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三年冬,许都晋王府的议事殿内,炭火正旺,却驱不散弥漫在众臣心头的凝重。巨大的天下舆图上,代表袁绍势力的蓝色已覆盖北方广袤土地,然而在那条蜿蜒东去的长江天堑之前,所有的推进箭头都不得不戛然而止。江对岸,代表孙权的赤旗与代表刘备的白旗凭借水军之利,牢牢扼守着这道天然屏障。
丞相曹操手持竹鞭,重重地点在长江沿线,声音沉浑有力:“殿下,诸位同僚。我北军铁骑,平原争锋,天下无双。然此滔滔江水,非舟楫不能渡!孙氏据江东三世,水师根基深厚,艨艟斗舰数以千计。刘备新得荆州水军,如虎添翼。去岁我军以小股部队试探,征集之民船在江中犹如醉汉,被周瑜水师轻易分割击溃,此教训,不可不察!”
军事参将沮授面露忧色,补充道:“曹公所言,乃我心腹大患。无水上之利,则我大军南下,处处受制。孙刘联军可凭借水军,沿江机动,避实击虚,使我空有百万雄师,却难展拳脚。长江天堑,已成我统一大业之最大阻碍!”
袁绍凝望着舆图上那道刺眼的蓝色绸带,目光深邃。他深知,历史上的教训(虽未发生,但其战略困境相通)一再证明,无法突破长江,就无法真正统一天下。他沉默片刻,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江海之利,岂能久假于孙刘之手?彼有水师,孤便建一支更强、更大、更能战之水师!不仅要渡江,更要在这大江之上,决胜千里,彻底击碎彼辈之倚仗!”
他环视麾下文武,问道:“然,水战非我所长,诸位以为,谁可暂担此组建水师之重任?”
曹操沉吟片刻,率先开口:“殿下,水师初建,首重忠诚与威望,次求勇略与学习之能。臣观诸将,太史子义,勇冠三军,忠贞不二,虽出身北地,然驻守徐州已久,颇谙江淮水文气象。更兼其为人沉稳,能纳人言,由他暂领水师,必能凝聚人心,快速成军。”
荀彧点头附和:“曹公所言极是。子义将军确为合适人选。其在徐州,与广陵、下邳水泽之地相近,已非全然不习水性。且青州方面……”他话锋一转,看向袁绍,“殿下早在委任显思(袁谭字)为青州牧时,便已密令其于东莱、琅琊等良港,依托旧有渔港船坞,秘密营造海船,训练水手。听闻如今已初具规模,拥有大小船只百余,堪用水卒数千。此正可作为我军水师之基石。”
袁绍闻言,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那是布局已久终见成效的欣慰。他朗声道:“既如此,甚好!便依孟德、文若之言!”
他目光如电,扫视全场,一连串命令脱口而出:
“传令!擢升太史慈为督水军事,暂领水军都督,总揽水师组建、训练、作战一切事宜,即日自徐州赴巢湖水寨就任!”
“命徐质为水军副督,专司士卒操练、阵法演练!”
“命蒋济为水军参军,参赞军务,制定方略!”
“正式下令,以青州现有船队为基础,组建‘青徐水师’,亦称北洋水师,暂由太史慈遥领,袁谭于地方全力配合支持!”
“诏令将作大营刘晔、马钧,集中巧匠,全力研制新式战船及水战利器!”
一场旨在弥补最后战略短板的宏大建军计划,在袁绍的乾纲独断和麾下谋臣的精准举荐下,正式启动。北方的陆地霸主,开始全力将触角伸向那片决定未来命运的蔚蓝疆域。
太史慈在徐州接到王命,心知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怠慢。他将徐州防务仔细交割给臧霸、陈登后,便带着一批亲随,快马加鞭赶赴被选定为主力水军基地的巢湖。与此同时,他传令青州的“北洋水师”,将现有船只、人员、物资清单火速报来,并选派精通航海、造船的骨干前来巢湖汇合,交流经验。
在前往巢湖的途中,太史慈与先行抵达的徐质、蒋济会合。三人并未直接入驻已初具规模的巢湖水寨,而是沿着长江北岸及主要支流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实地勘察。
站在巢湖入江口,望着浩渺江面与江东隐约的帆影,太史慈对二人坦言:“慈本陆将,于水战实是外行。今后水师之事,仰仗二位多多费心。徐将军负责练兵,务必严厉;蒋参军负责谋略,务求周全。我等三人,当同心协力,不负王命!”
徐质抱拳,声如金石:“督帅放心,质必使北地儿郎,尽成弄潮健儿!”
