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七章 校园种角萌童趣 智能农机试田兴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粥的绵甜里。母亲站在智能灶台前,正用长勺轻轻搅动锅里的粥——粥里掺了刚磨的玉米胚芽,浮着一层淡淡的油光,是特意给刚上小学的小电准备的早餐,据说能补精力。“晴晴,快把宝宝的辅食碗拿过来,粥晾温了,给他们喂两勺,今天要去拍百天照,得让娃们精神点。”母亲回头喊,目光落在婴儿车里的双胞胎身上,哥哥正抓着妹妹的手往嘴里送,妹妹咯咯笑个不停,一点没闹。
苏晚晴笑着走过去,拿起印着小玉米图案的辅食碗:“这俩小家伙今天真乖,知道要拍照,还自己玩得这么欢。”她舀了一勺粥,小心地喂给妹妹,小家伙张嘴就含,小舌头裹得飞快,还不忘“咿呀”两声,像是在夸好吃。哥哥见了,急得直拍婴儿车的栏杆,苏晚晴连忙又喂了他一勺,才把小哭腔压下去。
“爸爸!爸爸!”小电背着崭新的书包从房间跑出来,书包上还挂着个玉米造型的钥匙扣——是昨天林凡送他的入学礼物,“我当选班长啦!王老师说,让我牵头搞个‘校园小农场’,我想种玉米!您能给我点西坡村的好种子吗?”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智舱农机的测试报告,摸了摸小电的头:“当然可以!明天就让强子叔叔给你送5斤优质种子,再给你带个小铲子,咱们周末一起去学校翻地。”小电眼睛一亮,蹦着就往餐桌跑:“太好了!我要让同学们都知道,咱们西坡村的玉米最甜!”
送小电去学校的路上,林凡特意绕到西坡村的玉米地。强子正带着几个老乡在地里忙活,看见林凡的车就挥手:“凡哥!您来得正好!智能农机的样机到了,就在村西的试验田,要不要去看看?昨天技术员调试了一晚上,说今天能试播种了。”林凡点点头,跟苏晚晴打了声招呼,就让司机往试验田开——他前几天隐约预知到某国要限制农机核心部件出口,现在样机落地,得赶紧确认性能,推进国产化,不能耽误秋收。
刚到试验田,就看见一台银灰色的智能农机停在田埂上,车身上印着“智舱农机·乡村版”的字样,旁边围了不少老乡。李叔拄着拐杖,正凑在农机旁摸来摸去,有点犹豫地问:“这玩意儿真能在咱们的山地里用?上次看镇上的进口农机,一到坡地就卡壳,还卖得死贵。”技术员笑着打开农机的操作屏:“李叔,您放心!这台农机的底盘能自动调高度,坡地、洼地都能走,而且定价才3万,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
林凡走过去,让技术员启动农机试试。只见农机缓缓驶入试验田,播种口均匀地撒出玉米种子,车身还能根据地形自动调整倾斜角度,一点没卡顿。强子拿着计时器跑过来:“凡哥!刚测了,一小时播了两亩地,比人工快10倍!而且株距特别匀,出苗率肯定高。”李叔看着整齐的播种轨迹,忍不住点头:“好!好!要是真这么好用,我代表合作社订10台!秋收的时候就不用请人了,能省不少钱。”
正说着,林凡的手机响了,是智舱农机的研发总监打来的,语气带着几分急切:“林总,刚收到消息,某国要限制农机核心部件‘液压阀’的出口,咱们现在用的样机还是进口的,要是不赶紧国产化,后续量产就麻烦了!”林凡心里一沉——果然被他预知到了。“你别急,”他沉稳地说,“马上联系智舱芯科的王总,让他们牵头搞液压阀国产化,把咱们的技术参数发过去,要求两周内出样品,费用公司全包。另外,暂停采购进口部件,先清库存,保证首批500台的生产。”挂了电话,强子凑过来说:“凡哥,国产化能行吗?要是赶不上秋收可咋整?”“放心,智舱芯科的技术没问题,肯定能赶上。”林凡安抚道。
中午,林凡回到“家和院”,苏晚晴正和母亲一起给双胞胎试穿百天照的衣服——一件印着玉米图案的连体衣,穿在俩娃身上,圆滚滚的特别可爱。“你回来啦!刚给小电打电话,他说‘校园玉米种植角’的场地批下来了,周末要带同学来咱们家拿种子。”苏晚晴笑着说,妹妹突然伸手抓住林凡的衣角,清晰地喊了声“爸爸”!林凡愣了一下,随即抱起妹妹,眼眶都红了:“再喊一声!再喊一声爸爸!”妹妹像是听懂了,又喊了声“爸爸”,院子里顿时响起一片笑声。母亲也笑着说:“刚才喂粥的时候,哥哥还喊了声‘玉米’呢!这俩小家伙,跟玉米真是有缘。”
下午,林凡去了农数科技的合作社,张婶正带着几个老乡算买农机的钱,有点发愁地说:“这农机是好,可3万块钱对咱们来说还是有点多,要是能分期就好了。”林凡听了,立刻给镇里的农商行打了电话:“我是林凡,想跟你们合作搞个‘农机低息贷款’,给买智能农机的老乡按3厘利息,最长分3年还,你们看行不行?”银行行长很快就同意了:“林总,您为乡村做了这么多事,我们肯定支持!明天就出政策,让老乡们来申请。”张婶听了,高兴得直拍手:“太好了!这样我家也能买一台了,秋收的时候就能轻松点了!”
傍晚,小电放学回来,兴奋地讲着学校的事:“王老师说,咱们的‘校园玉米种植角’是全校第一个,还要组织其他班来参观呢!我跟同学们说,等玉米熟了,咱们煮玉米吃,大家都特别期待。”林凡笑着摸了摸小电的头:“周末爸爸陪你去学校翻地,再给你们讲怎么种玉米,保证你们的玉米长得最好。”小电用力点头,还不忘给双胞胎喂了块玉米饼干:“弟弟妹妹,等你们长大了,哥哥带你们去学校看玉米!”
晚饭时,桌子上摆着玉米粥、炒青菜、玉米排骨汤,还有母亲做的玉米发糕。大家边吃边聊,母亲说:“明天带双胞胎去拍百天照,顺便把小电的‘校园玉米种植角’也拍下来,做成相册,留个纪念。”林凡点头:“下周咱们全家去云栖山秋游,拍个家庭Vlog,把咱们的玉米地、智能农机都拍进去,让更多人看看咱们乡村的好日子。”
夜色渐深,“家和院”的灯光暖得像一团火。林凡抱着哥哥,苏晚晴抱着妹妹,坐在院子里的藤椅上,小电靠在他们身边,手里还攥着半块玉米发糕。远处的试验田方向,智能农机的灯光还亮着——技术员在加班调试设备,为下周的大规模试播做准备。“你看,”苏晚晴轻声说,“小电的种植角有了着落,农机的事也解决了,咱们的日子,真是越来越有奔头了。”
林凡握紧她的手,目光望向星空:“是啊,不管是孩子的成长,还是实业的发展,只要咱们提前布局,用心去做,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以后,还要让更多的智能农机走进乡村,让更多的老乡过上好日子,让咱们的国家越来越强。”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小城股神:从家园到世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