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深四月,上海水产大学的校园里郁郁葱葱,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和……一丝若有若无的、从养殖实验基地飘来的独特气息。陈遇几乎以实验室为家,他对那组表现出潜力的饵料配方进行了多轮优化,实验渐入佳境,但也意味着更繁琐的重复和更精细的观测。
这天下午,陈遇正全神贯注地在显微镜下观察鱼苗肠道切片,试图寻找饵料消化情况的微观证据。赵强咋咋呼呼地冲了进来,手里拎着两根简陋的竹制钓竿:“老陈!别鼓捣你那些小鱼苗了!快!气象站后面那个景观湖,听说前几天放了一批鲫瓜子(小鲫鱼),咱去甩两杆!放松放松!”
陈遇头也没抬:“不去,数据还没记录完。”
“哎呀,数据啥时候不能记!劳逸结合懂不懂?”赵强不死心,凑过来压低声音,“我跟门卫大爷打听好了,这个点没人管!咱速战速决!”
陈遇被他吵得没办法,心想正好观察一下不同环境下鱼对类似饵料的反应,便随手用小勺舀了一点自己正实验的、带着特殊植物清香的饵料粉,用湖水调了调,算是答应了。
两人鬼鬼祟祟地溜到景观湖边,刚下竿没多久,陈遇那加了“特效”的饵料就引来了鱼群。赵强那边还毫无动静,陈遇这边已经开始接连上鱼,虽然都是巴掌大的小鲫鱼,但也足够让赵强眼红。
“我靠!老陈你不地道!出来玩还开挂!用的啥秘密武器?快分我点!”赵强急得直跳脚。
陈遇无奈,只好把饵料分他一半。果然,赵强那边也很快开了张。两人正玩得兴起,突然听到一声中气十足的怒吼:“哪来的小赤佬!敢在这里钓鱼!给我站住!”
只见后勤处的一位老师傅怒气冲冲地跑来。两人吓得魂飞魄散,手忙脚乱地收竿。赵强反应极快,抓起鱼护和陈遇的饵料罐,喊了声“风紧扯呼!”,拔腿就跑。陈遇紧随其后,两人以百米冲刺的速度狂奔,耳边风声呼啸,还能听到老师傅在后面气喘吁吁的骂声。
一直跑到宿舍楼后墙根,两人才扶着膝盖大口喘气,看着对方狼狈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
“吓…吓死我了…”赵强上气不接下气,“这要被抓到,非得通报批评不可!”
“你还说!鱼竿呢?”陈遇忽然发现手里只剩半截鱼竿,显然是在狂奔中壮烈牺牲了。
赵强一愣,挠挠头:“光顾着拿鱼和饵料了…竿好像扔那儿了…没事!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诶,你这饵料真神了!比我在东北用的都好使!啥配方?能批量生产不?咱俩合伙在校内偷偷卖?”
陈遇哭笑不得,看着手里那罐惹祸的“特效饵料”,心想这要是让蒋教授知道他用尚未成熟的实验品来偷钓景观湖的鱼,不知作何感想。这次“劳逸结合”的代价,有点惨痛。
实验室的工作虽紧张,但也并非全是严肃。陈遇需要定期清理养殖实验桶的池底粪便和残饵,这是个又脏又累的活儿。有一次,他正戴着手套埋头苦干,同课题组一位性格活泼的南方女生李雯过来取样,看到他的样子,忍不住打趣道:“陈遇,你这真是‘为鱼消得人憔悴,又掏粪便又捞灰’啊!咱们蒋门弟子,真是能文能武!”
陈遇直起腰,擦了擦额头的汗,一本正经地回答:“师姐,此言差矣。这叫‘近鱼楼台先得月,深入基层搞科研’。”
他的反应让李雯愣了一下,随即爆发出清脆的笑声:“可以啊陈师弟!没看出来还挺有急才!你这‘基层’可真够基层的!” 实验室里其他几个人也被逗笑了,沉闷的气氛顿时活跃了不少。这个小插曲让陈遇意识到,科研生活虽然枯燥,但乐观和幽默感是最好的调剂剂。
他与北方的通信依旧频繁。在给孙宇的信中,他除了讨论数据,还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景观湖逃亡事件”。孙宇回信时,先是严谨地批评了这种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并详细分析了可能带来的样本污染风险和数据偏差,但信的末尾,笔锋一转,写道:“…然,观你所述饵料之效,于极端条件下(偷钓、惊扰)仍显强势,或可从‘应激状态下鱼类摄食行为’角度稍作思考,亦不失为一意外收获。另,赵强同志奔跑速度数据可否提供?或可用于构建‘被追逐情况下生物逃逸模型’…” 陈遇读着这封充满理性与冷幽默的回信,忍不住笑出声。
而给王小虎的信里,这件事则被描述得更加惊险刺激,仿佛一场生死追逐。王小虎回信充满了惊叹号和生动的拟声词:“遇哥!你也太猛了!敢在学校里‘野钓’!还跑赢了后勤处大爷!牛逼!(虽然丢了竿有点惨…)你这饵料要是能做成,以后咱兄弟出去钓鱼,还不是横着走?啥时候能量产?我给俺们这边钓友吹吹风!” 字里行间充满了羡慕和向往,仿佛错过了一场伟大的冒险。
甚至在与林莉的通信中,他也略带自嘲地提到了这件糗事。林莉的回信很快抵达,信纸上仿佛还带着她的笑意:“…看了你的信,真是又好笑又担心!以后可不能再这样冒险了,被抓到多不好。不过…听起来你的饵料效果真的很不错呀?都到了能让人‘铤而走险’的程度了?(开玩笑的!)但是说真的,陈遇,如果效果这么显着,你有没有想过…也许它真的很有价值?不仅仅用于养殖,甚至…?” 她没有明确写下去,但那个省略号,却让陈遇的心跳漏了一拍。商业价值?他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的初衷始终是技术突破和那个更大的梦想。但林莉的话,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他心中漾开了圈圈涟漪。
他忽然想起林莉之前信里提到的关于品牌、专利的想法。那些他当时觉得有些遥远的概念,此刻似乎变得清晰了一些。他铺开信纸,第一次真正认真地开始思考并回复林莉关于“商业”的话题:“…莉莉,你说的或许有道理。如果配方最终证明稳定有效,或许…真的可以尝试申请专利保护?虽然过程可能很复杂…关于品牌,我暂时还没有太成熟的想法,你觉得鱼和冰晶的元素结合怎么样?既能体现渔业,又能呼应我们冰钓的起点…”
写到这里,他停下笔,看着窗外。夕阳给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他的生活似乎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不再仅仅是实验室、数据和远方的梦想,一些更实际、更贴近市场的东西,正通过一封封书信,从北方那座宏大的城市,悄然涌入他的世界,带来新的可能和挑战。而这一切,都始于一次令人捧腹的“实验室惊魂”和狼狈的“景观湖逃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钓人生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