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缕共鸣波动,细微得如同心弦被无形之手轻轻拨动,转瞬即逝,却在他那新生的、极度敏锐的本源感知中,留下了清晰无比的印记。
不是声音,不是图像,而是一种纯粹的“坐标感”。它指向混沌深处,一个方位无法用东南西北描述,距离无法用时空衡量,仿佛存在于概念夹缝中的“点”。这波动中蕴含的意味,并非召唤,更像是一种……遥远的呼应,一种同源力量在无尽虚空彼端的微弱回响。
女娲石碎片在传递完这缕信息后,便恢复了平静,温润的五彩光芒依旧缓缓流转,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幻觉。
但悟空知道,那不是幻觉。
他缓缓睁开“眼睛”,意识从深层的修炼中退出。新生花果山的景象映入“感知”,溪流,草木,猿猴虚影,以及正在努力恢复的沙僧与八戒。这片由他意志构筑的天地,此刻显得如此珍贵,又如此脆弱。
外界,那无边的虚无依旧如同沉默的巨兽,系统与归墟的意志如同蛰伏的阴影,时刻觊觎着这片不该存在的“异常”。
而此刻,一个全新的、未知的变量出现了。
那个坐标……是什么?是另一个“女娲石”碎片?是某位上古大能的遗泽?还是……另一个类似“系统”或“归墟”的、更加古老的存在?
机遇?抑或是陷阱?
无法判断。
但悟空明白,固守此地,绝非长久之计。这片新生天地如同无根之萍,在系统与归墟的双重压力下,迟早会被耗干力量,重新归于虚无。他需要变数,需要外力,需要……破局的关键。
那个坐标,是目前唯一的线索。
他“看向”沙僧和八戒。沙僧的佛光比之前凝实了一丝,但距离恢复还差得远。八戒的灵光也稳定了不少,但依旧脆弱。他们需要时间,这片天地也需要时间。
不能带他们去。此行吉凶未卜,不能让他们再涉险。
只能独自前往。
下定决心,悟空的意念变得坚定。他调动起那新生的本源之力,这一次,并非用于滋养或防御,而是开始进行一种极其精密的“编织”。
他以自身本源为核心,以女娲石的补天之力为经纬,以与沙僧、八戒的羁绊连线为脉络,开始在这片小小的花果山天地外围,构筑一层更加复杂、更加内敛的防护。
这不是简单的能量壁垒,而是一种融入了他的意志、带有部分“界定”权能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内,花果山的法则将由他定义,外界的侵蚀将被大幅削弱。同时,这层领域与他的本源相连,只要他不死,领域便难以从外部被正面攻破。
构筑的过程极其耗费心神,他那刚刚凝聚的意识体再次变得有些黯淡。但他没有停歇,金箍棒悬浮在他身前,暗金色的光华流淌,稳定着周遭的能量流动。
数个时辰(以这片天地的模糊时间感计算)过去,一层薄薄的、几乎与背景虚无融为一体的透明光膜,如同一个倒扣的碗,将整个新生花果山笼罩其中。光膜之上,隐约有极其细微的、符合悟空本源特性的法则纹路一闪而逝。
“成了。”悟空微微松了口气。这层“方寸之域”虽不能完全隔绝系统与归墟,但足以在他离开期间,为沙僧和八戒提供一个相对安全的庇护所,延缓外界的侵蚀。
他将一道包含着简单信息的意念传递给仍在入定中的沙僧和八戒:“守好家,等俺回来。”
没有过多解释,也无法解释。
下一刻,他再次将注意力集中到胸口的女娲石碎片上,回忆着那缕微弱共鸣指向的“坐标”。
是时候出发了。
他没有撕裂空间,因为这片区域的空间结构本就脆弱不堪,强行穿越只会引发不可预知的后果。他选择了一种更加契合他当前状态的方式——
“神游太虚”。
并非传统意义上阳神出窍,而是将自身这具由纯粹意识和本源之力凝聚的“身体”,化作一道超越常规物质形态的存在,以一种介于虚实之间的状态,沿着那“坐标”传递出的、无形的引力线,投向那混沌未知的深处。
他最后“看”了一眼在领域中安然无恙的沙僧与八戒,以及这片承载着记忆与希望的小小家园。
然后,意念一动。
他的身影,如同投入水面的倒影,微微荡漾了一下,便从这片新生花果山中彻底消失,没有引起丝毫空间波动。
……
穿梭的感觉,与之前截然不同。
不再是狂暴的乱流撕扯,而是一种仿佛融入某种“脉络”的滑行。四周是光怪陆离、无法形容的色块与光影,如同在一条由无数可能性构成的河流中潜行。时间感变得模糊,空间感失去了意义。
唯有胸口女娲石碎片传来的、指向那遥远坐标的微弱牵引,如同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方向。
不知“行驶”了多久,前方的“景象”开始发生变化。
那些混乱的色块与光影逐渐变得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古老的“空无”。这里,连法则乱流都几乎不见,只有最原始的、仿佛宇宙诞生之前的“虚”。
而就在这片极致的“虚”中,一点微光,如同钻石尘埃凝聚而成的星云,静静地悬浮在那里。
随着距离拉近,那点微光逐渐显露出它的真容——
那并非星辰,也不是大陆,而是一座……岛?
