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王城的议事殿内,烛火通明。耶律现坐在王座上,看着殿下争论不休的群臣,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脸上却不见丝毫波澜。
“可汗!万万不可啊!”兵部尚书率先出列,躬身谏言,“曲辕犁、楼车乃是我辽国独有的利器,能让粮食增产三成,让农耕效率翻倍!若将这些农具卖到中原,隋廷国力必然增强,万一他们有了吞并我辽国之心,咱们岂不是引火烧身?”
“尚书大人说得对!”户部侍郎也连忙附和,“中原人口众多,土地肥沃,若用上咱们的新式农具,粮食产量定会大增。到时候隋廷有了足够的粮草,再征兵扩军,对咱们辽国来说,绝非好事啊!”
马周、房玄龄、杜如晦三人站在一旁,虽未开口,却也微微点头——他们心中虽觉得将农具卖到中原能赚得巨额财富,可也担心隋廷借此增强实力,威胁辽国安全。一时间,殿内的大臣们纷纷谏言,反对耶律现的提议,整个议事殿都充斥着争论声。
耶律现待众人争论稍歇,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悲悯:“诸位卿家,你们只看到了辽隋之间的利弊,却忘了中原的百姓。如今中原百姓,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一年,却连饱腹都难。咱们有能让他们增产、省力的农具,若因担心隋廷而藏着掖着,让百姓继续受苦,这难道是咱们该做的事吗?”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殿内的大臣,语气愈发沉重:“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辽国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是因为有新式农具、有先进农法。中原百姓也是天下百姓,他们也该过上这样的日子。至于隋廷是否会有吞并之心,我相信,以我辽国的军力,足以守护漠北;更相信,隋帝陛下是明主,不会对恭顺的属国动武。”
这番话,说得情真意切,满是“心系天下”的仁君风范。殿内的大臣们瞬间安静下来,马周、房玄龄、杜如晦三人更是满脸通红——他们只想着辽国的利益,却忘了天下百姓,与可汗的“格局”相比,实在是差得太远。
“臣……臣知错!”马周率先躬身请罪,“臣只虑辽国安危,却忘了百姓疾苦,目光短浅,还请可汗恕罪!”
房玄龄与杜如晦也连忙跟着请罪:“臣等知错!可汗心系天下,乃一代仁君,臣等自愧不如!”
其他大臣也纷纷躬身,不再反对耶律现的提议。耶律现看着众人,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诸位卿家也是为了辽国,何罪之有?只是日后行事,咱们要多想想天下百姓,莫要只局限于一国之利。”
“臣等遵旨!”大臣们齐声应道,心中对耶律现的敬佩又深了几分——这位年轻的可汗,不仅有雄才大略,更有悲天悯人之心,跟着他,辽国定会越来越强。
待大臣们退下后,议事殿内只剩下耶律现一人。他脸上的温和瞬间褪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心中暗自吐槽:“你们懂个屁!把农具卖到中原,哪里是为了什么百姓?老子打的是一箭三雕的主意!”
“中原百姓用了我的农具,增产了粮食,能不记我的好?到时候他们念着辽国的好,隋廷再想压榨他们,他们心里只会更不满——这民心,不就渐渐偏向我辽国了吗?”
“再说,隋廷的勋贵们,哪个不爱奢华?我辽国的琉璃器、棉布、丝绸,都是他们追捧的奢侈品。他们为了买这些东西,定会疯狂压榨百姓,把百姓增产的财富,都变成买我辽国商品的银钱——这财富,不就兜兜转转回到我手里了吗?”
“最后,中原迟早是我的囊中之物!现在把农具、农法推广过去,日后我拿下中原,就不用再花时间推广,直接就能恢复生产——这不是一举多得吗?”
就在这时,耶律现脑海中突然响起系统的声音:“宿主此举,表面仁君,实则算计民心、财富,手段卑鄙无耻,不符合‘仁君’设定。”
耶律现翻了个白眼,在心中回道:“卑鄙无耻?你懂什么叫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吗?想要一统天下,光靠仁君的名声可不够,还得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再说,我让中原百姓增产、赚钱,让他们过上好日子,就算用了点手段,那也是‘良性算计’,总比杨广横征暴敛强吧?”
系统沉默片刻,不再说话。耶律现嘴角笑意更浓——他不仅要算计,还要把这“算计”变成人人称赞的“仁义之举”。
次日,耶律现召来《大辽日报》的主编,下令道:“你把昨日大臣们反对卖农具到中原的话,还有朕的回应,都刊登在报纸上。要重点写朕‘心系中原百姓,不愿见百姓受苦’,还要强调‘辽国对隋朝绝无二心,愿以赤诚相待’。”
主编躬身应道:“臣遵旨!臣这就去安排,确保洛阳版、长安版的报纸,明日就能刊发。”
不出耶律现所料,报纸一经刊发,立刻在中原引起轰动。洛阳的百姓们拿着报纸,纷纷感叹:“安北王真是仁义啊!大臣们都反对,他却为了咱们中原百姓,坚持要卖农具,这才是真正的明君啊!”
长安的大臣们也纷纷夸赞耶律现——连大臣们都担心隋廷吞并辽国,可耶律现却对隋朝如此信任,还为中原百姓着想,这样的“属国可汗”,简直是千古难寻。
消息传到大兴城,杨广看着报纸,笑得合不拢嘴:“耶律现这孩子,不仅有才华,还这么忠心!朕果然没看错人!他对隋朝如此赤诚,朕怎么会对辽国动吞并之心呢?”
他当即下令,赏赐耶律现“金镶玉带”一条、“御制宝剑”一把,还在诏书中写道:“安北王耶律现,心系天下,赤诚待隋,乃朕之肱骨,属国之典范。”
满朝文武也纷纷上奏,夸赞耶律现的“仁义”与“忠诚”。虞世南在奏折中写道:“安北王以百姓为重,以两国友好为重,此乃社稷之福。臣以为,当与辽国加深往来,共保天下太平。”
而此时的中原田间,农夫们拿着报纸,看着耶律现的话,更是感动不已。王老汉握着曲辕犁,对身边的人说:“安北王为了咱们,连自己大臣的反对都不顾,咱们以后更得买辽国的农具,支持安北王!”
李二柱也点头道:“没错!安北王对咱们这么好,咱们也得记着他的好。要是以后有机会,我真想去辽国看看,看看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能养出这么好的可汗!”
耶律现坐在辽国王城的王座上,看着各地传来的反馈,心中满是得意——他不仅赢了民心、赚了财富,还让杨广对他更加信任,让隋廷对辽国更加放松警惕。而这一切,都为他日后挥师南下,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