用油布包好的物资。打开一看,是两本磨损严重的《冬季野外作战手册》,封底用炭笔画了个不起眼的松枝图案。
“抗联的人来过了。”他轻轻摩挲着书页,远处山峦寂静无声。
王铁锤凑过来低声道:“昨儿后哨听见林子里有动静,追出去只看见一排大脚印……比我的鞋大两圈还不止。”
杨帆望向苍茫林海。这片白色的炼狱里,他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但新的谜团,已然随着那些巨大的脚印,悄无声息地逼近。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烽火涅盘抗日血泪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