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 中医坐诊解乡忧 芯片包装应客求
“家和院”的清晨总飘着玉米红枣粥的甜香。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小勺把熬得软糯的红枣压成泥,拌进玉米粥里——这粥特意熬得稀烂,既能给苏晚晴补气血,又能给双胞胎当辅食。“晴晴,快把宝宝抱过来,粥晾到温乎了,先给他们喂两勺。”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爬爬垫上的两个小家伙身上,哥哥正试图往妹妹身边爬,小膝盖蹭得垫子沙沙响,却总歪歪扭扭地跑偏。
苏晚晴抱着妹妹走过去,顺手扶了扶哥哥的腰:“慢点儿,别着急。”她接过母亲递来的辅食碗,舀了半勺粥送到妹妹嘴边,小家伙一口含住,小嘴巴动得飞快,还不忘伸手去抓碗沿。“您这粥加了红枣,甜得正好,宝宝不抗拒。”苏晚晴笑着说,哥哥这时也“咿呀”着凑过来,急得直拍苏晚晴的腿。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书包从房间跑出来,手里攥着个笔记本,上面写着“我的乡村医疗站”作文提纲,“老师说今天要写一篇关于身边变化的作文,我就写医疗站,还能加李大夫和中医爷爷的故事!”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智舱芯科的包装调整清单,凑过去看提纲:“思路不错,记得写清楚医疗站怎么帮老乡们解决麻烦的,比如李叔不用跑镇医院测血压了。”小电用力点头,背着书包跑出门时还喊:“我会写得最好!”
送完小电,林凡和苏晚晴直奔医疗站。刚到门口,就看见镇医院的中医王大夫背着药箱站在台阶上,强子正帮他搬针灸用的器械包。“王大夫,您可来了!”张婶从人群里挤出来,揉着肩膀说,“我这肩膀疼了快半个月,抬都抬不起来,您快给我看看。”
王大夫笑着点点头,在临时诊疗床上铺好垫子:“来,坐下,我先给你搭搭脉。”他指尖搭在张婶的手腕上,又捏了捏她的肩膀,“是劳损,平时干农活总用一边使劲,气血不通。我给你扎几针,再教你个按摩的法子,坚持几天就好。”强子在旁边帮着递消毒棉片,还不忘打趣:“张婶,以后干活别太拼,咱们医疗站有王大夫,不用硬扛!”
苏晚晴在旁边整理疫苗接种登记表,把老乡们报的宝宝年龄、接种记录一一核对清楚。“李大夫,下周三县疾控中心的人来送疫苗,咱们提前把接种室打扫出来,再贴个通知,让老乡们提前登记。”她抬头说,李大夫正帮一位老爷爷测血压,闻言点头:“已经跟村委会说了,明天就贴通知,保证大家都知道。”
正忙着,林凡的手机响了,是林小雨打来的:“哥,欧洲客户收到芯片样品了,说质量完全符合要求,但包装上只有中文标识,他们的生产线工人看不懂,想让咱们加印英文标识,还得赶在下周正式订单生产前调整好,不然会影响入库。”
林凡心里一沉——之前只考虑了国内合规,没兼顾海外客户的需求,是个小疏漏。“你别急,”他沉稳地说,“现在就联系智家生态科,让他们在原有包装模板上叠加英文标识,重点标注‘精密仪器’‘储存温度’这些关键信息,今天出样稿,确认后马上安排印刷。另外,跟客户说加印不额外收费,保证不耽误他们的入库时间。”
挂了电话,苏晚晴走过来轻声问:“包装的事好解决吗?要不要我帮你对接智家的人?”“好解决,就是得赶进度。”林凡笑着说,“智家那边有现成的英文标识库,改起来快,中午就能出样稿。你这边疫苗登记要是忙不过来,我让强子帮你。”
中午,大家在医疗站旁的临时棚里简单吃了午饭——母亲特意送来的玉米饼和玉米粥。王大夫咬了口玉米饼,赞不绝口:“这饼比城里早餐店的还香,用的是新玉米吧?口感就是不一样。”李叔接话:“可不是嘛!咱们西坡村的玉米,磨出来的粉又细又甜,做啥都好吃。”
下午,林凡去了智舱芯科的包装车间,智家生态科的设计师已经把加印英文的包装样稿送来了——米黄色的包装上,中文“智舱芯科7纳米车规芯片”旁边,清晰地印着英文标识,关键参数也用双语标注,既规范又不杂乱。“就按这个来,”林凡指着样稿说,“优先生产这批包装,保证下周订单能正常用。”车间主任连忙点头:“放心,今晚就安排生产线加班,明天就能出第一批包装。”
处理完包装的事,林凡往“家和院”走。刚到门口,就听见院子里传来笑声——小电正趴在爬爬垫上,教双胞胎怎么爬,哥哥被小电逗得咯咯笑,妹妹则抓着小电的衣角,试图站起来。母亲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针线,正给双胞胎缝玉米图案的小袜子。
“爸爸!我作文写完了!”小电看见林凡,举着笔记本跑过来,“老师说我写得好,还念给全班同学听了!”林凡接过笔记本,上面写着“医疗站里的温暖”,字里行间满是对医疗站的喜欢,还特意写了王大夫给张婶针灸、李大夫帮爷爷测血压的细节。“写得真好,”林凡揉了揉小电的头,“咱们小电不仅是宣传员,还是小作家了。”
晚饭时,桌子上摆着玉米红枣粥、炒青菜、玉米排骨汤,还有母亲做的玉米馒头。大家边吃边聊,苏晚晴说:“明天疫苗接种的通知贴出去,老乡们肯定又要热闹一阵了。”林凡点头:“等疫苗接种完,咱们再跟镇医院商量,能不能每月派一次儿科医生来,给宝宝们做常规体检。”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林凡抱着哥哥,苏晚晴抱着妹妹,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小电靠在他们身边,手里还攥着半块玉米馒头。远处的医疗站方向,灯光亮着,像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你看,”苏晚晴轻声说,“中医来了,疫苗也快了,芯片包装也改好了,咱们的日子,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好里走。”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不管是乡村的医疗小事,还是产业的海外订单,只要咱们用心解决每一个问题,就没有迈不过的坎。以后,还要让更多的温暖留在乡村,让更多的中国技术走向世界。”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