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九,年味儿已经像毛凤英熬的那锅黏稠香甜的腊八粥一样,浓得化不开了。红星机械厂家属院里,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玻璃上贴上了崭新的窗花,门上倒贴着红底黑字的“福”字,空气中混杂着炸油香、炖肉香、和若有若无的硫磺气味——那是调皮的孩子提前零星燃放的小鞭炮。
陈遇家的厨房,是家里最热闹的地方。毛凤英系着围裙,像一位指挥若定的将军,灶台上炖着咕嘟冒泡的红烧肉,油锅里翻滚着金黄的炸带鱼,案板上是待宰的肥鸡。那条象征着“年年有余”的大鲤鱼,此刻正养在大水盆里,时不时甩动一下有力的尾巴,溅起几朵水花。
陈遇成了母亲最得力的副手,剥蒜、摘菜、看着火候。重生前的他,对这些家务琐事向来不耐烦,总觉得是浪费时间。如今,听着锅里食材发出的欢快声响,闻着空气中浓郁的食物香气,看着母亲忙碌却满足的背影,他只觉得心里无比踏实和平静。这是一种失而复得的幸福,浸润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常细节里。
“小遇,把那个八角给我递过来。”
“哎,妈,给。”
“看着点锅里的鱼,别让汤烧干了。”
“好嘞。”
父子间的隔阂,似乎也在厨房的烟火气中进一步消融。陈平难得地没有出去下棋,而是在客厅里仔细地擦拭着那套平时舍不得用的陶瓷茶具,偶尔探头进厨房,问一句:“凤英,春联和鞭炮都买齐了吧?‘出门见喜’贴大门口了吧?”
“早贴好了!你就放心吧!”毛凤英的声音带着笑意,“对了,一会儿小莉和她爸妈过来,你把那瓶好酒拿出来。”
“知道知道。”陈平应着,脸上是藏不住的期待。两家关系本就亲近,经过冰钓那次,陈遇和林莉之间那层窗户纸似乎更薄了,大人们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今年的团年饭,意义格外不同。
傍晚时分,华灯初上。林莉一家准时到来。林莉穿了一件红色的毛衣,衬得小脸愈发白净娇俏,她一进门,就带来一股青春的朝气。她乖巧地叫着“叔叔阿姨”,然后很自然地钻进厨房,“阿姨,我来帮您!”
“哎哟,不用不用,快出去歇着,厨房油烟大。”毛凤英嘴上说着,眼里的笑意却更深了。
林莉还是洗了手,接过陈遇手里的菜刀:“我来切这个黄瓜吧,你手法不行。”语气里带着一丝熟稔的娇嗔。
陈遇看着她熟练的刀工,笑了笑,退到一边剥蒜,两人在狭小的厨房里默契地配合着,偶尔眼神交汇,流淌着无声的暖意。
客厅里,陈平和林父已经泡上茶,聊起了厂里的趣事和今年的形势,话语间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林母则和毛凤英一起张罗着碗筷,说着家长里短,笑声不断。
丰盛的年夜饭终于上桌了。鸡鸭鱼肉,琳琅满目,最中间的位置,自然是留给那条色香味俱全的红烧大鲤鱼。电视里播放着热闹的春节联欢晚会,欢快的音乐和笑声填满了屋子的每一个角落。
大家围桌而坐,举杯共饮。陈平作为一家之主,首先说了几句祝酒词,无非是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学习进步之类的吉祥话,但今年听起来却格外真挚动人。
“今年啊,最高兴的是看到孩子们都长大了,懂事了,有出息了。”陈平看着陈遇,又看看林莉,目光欣慰,“小遇和小莉,还有毛蛋、小虎他们,都很好!咱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红火!”
“叔,您放心!”陈遇端起酒杯,郑重地说,“爸,妈,叔叔,阿姨,我们会好好努力的。”他的话简单,却承载着两世的感悟和承诺。
林莉也端起饮料杯,脸颊微红:“祝叔叔阿姨、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祝我们大家都越来越好!”
杯盏交错间,欢声笑语不断。毛凤英不停地给大家夹菜,尤其是给林莉和陈遇碗里堆得冒尖。“多吃点,看你们在学校都瘦了。”
窗外,零星的鞭炮声开始变得密集起来,夜空偶尔被绚丽的烟花照亮。屋内的温暖、丰盛、团圆,与屋外的寒冷、喜庆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最典型也最珍贵的中国式年夜画卷。
吃完饭,大家一边看着春晚,一边包饺子。毛凤英擀皮儿,林莉和母亲负责包,陈遇和陈平、林父也凑热闹地学着包了几个,虽然形状怪异,却引来了更多的笑声。饺子馅里藏着几枚洗干净的硬币,谁吃到了,寓意着来年会有好运气。
当零点的钟声即将敲响时,外面的鞭炮声已经响彻云霄,仿佛整个城市都在沸腾。陈遇和林莉被允许到楼道口去放一挂小鞭炮。震耳欲聋的响声和弥漫的硝烟中,陈遇看着身边女孩被火光映亮的、带着兴奋和一点点害怕的侧脸,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
“新年快乐,莉莉。”他在鞭炮声的间隙里,大声对她说。
“新年快乐,陈遇!”林莉也笑着回应,眼睛亮得像星辰。
那一刻,辞旧迎新,万象更新。所有的遗憾都在旧岁里尘封,所有的希望都在新春中萌芽。对于陈遇而言,这个春节,团圆的滋味格外香甜,家的意义也从未如此清晰而珍贵。他知道,这顿团圆饭,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他重生后,亲手守护住的第一份、也是最宝贵的圆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钓人生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