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邺城笼罩在一片湿热之中,大将军府内的气氛却比天气更加凝重。袁绍端坐主位,面前摊开着一份份来自各州的奏报,眉头紧锁。
主公,沮授的声音带着几分忧虑,新政推行至今,各州反应不一。并州张合将军推行胡汉共治,成效显着;青州麴义将军整顿军务,进展顺利。但各州之间政令执行标准不一,长此以往,恐生弊端。
田丰紧接着道:更严重的是,新旧官员之间仍存隔阂。韩馥旧部与公孙瓒降将之间,河北嫡系与青徐新附之间,明争暗斗时有发生。
袁绍缓缓抬头,目光扫过堂下众谋士:诸君以为,当如何破解此局?
荀谌出列道: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统一的军政架构,使各州官员有所遵循。
不仅如此,荀攸补充,还需平衡各方势力,让新旧人才各得其所。
袁绍站起身,走到悬挂的河北四州地图前,沉默良久。窗外蝉鸣阵阵,更添几分烦闷。
三日后,大将军府发出诏令,召集各州重要文武官员至邺城议事。一时间,来自河北四州的文武要员齐聚邺城。
议事当日,大将军府正堂内济济一堂。张合从并州赶来,麴义自青州而至,审配从幽州南下,加上冀州本部的文武官员,可谓群英荟萃。
袁绍环视众人,开门见山:今日召集诸位,是要确立河北新政的总体架构。
他首先宣布设立大将军府幕僚司,总揽全局政务:
任命沮授为幕僚长,总揽军政要务;田丰为监察长,执掌官员考核;荀谌为外务长,负责对外交涉;荀攸为军谋长,参赞军机。
这个核心班底的确定,让在场众人都屏息凝神。
接着,袁绍开始对各州人事进行重大调整:
并州方面,张合继续担任镇北将军,总督军事。增设政务司,由辛评任司马,负责民政。另设边务司,由朱灵统领,专司胡汉事务。
张合闻言,与身旁的辛评对视一眼,两人均看出这个安排的深意——既保持张合的军事主导权,又通过辛评加强中央对并州民政的控制。
幽州方面,审配继续担任都督,总揽军政。增设海事司,由王门任校尉,发展水军。另设边贸司,由鲜于辅主管,经营对辽东贸易。
这个安排让审配略感意外,他没想到袁绍会对幽州给予如此大的自主权。
青州方面,袁绍特别提高了声调,麴义继续统领军事,徐晃晋升为鹰扬将军,负责整训新军。增设商贸司,由糜芳任司马,发展海上贸易。另设招贤司,由孙乾负责,继续招揽青徐人才。
徐晃闻言,沉稳出列:末将必当竭尽全力,为主公练就一支青州劲旅。
麴义对这个安排十分满意,特别是徐晃的晋升,让他有了更得力的助手。
最后,袁绍宣布对冀州本部的调整:
设立军械监,由淳于琼统领,专司兵器制造;设立度支司,由耿武主管,负责钱粮调配;设立屯田司,由关纯负责,专司屯田事务。
这一系列任命,既考虑了各人的专长,又兼顾了新旧势力的平衡。韩馥旧部的耿武、关纯得到重用,公孙瓒旧将王门、鲜于辅也各得其所。
就在新政架构初定之时,一场意外考验突然降临。
这日清晨,袁绍正在批阅文书,忽闻堂外传来争吵声。只见淳于琼怒气冲冲地闯入,身后跟着一脸阴沉的耿武。
主公!淳于琼大声道,耿度支故意克扣我军械监的用度,这分明是公报私仇!
耿武冷声道:淳于将军所需铁料超出定额三成,下官按章办事,何来克扣之说?
原来,淳于琼为加快兵器制造,要求增加铁料供应,而耿武坚持要按预算执行。两人各执一词,争执不下。
这时,刚从青州赶回的徐晃正好在场,他沉稳进言:末将有一建议。青州沿海多产铁砂,若能加大开采,既可满足军械监所需,又不影响度支司预算。
这个建议让众人都眼前一亮。田丰立即接话:徐将军此议甚好。既可解燃眉之急,又能开辟新的财源。
袁绍赞许地看向徐晃:公明不仅善于治军,还通晓经济,真乃全才。
他随即下令:就依公明之议。命青州立即勘测铁矿,加大开采。淳于将军可先领八成用度,待青州铁料运到后再行补足。
这个折中方案,既满足了淳于琼的需求,又维护了耿武的原则。二人对视一眼,齐齐躬身领命。
待二人退下后,袁绍特意留下徐晃:公明在青州整军,可有什么难处?
徐晃禀报道:青州新军已初具规模,只是缺乏战马。若能得到并州战马补充,必能练就一支精锐骑兵。
袁绍当即拍板:此事易尔。命张合从缴获的胡马中拨出三千匹,送往青州。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邺城。当晚,程昱在拜访荀谌时感叹:主公善用徐公明这样的人才,既能治军,又能建言,这才是真正的王者气象。
更让人意外的是,次日淳于琼和耿武竟联袂求见,共同呈上一份改进军械制造和财政预算的详细方案。原来二人经过昨夜长谈,已经化解前嫌。
一月之后,河北新政架构已然成型。各州政务井井有条,军政配合默契。更让人欣喜的是,来自各地的战报频传:
并州张合奏报,胡汉共治成效显着,边境安宁;
青州麴义来报,徐晃练军有方,新军已具战力,海上贸易兴旺,税收大增;
幽州审配上报,边贸繁荣,水军初具规模。
这一日,袁绍在招贤馆设宴,款待各级官员。席间,徐晃与太史慈、赵云等将领相谈甚欢,交流练兵心得。
听闻公明在青州以法度治军,成效卓着。赵云举杯相敬。
徐晃谦逊回应:子龙过奖。晃只是恪尽职守,不敢有负主公重托。
年迈的郑玄举杯赞道:老朽游历天下,未见有如今日河北之气象。文武和睦,政通人和,此诚霸业之基也。
袁绍望着这派和谐景象,对身旁的沮授低声道:记得去岁此时,我们还在为黑山贼患忧心。如今不过一年光景,河北已然气象一新。
沮授含笑回应:此皆主公善用人才之功。新旧并用,各得其所,方有今日之盛。特别是徐公明这样的人才,既能治军,又能建言,实为难得。
宴至深夜,袁绍命人取来笔墨,当场挥毫写下将相和三个大字,命人装裱后悬挂于大将军府正堂。
这一刻,河北的军政架构终于稳固。一个集四州之力、融各方之才的强大政权,已然成型。而在不远处的驿馆中,来自荆州的使者正在疾书,将河北见闻快马报与刘表:
袁本初善御群下,徐晃等新晋将领各展其才,河北将相和睦,文武并用。他日若南下中原,恐难有敌手......
北方的星空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霸业之基,正在这个夏夜悄然成型。徐晃在青州的整军经武,将成为未来南征的重要力量。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