一座悬浮于无尽虚空中的、散发着柔和白光的孤岛。岛屿不大,形状并不规则,表面似乎有山川河流的轮廓,却又显得有些不真实,如同水墨画中的留白,充满了“意”而非“形”。
而牵引着悟空前来的那股共鸣,其源头,正是这座光之孤岛!
悟空放缓了“速度”,警惕地“观察”着。
他能感觉到,这座岛屿散发出的气息,与女娲石同源,却更加古老,更加……纯粹。那是一种不沾染任何后天法则的、接近“道”之本源的宁静与祥和。
这里,似乎没有系统秩序的冰冷,也没有归墟寂灭的死意。
像是一片……未被任何势力染指的净土?
他小心翼翼地靠近,试图感知岛屿内部的情况。然而,他的意念在触及岛屿外围那层柔和白光时,竟如同泥牛入海,被一种温和却坚定的力量化解、吸收,无法深入分毫。
这层白光,仿佛是一种天然的屏障,保护着岛内的存在。
悟空停在岛屿边缘,犹豫了一下。是直接闯入,还是……
他尝试着,将一丝蕴含着女娲石气息的本源之力,如同敲门般,轻轻送往那层白光屏障。
奇迹发生了。
那层一直平静的白光,在接触到这丝同源之力的刹那,如同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一颗石子,荡漾开一圈圈柔和的涟漪。紧接着,屏障在他面前,无声无息地打开了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门”。
门内,景象豁然开朗。
不再是外界那种极致的“虚”,而是一片真实得令人心醉的天地。天空是纯净的蔚蓝,漂浮着几缕洁白的云气。大地之上,芳草如茵,溪流清澈,远处有竹影摇曳,近处有奇花异草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这里的灵气浓郁得化不开,呼吸之间,都觉得自身本源在欢欣雀跃。
而在那片竹林掩映之下,隐约可见一座简陋的茅屋。
茅屋之前,一方青石之上,坐着一位老者。
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癯,身着朴素的葛布道袍,正闭目垂钓。他手中无竿,无线,无钩,只是那么静静地坐着,身前是一口不过丈许方圆的清潭,潭水清澈见底,几尾锦鲤悠然游弋。
悟空的“到来”,似乎并未惊扰到他。
悟空心中凛然。这老者看似平凡,身上没有任何强大的能量波动,但他坐在那里,却仿佛与这片天地融为一体,成了这方世界的“中心”。其境界,深不可测。
他收敛心神,缓缓“走”上前,在那老者身后数步之外停下,恭敬地行了一礼(意念层面的礼节)。
“晚辈孙悟空,误入宝地,打扰前辈清修,还望见谅。”
老者依旧闭目,仿佛未曾听见。
悟空也不急躁,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能感觉到,这片天地与女娲石碎片之间那强烈的共鸣,源头似乎就在这老者身上,或者……与这老者密切相关。
良久,老者缓缓睁开双眼。
他的眼睛,并非寻常老者那般浑浊,而是清澈如同他面前的潭水,深邃如同他头顶的星空。目光落在悟空身上,带着一丝打量,一丝好奇,更有一丝……仿佛等待了许久的了然。
他并未回头,只是看着潭中游弋的锦鲤,缓缓开口,声音平和,却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石头里蹦出来的猴子……身上带着补天的因果,心里装着叛逆的不服……体内还种下了连‘理’与‘寂’都为之侧目的‘道种’……”
老者轻轻一笑,摇了摇头:
“你这变量,倒是比贫道预想的,还要有趣得多。”
老者终于缓缓转过身,那双仿佛能洞穿万古的眸子,平静地注视着悟空:“贫道,扬眉。”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西游记:AI掌控的西天取经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