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三被当众枷号示众的冲击波,在南城千户所这潭深水中持续荡漾了数日。沈炼那间原本备受轻视的狭小值房,如今仿佛被一道无形的屏障笼罩,经过其门口的脚步声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几分。敬畏与好奇交织的目光,时常从各个角落悄然投来。
值房内,气氛亦悄然转变。以往那种散漫、揣测、甚至略带抵触的情绪,被一种小心翼翼的紧绷和隐约的期待所取代。李石头做事更加雷厉风行,张猛操练队员时吼声愈发浑厚,赵小刀打听消息的脚步轻快了许多,连刘五的眼神都少了些闪躲。
他们亲眼见证了新总旗言出法随的雷霆手段,也分润了其赏罚分明的切实好处。一种模糊的共识开始形成:跟随这位年轻的上官,或许前程艰难,但若真能做出成绩,回报亦将超乎想象。
沈炼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变化。立威与分化只是手段,绝非目的。他的目标,是将这支成分复杂、良莠不齐的小队,淬炼成一把真正锋利、指哪打哪的尖刀。而一把好刀,不仅需要坚硬的材质,更需要精准的锻造之法。
这日清晨,点卯过后,沈炼并未如往常般立刻分派巡务或外差。他让李石头将值房那扇吱呀作响的破门关紧,示意几人围拢到那张修补过的旧木桌旁。
桌上,摊开着几样新奇的事物。
最显眼的是一叠裁剪整齐、质地粗糙的毛边纸,用麻绳粗略地装订成几个小册子。册子封面空白,内里却用炭笔画满了整齐的横线格子,分成了不同的区块。
旁边是几个用厚实油纸仔细糊成的巴掌大小的方袋,袋口穿着细麻绳,可以收紧。还有一小捆削得尖细的炭条,以及一块表面磨得光滑的木片,上面似乎还刻着些细小的刻度。
张猛、赵小刀等人面面相觑,不知总旗大人又要弄什么玄虚。只有李石头似乎提前知晓些什么,眼神中带着按捺不住的兴奋。
沈炼拿起一本册子,指尖点着封面:“自今日起,此物,人手一册。名为——《现场勘察录》。”
“《现场勘察录》?”赵小刀小声重复,一脸茫然。
“不错。”沈炼翻开册子,指着那些画好的格子,“凡我小队出勤,无论案件大小,现场情形,皆需按此格式,即刻记录在案。”
他的手指划过不同的区块:“此处,记录事发时辰、地点、天气、光线。此处,绘制现场简易方位图,标注门窗、器物、尸身、血迹、痕迹所在。此处,记录在场人姓名、身份、口述概要。此处,记录所见异常之物、之痕、之味。此处,留作存疑及后续查证所思。”
他语速平稳,条理清晰,仿佛在陈述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
张猛瞪大了眼睛,看着那小小的格子,瓮声瓮气道:“大人……这……打架抓人,还要先画画记数?”在他过往的经验里,办案无非是冲上去拿人,若遇抵抗便刀剑说话,哪来这许多繁琐步骤?
沈炼看他一眼,并不动气:“张猛,你力能扛鼎,一人能敌三五匪类。但若匪类匿于暗处,施放冷箭,你待如何?”
“自是格挡反击,揪出贼子!”张猛毫不犹豫。
“若贼子一击便走,无踪无影呢?你如何向百户大人禀报?凭何线索追查?只说‘有一贼子,放了一记冷箭,跑了’?”沈炼追问。
张猛语塞,黑脸微红:“这……”
“若有此录,”沈炼将册子推到他面前,“你便可记下:冷箭来向大致方位、箭杆制式材质、箭羽颜色形状、贼子逃窜时可能踩踏的泥地留下何种鞋印、甚至空气中是否残留特殊火药气味……这些,皆是线索。无数线索交织,便能编织成网,让那贼子无所遁形。”
他目光扫过所有人:“办案如同厮杀,光有蛮力,不过一勇之夫。须知‘庙算多者胜’。这记录,便是‘庙算’之基。细节,往往决定成败,甚至生死。”
一番话,将看似繁琐的记录与实战生死联系起来,顿时让张猛等武夫出身的人神色肃然了不少。
赵小刀眨巴着眼睛,机灵地问道:“大人,那这些线索……比如贼人掉落的头发丝、碎布片、或者泥土渣子,怎么弄回来?总不能用手抓吧?”
