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期5月,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学校当年要组织学生进行勤工俭学。简单的说,就是学生到田间地里帮农民伯伯收麦子和插秧,当然也按亩收费,挣的钱上交学校。
杨志才班上50多人,分成三个小组, 他是组长。
选人的时候,班上大都是农村的孩子,干活一点问题没有。
但是镇上也有不少小孩在班上,特别是几个女生,长得特别秀气;另外两个组长下意识的就避开她们。
还有同学居然公开说,”我们是去干农活的,不需要娇娇小姐!”
看着几个女生羞红的脸,还有噙着眼里的差点掉下来泪水,杨志才沉吟了片刻,果断地把她们选在自己的组里。
后来,因为这个微小的举动,收获了几个女孩一辈子的友谊。
虽然有解围的想法,但杨志才也是有考虑的;几个女孩家境不错,衣着得体,又会说会唱。
他召集大家开会,明确割麦子的时候几个女孩不下地,负责后勤送饭的工作;谈业务的时候负责嘴甜甜地去砍价。
并且说高于平均价格的部分,为中午同学们加餐,这个提议大家一致同意。
几个女孩她们以老师强令她们干活锻炼为由去揽生意,结果很不错。
看她们可怜兮兮的样子,大部分都选择多给钱。这样下来,很快小组成员中午都有加餐的荤菜吃,干活热情空前高涨。
连杨志才自己都觉得有当小机灵鬼的潜质,暗自称赞孺子可教也。
待到插秧的时候,考虑到这几个女孩的激励作用,杨志才又安排其中两个专门拉线(乡下插秧行距、间距都是有要求的),同时大声提醒谁没栽好,谁的速度慢了。
女孩还专门给大家递水加油,干都好的,她们就在岸上唱歌鼓励;有时则组织插秧比赛。那场面,引得当地老百姓都围观叫好,看着干活的孩子们,就像自家的孩子一样亲切。
当然,16岁左右的年龄,正是青春懵懂的季节,有多少情愫暗生,就不是杨志才考虑的。
勤工俭学如期完成,杨志才又开启了猛追模式。高一结束,已经排名全年级第四。
高二来临前,他又在暑假期间把精力全部投入到提高老大难--英语上面,从单词、音标开始,按照自己的发音一步步学习,记单词和句型等,硬是通过自己的方法,把成绩提了起来。
高二分科,考虑到理科相对比较薄弱,他选择了文科。
从第一次考试开始,到高考毕业,杨志才就没有考过第二,一直稳居第一。
用他自己总结的话来说就是:有志者,立志长。持之以恒的向一个既定目标努力拼搏,一般来说,结果都不会很差的。
最终,杨志才以497分的成绩,高于本科线近40分,考入位于中川省府蜀城市的中川财大,就读财务会计专业。
他也是百泉村里,继他哥以后,第二个大学生;自己也终于凤凰涅盘,实现了当年在雨中默默许下的诺言,华丽转身-跳出农村。
大学四年,对他影响最深的是一个隔壁班的导员,这货因为研究生毕业前比较激进,得罪了领导。公派留学被卡,只能留校任教。
一次小型聚会,他发表了《人生三大敲门砖》言论,即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作为人生的敲门砖。
让刚进校门的杨志才惊为天人,并深以为然。
大学头两年,积极参加各种社团,对演讲、辩论、写作等方向投入精力极多,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飞速提升。
大三的某天,一位女教授课间休息的时候,和大家聊天。提到了以后进入社会,会选择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引起同学们的热议。
她自己抛砖引玉,说自己作为为一个教书匠,首先希望教出更多对社会贡献极大的优秀学生。
再多参与编几本书留下来,事业就圆满了。
家庭方面,和和睦睦,丈夫健康,儿子优秀,能独立过好自己的生活即可。她说,这就是定位。
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定位都不清晰,那么基本注定他未来的成就不会太高。
这只是课间的小插曲,但对杨志才来说,却是一道深深地烙印。
20年后的同学聚会,当他提起这个插曲时,想不到在座的绝大多数人们。都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定位。
可见当时那位女教授对大家,这不经意的影响有多大!
所以没有上过名校的朋友,千万要相信名校的底蕴,因为往往在细微处,它就可能改变你的一生走向。
作为一所财经类大学,90年代初期,是有一个奇葩现象的。
那就是女生:男生等于6:1,所以男生基本如国宝,男女交往(恋爱)就像喝水一样正常和简单。
这里不再详述,后面会有涉及。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后,我的乡贤之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