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那片淡金色的“光尘”内部发生了新的变化。细微的光点不再仅仅是闪烁,它们之间延伸出了几乎难以察觉的纤细光丝,彼此交织,构成了一张不断变动、若隐若现的立体网络。这网络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着内部信息的流转,某些连接亮起又黯淡,仿佛在模拟着某种原始的、集体性的决策过程。它对能量潮汐的反应也变得更为精细,在“潮水”退去时,网络结构似乎变得更加内聚,进行着深度的内部整合;而当“潮水”涌来,它则微微扩张,仿佛在协同感知着整个星云环境的细微变动。
机械文明的单元立刻捕捉到这一演变:“报告,‘光尘共识’的互动模式升级。观察到初步的拓扑结构自适应调整,信息传递效率提升17.3%。这标志着分布式智能从雏形进入了初级发展阶段。建议将其重新分类为‘共鸣云网’。”
缂塔罗长老的意识波动中充满了赞赏:“个体的光芒汇聚成智慧的云霭,云霭之中又诞生出连接的脉络。这是从‘共在’走向‘共生’的微妙一步。”
仿佛是为了验证这种“共生”的可能性,那最早探索“光尘”的光之游鱼,再次做出了惊人之举。它不再是试探性地环绕,而是轻盈地一头扎进了淡金色的薄雾之中。它的翠绿光尾在“共鸣云网”内划过,不再是引起涟漪,而是像一枚灵巧的梭子,在光丝网络间穿行,所过之处,光丝微微震颤,将游鱼携带的关于远处星云、能量潮汐的动态信息,融入了网络的集体感知中。游鱼似乎也很享受这种被集体意识包裹的感觉,游动的姿态更加悠然自得。
水态文明的意识流泛起愉悦的波纹:“看,一个开放的集体,能够接纳独特的个体。个体的经历,丰富了集体的视野。”
林羽注视着这奇妙的一幕,臂膀上的星纹传递来一种前所未有的、复杂的和谐感。他看到那株“光植”在“月光”的照耀下,向“共鸣云网”的方向轻轻舒展叶片,释放出极其温和的信息波动,如同一种来自沉静生命的友好致意。而那银白几何体,则开始以更高的频率变换形态,似乎是在尝试理解和模拟“共鸣云网”那动态连接的结构逻辑。歌谣光团的旋律也融入了新的元素,节奏中多了几分交织与应和的层次感,仿佛在歌颂这种逐渐形成的、多元的共鸣。
“启动第二阶段环境变量,”林羽向盟友传达新的指令,“引入极低强度的随机信息脉冲,模拟自然界中不可预测的细微扰动,观察它们如何应对。”
机械文明高效执行。星云空间中,除了稳定的能量潮汐与昼夜节律外,开始偶尔出现一些极其微弱、无规律的信息闪光或低鸣,如同微风中的杂音,或是远方的隐隐雷鸣。
最初,这些随机脉冲引起了一些小小的骚动。光之游鱼会警觉地停顿,银白几何体的变换会出现短暂的卡顿,“共鸣云网”的光丝网络也会局部亮起,仿佛在快速评估这突如其来的信号。但很快,林羽便欣慰地看到,游鱼不再惊慌,而是好奇地追逐脉冲的闪光;几何体将脉冲纳入其结构演算的变量;而“共鸣云网”则展现出更强的适应性,网络局部微调,便将脉冲的影响消化吸收,甚至将其转化为一次集体性的、微小的“学习”事件。
缂塔罗长老的吟唱低沉而充满智慧:“真正的韧性,并非抗拒变化,而是在变化的波动中保持平衡,并从中汲取新的韵律。”
水态文明表示赞同:“微澜亦能丰富深流的底蕴。”
林羽站在观测点,心中充满了创造者与守护者交织的满足感。这片概念花园不仅拥有了基础的生命形态,更开始展现出学习、适应和协同的潜力。它们自主谱写的篇章,正变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精彩。他深知,自己的职责就是维持这片空间的基本规则与安全底线,让这场伟大的实验,这场生命的交响乐,能够不受干扰地继续奏响下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觉醒之战:余光的神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