“问得好。”沈炼拿起一个油纸袋,“此物,名为‘证物袋’。”
他演示着将袋口绳索松开、放入一小片碎纸、再收紧袋口的过程:“凡现场发现可能关联案情的细微之物,皆以此袋分装,袋外需以炭笔标明拾取位置、时间。如此,可防污损混淆,更利保存查验。”
“物证袋……倒是便宜又实用。”赵小刀嘀咕着,已然开始琢磨这玩意的好处。
接着,沈炼又拿起炭笔和刻有简易刻度的木片:“炭笔书写,不怕水浸,可涂改。木尺用以丈量痕迹长短、深浅、距离。皆乃辅助记录之物。”
众人看着这些简陋却构思巧妙的工具,脸上的疑惑渐渐被一种新奇感所取代。
沈炼最后抛出一个更让他们意外的要求:“往后讯问口供,无论人犯、苦主、证人,需分开单独询问,由不同人记录。记录之原文,不得擅自删改修饰。问毕,对比各人口供,查验其中异同、矛盾、疏漏之处。”
李石头忍不住问道:“大人,这是为何?以往都是找个地方一起问了,记个大概便是……”
“人心诡谲,记忆有差,更兼谎言掩饰。”沈炼声音低沉,“同一件事,不同人叙述,必有细节出入。分别记录,方能捕捉这些细微差别。众口一词处,或近真相;相互矛盾处,便是破绽所在!一同询问,易受他人影响串供,或碍于情面不敢直言。此乃析谎辨伪之要诀。”
值房内安静下来,只剩下窗外隐约的风声和几人略显粗重的呼吸声。
这些闻所未闻的方法、要求、规矩,如同一股强烈的冲击,洗刷着他们过往所有的经验认知。繁琐吗?极其繁琐!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但细细琢磨,总旗大人每一句话,又都戳在了以往办案时那些模糊不清、容易忽略、乃至吃暗亏的关键点上。
张猛看着那本《现场勘察录》,仿佛看到的不是格子,而是战场上需要抢占的一个个关键据点。赵小刀摩挲着油纸袋,心想这玩意要是早点有,上次那个蟊贼掉的扣子也不至于弄丢了。李石头则反复思量着分开录口供的奥妙,越想越觉得有理。
沈炼将他们的神色变化尽收眼底,知道火候已到。他不再多言,将工具分发下去:“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此法初行,必有生疏不便之处。可议可改,但需执行。从今日起,凡出外差,必带此录此袋。归来后,我需查验。”
他的语气不容置疑,带着刚刚建立的、尚未稳固的权威。
首次实践的机会来得很快。午后,南门附近发生一起简单的盗窃案,一家绸布店在清点货物时发现少了两匹杭绸。
沈炼亲自带队前往。店铺内,掌柜和伙计正急得团团转,七嘴八舌地诉说着发现失窃的经过。
“都静一静!”沈炼抬手制止,“李石头,记录现场环境、人员。张猛,封锁后院入口,查看有无攀爬痕迹。赵小刀,询问掌柜最后见到绸缎的具体时辰、经手人。刘五,询问所有伙计今日行踪、有无发现异常。”
命令清晰下达。几人愣了一瞬,随即想起早上的教导,立刻依言而动。
李石头有些笨拙地掏出小册子和炭笔,开始磕磕绊绊地画方位图,标注门窗。张猛不再像无头苍蝇般乱翻,而是专注地检查后院墙头和地面。赵小刀和刘五则将掌柜和伙计分开到店铺两头,分别询问。
店铺里的人看着这群锦衣卫忙而不乱、各司其职的模样,与往常那些要么凶神恶煞、要么敷衍了事的官差截然不同,也都安静下来,配合询问。
沈炼则负手而立,目光锐利地扫视着整个店铺的布局、货架的摆放、地面的灰尘……
初步询问和勘察结束,回到值房。沈炼让几人将记录汇总。
李石头画的图歪歪扭扭,但关键位置都标了出来。赵小刀和刘五的口供记录对比,发现一个伙计关于自己何时去过后院的说法,与另一人的证词有细微的时间差。张猛则在后院墙根下,发现了一处不明显的、被油纸袋装回来的半枚模糊鞋印,与店内其他伙计所穿布鞋底纹完全不同。
线索虽琐碎,却指向了一个初步的方向——内贼结合外应,且作案时间可能比声称的更早。
“依据记录,赵小刀,你再去查证那个时间点有矛盾的伙计,当时究竟在做什么,有无旁人证明。张猛,你带此鞋印,去附近修鞋铺和估衣店悄悄比对……”沈炼依据汇总的信息,下达了后续指令。
这一次,没有人再提出疑问,反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如同猎人发现了猎物踪迹般的专注和兴奋,领命而去。
看着他们匆匆离去的背影,沈炼缓缓坐回椅中。
他知道,让这些早已习惯固有模式的汉子完全接受并熟练运用这套方法,绝非一日之功。过程中必有反复、笨拙甚至抵触。
但种子已经播下。
这套脱胎于现代刑侦理念、糅合了明代现实条件的“沈氏破案法”雏形,如同一颗投入古井的石子,虽微小,却已开始激起涟漪。它或许粗糙,或许简陋,却代表着一种截然不同的、追求精准与逻辑的思维方式,开始在这个时代、在这间小小的值房里,悄然扎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锦衣异世录之铁血锦衣卫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