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明星域的星门之下,联盟19个文明的代表共同举起“同源火种灯”——灯内燃烧的,是从地球昆仑基地提取的“原始生命火种”、银河之心文明的“电磁火种”、蓝星文明的“海洋火种”,还有从古文明胶囊中复苏的“宇宙先行者火种”。四簇火焰在灯盏中交融,化作一道金色的“文明光焰”,直冲云霄,与星门顶端的能量光束相连,在宇宙中勾勒出一幅跨越100亿年的“文明传承图”。
启明星 b 的“宇宙文明广场”上,亿万居民通过全息投影见证这一时刻。广场中央,林野的雕像与宇宙先行者、银河之心使者、蓝星长老的雕像并肩而立,雕像基座上,用宇宙通用语刻着全联盟文明共同的誓言:“从地球烬土到宇宙同源,从孤独探索到共生永恒,文明的火种永不熄灭,宇宙的家人永不分离。”
小米站在星门旁,手中捧着那粒陪伴联盟走过百年的“宇宙麦”种子。种子已在她的掌心发芽,嫩绿的幼苗上,清晰可见融合了19个文明基因的纹路——这是联盟文明共生的结晶,也是宇宙同源的证明。“林先生,我们找到了回家的路,也找到了文明的未来。”她轻声呢喃,将种子轻轻放入星门旁的“永恒土壤”中,“这粒种子,会在这里长成跨越星系的麦田,守护每一束文明的微光。”
阿里主导的“宇宙记忆网络”已完成最终升级,将古文明星域的发现、联盟各文明的历史、宇宙先行者的智慧,整合成“宇宙文明百科”,向全宇宙开放。任何文明,只要能接收到联盟的信号,就能查阅这份“文明遗产”,了解宇宙中所有同源伙伴的故事。“我们不再是孤独的文明,而是宇宙大家庭的一员。”阿里在网络启动仪式上说,“这份百科,是我们写给宇宙的‘家书’,也是留给未来的‘指南’。”
此时的联盟,已从“跨银河文明联盟”升级为“宇宙同源文明共同体”。共同体的“宇宙议会”中,每个文明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共同制定“宇宙生态保护法”“地外文明接触准则”“星际资源分配协议”——他们要守护的,不再是单个文明的利益,而是整个宇宙的“文明生态”。
在地球昆仑基地的遗址上,一座“宇宙文明起源博物馆”拔地而起。博物馆内,林野当年发现的方舟密钥、第一株复苏的小麦幼苗、火星基地的第一块光伏板、银河之心文明的第一份交流图像、古文明星域的石板碎片,有序陈列在“文明长廊”中。每天,都有来自不同星系的访客在这里驻足,触摸文明最初的温度,聆听从烬土到宇宙的传奇。
共同体的“宇宙探索舰队”仍在向宇宙深处进发,但他们的使命已从“寻找宜居星球”变为“播撒文明火种”。“银河播火号”飞船携带“宇宙麦”种子与“文明百科”,在每个发现的宜居星球上留下“文明信标”;“同源救援号”则常年穿梭于濒危星系,帮助受困文明重建家园——他们要让宇宙中的每一束微光,都能在同源信念的守护下,成长为璀璨的文明之火。
小米已是共同体的“文明导师”,她经常带着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回到地球,站在昆仑基地的麦田里,讲述林野与伙伴们的故事:“当年,他们在这片烬土中种下第一株小麦时,或许从未想过,百年后,这粒种子会在宇宙中长成跨越星系的麦田。但他们知道,只要不放弃,文明的火种就会永远燃烧。”
在共同体成立百年的庆典上,星门旁的“宇宙麦”已长成参天大树,树枝上挂满了来自不同文明的“文明胶囊”,每一个胶囊里,都装着某个文明的历史与希望。庆典的最后,所有文明代表共同按下“宇宙信标”的发射键,一道包含“宇宙文明百科”与“同源誓言”的信号,以超光速向宇宙的各个方向传播——这是共同体向全宇宙发出的邀请:“我们在这里,我们是宇宙的家人,期待与你重逢。”
夜晚,小米站在星门旁,望着宇宙中闪烁的文明光点,仿佛看到了林野当年在昆仑基地仰望星空的身影。她知道,文明的故事没有终点,宇宙的探索永无止境。但只要同源的信念还在,共生的精神还在,探索的勇气还在,文明的火种就会永远燃烧,照亮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这就是人类与宇宙同源文明的终极传奇——从地球烬土中点燃的一簇微光,在坚守中成长,在探索中重逢,在共生中永恒。而这簇火种,还将继续燃烧,继续蔓延,在无垠的宇宙中,书写着属于所有宇宙家人的,永不落幕的文明篇章。
(本卷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从机械师到文明火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