蒋济亦躬身道:“济定当竭尽所能,为我水师谋划胜机。”
青徐基石: 来自青州的汇报和骨干抵达后,令太史慈等人精神一振。原来,袁绍确有先见之明,早在袁谭出任青州牧之初,便密令其利用青州沿海的地理优势和原有的造船基础,以“巡海防盗”为名,秘密筹建水军。数年下来,在东莱黄县、琅琊介亭等地,已建立起数个颇具规模的船坞,招募熟悉水性的沿海子弟为卒,打造了以“海鹘”、“艨艟”为主的舰船百余艘,积累了宝贵的造船与初步训练经验。这支被称为“北洋水师”的力量,虽然规模尚不能与江东主力相比,且更擅长沿海航行,但其存在,为巢湖主力水师的快速组建提供了宝贵的种子人员、技术储备和部分现成装备。
巢湖练兵: 有了青徐的底子,巢湖水寨的建设与训练少走了许多弯路。徐质练兵,堪称酷烈。他下令所有新募水卒,无论原本是北军精锐还是新招水手,一律从最基础的泅渡、操舟开始。巢湖之上,无论风雨,终日可见士卒们在浪涛中搏击,在舟筏上练习平衡与协作。呕吐、落水者每日不绝,徐质立于旗舰之上,目光冷峻:“欲成水师,先习水性!今日之苦,换他日江上生机!” 在如此严苛的训练下,一支原本畏水如虎的军队,逐渐开始适应并驾驭脚下的波涛。
利器研制: 将作大营的成果也陆续送达。刘晔与马钧根据太史慈等人反馈的需求,并未完全照搬江东船型,而是结合北方特点,设计制造了数种新船:
“楼船”巨舰:体势雄壮,如水上城垣,可载士卒数百,甲板宽阔,预设了安装大型器械的基座。
改进型“艨艟”:船体更为坚固,部分关键部位尝试包裹铁皮,船首设坚固撞角,强调冲击与抗冲击能力。
多桨“走舸”:轻捷快速,用于机动与突击。
同时,马钧改良的重型床弩和尝试小型化的投石机(火炮)也开始在楼船上进行安装测试,意图在远程打击上压制敌军。
谋战方略: 蒋济则综合各方信息,着手制定水战方略。他提出,未来与江东水军的决战,应发挥己方船坚、弩猛、势大的优势,避免与敌在狭窄水域纠缠跳帮。主张以大型楼船为核心,结为坚固水寨,稳扎稳打,依靠强大的远程火力消耗敌军。同时,辅以青徐水师沿海南下策应,以及训练“水鬼”进行水下破袭等奇兵手段。
建安十四年春,巢湖之上,千帆竞渡,旌旗蔽空。袁绍携曹操、荀彧等文武重臣,亲临视察水军大成之典。太史慈、徐质、蒋济精神抖擞,立于新下水的旗舰“镇江”号楼船之上,等候检阅。
随着三声号炮响起,演练正式开始。
首先进行的是舰队阵型演练。以数艘巍峨的楼船为中枢,数十艘艨艟、走舸以及来自青徐的“海鹘”船护卫两翼,依据旗号鼓声,熟练地变换着“雁行”、“纵阵”、“横阵”,进退有度,军容严整,已初具强军气象。
接着是弓弩火器演武。各船床弩齐发,巨箭破空,远处标靶纷纷被摧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楼船上试射的小型火炮,石弹呼啸而出,砸在湖面上激起数丈高的水柱,威力惊人,引得观礼台上阵阵惊叹。
最后是模拟对抗演练。由徐质指挥的“红方”与蒋济指挥的“蓝方”展开激战。“红方”结阵推进,倚仗楼船之固与弩炮之利;“蓝方”则灵活运用走舸骚扰、迂回包抄,甚至派出“水鬼”部队进行水下渗透袭击。战术运用,有板有眼,虽未真格搏杀,但激烈的攻防已展现出这支新生水军的潜力。
演练完毕,太史慈、徐质、蒋济登台复命。
太史慈抱拳,声音洪亮:“王爷!托王爷洪福,赖将士用命,我巢湖水师现已成军!拥楼船五艘,各型战船逾百,训练有素之水卒两万!青徐北洋水师亦具规模,有舰船百余,水卒一万五千,随时可策应主力!”
徐质接口道:“士卒已惯风浪,可战于波涛之中!”
蒋济呈上文书:“此乃《水战要略》及《江防图说》,请王爷御览!”
袁绍仔细翻阅图册,再望向湖面上军容鼎盛的舰队,脸上露出了畅快而欣慰的笑容。他重重拍着太史慈的肩膀:“子义!徐质!蒋济!尔等不负孤望,短短时日,竟创此基业,大慰孤心!显思在青州,亦功不可没!”
曹操抚掌赞叹:“有此雄师,长江之险,我与敌共之!孙刘水军之优势,荡然无存矣!”
荀彧感慨道:“水师初建,江防始固。王爷,如今我军陆骑水师皆备,再无短板。扫平南方,正当其时!”
袁绍意气风发,登临“镇江”舰首,面对台下万千水军将士,声如洪钟:“将士们!尔等今日之雄姿,已昭告天下,北地男儿,亦是江河蛟龙!这万里长江,再非阻隔,而是尔等建功立业之坦途!待孤号令一下,尔等便为前锋,为孤,为这天下,犁庭扫穴,直捣黄龙!”
“万岁!晋王万岁!”数万将士的欢呼声与战船破浪之声交织,响彻云霄。一支决定未来帝国命运的水上利剑,已然出鞘,寒光直指江南。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