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太极殿的偏厅内,李世民正对着一份叛乱奏报皱眉——华阴士族叛乱已持续三个月,侯君集率领的唐军虽将城池团团围住,却始终无法攻破,反而因粮草短缺,士兵士气日渐低落。他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案几,心中满是焦躁,突然听到殿外传来侍卫的声音:“陛下,辽国使者求见,说有耶律可汗的亲笔信要交给您。”
“耶律现?”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厉色,随即又沉了下去,“让他进来。”
片刻后,一名身着辽官服饰的使者昂首阔步走进偏厅,手中捧着一封用鎏金信封封装的信件,脸上带着几分若有若无的轻蔑。他将信件递到李世民面前,语气平淡却带着一丝挑衅:“唐王殿下,我家可汗听闻殿下近日忙于平定叛乱,特意写了这封信,希望能为殿下‘分忧’。”
辽使特意称呼李世民为殿下而非陛下,轻蔑到了极点。按礼节,他一国之君,虽为王爵,也应该称呼陛下。
李世民接过信件,指尖触到冰冷的鎏金,心中一阵刺痛。他拆开信封,展开信纸,耶律现那熟悉的苍劲字迹映入眼帘,可内容却像一把把尖刀,狠狠扎进他的心里:
“世民哥见字如面:
听闻你在关中闹得沸沸扬扬,又是平叛又是改革,可怎么看都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啊?
先说华阴的叛乱吧——不过是一群士族纠集的乌合之众,你派唐军围了三个月都拿不下来,这效率也太低了。想当年我在江南平定士族叛乱,辽军带着火枪火炮,三天就攻破了叛军的城池,那些带头闹事的士族,头颅挂满了城门,剩下的人哪还敢有半点反抗?你要是有我辽国的军械,华阴城算什么?几炮轰塌城门,冲进去把叛乱的人抓起来砍头,不就解决了?这点小事都办不好,真让我有点失望。
再说说你推行的改革——划分土地给百姓是好事,可粮食产量怎么还是上不去?百姓依旧在骂你,你就没找过原因吗?说到底,还是缺技术啊!我辽国的高炉,一炉能炼几万斤铁,造火枪、火炮、新农具根本不愁原料;我们的蒸汽机,一天能生产几百把铁犁,分发到百姓手里,粮食产量翻着番地涨。你倒好,连铁匠都凑不齐——哦,我忘了,前几年你们唐国的工匠,要么被你父皇和李建成折腾跑了,要么被我们辽国的工坊用高工钱请来了,现在想造农具,怕是连打铁的炉子都生不起来吧?
世民哥啊,不是我说你,你这改革改得太‘憋屈’了。没有工业支撑,没有技术人才,光靠强征士族的财产,能撑多久?百姓现在拿到了土地,可种不出粮食,迟早还是会怨你;士族的叛乱此起彼伏,你唐军疲于奔命,迟早还是会撑不住。
不过你也别灰心,我还是很看好你的。毕竟你是能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人,狠劲还是有的。再努努力,说不定能把关中折腾得更‘热闹’点,到时候我率军西进,接手起来也能更‘省心’。
加油啊,世民哥!
耶律现 亲笔”
李世民越看越气,双手紧紧攥着信纸,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信纸被揉得皱巴巴的。他猛地将信纸摔在地上,胸口剧烈起伏,眼中满是血丝:“耶律现!你竟敢如此羞辱我!”
使者站在一旁,看着李世民暴怒的模样,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殿下,我家可汗只是实话实说罢了。若是殿下觉得不服气,大可拿出实力来证明自己——比如尽快平定华阴叛乱,提高粮食产量,让百姓不再骂你。可现在看来,殿下似乎……做不到啊。”
“你给我闭嘴!”李世民怒喝一声,声音嘶哑,“滚!立刻滚出长安!”
使者也不生气,躬身行了一礼,慢条斯理地说道:“殿下既然不愿听劝,那在下就先告辞了。只是我家可汗说了,若是殿下实在撑不住,随时可以派人去辽国求和,只要殿下愿意归顺大隋,可汗依旧可以保你一世荣华。”
说完,使者转身离去,留下李世民一个人在偏厅内暴怒。
“陛下,您息怒啊!”一名近侍小心翼翼地走上前,捡起地上的信纸,“耶律现就是故意激怒您,您可不能中了他的计啊!”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中的怒火。他知道,使者说的是实话——耶律现就是故意用这封信羞辱他,逼他乱了阵脚。可他却不得不承认,信中的每一句话,都戳中了他的痛处。
华阴的叛乱迟迟无法平定,确实是因为唐军缺乏火炮,无法攻破坚固的城墙;粮食产量上不去,确实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铁犁和新农具,百姓还是靠人力耕种,效率低下;工匠短缺,确实是因为唐国多年来不重视手工业,工匠要么流失,要么被辽国招揽。
这些问题,他不是不知道,只是无力解决。他想仿制辽国的火枪火炮,可没有高炉,没有熟练的工匠,连钢铁都炼不出来;他想招募工匠,可唐国的工匠早已寥寥无几,辽国又对工匠管控极严,根本无法从辽国挖人;他想提高粮食产量,可没有新农具,百姓只能靠天吃饭,遇到灾年,还是会颗粒无收。
“耶律现……”李世民喃喃自语,眼中满是绝望与不甘。他知道,耶律现就是在看着他笑话,看着他在关中苦苦支撑,看着他的改革一步步走向失败。而他,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无能为力。
就在这时,一名官员匆匆跑进偏厅,脸色苍白:“陛下,不好了!华阴的叛军联合了河东的勋贵,不仅突破了侯将军的包围圈,还向长安方向杀来了!另外,关中多地爆发粮荒,百姓们又开始闹事了,有的甚至还喊着‘要去辽国讨活路’的口号!”
李世民闻言,眼前一黑,身体踉跄着后退一步,差点摔倒。他扶住案几,稳住身形,心中最后一丝希望也渐渐熄灭。
他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心中满是悲凉。耶律现的信,像一根稻草,压垮了他最后一丝斗志。他知道,自己的改革,或许真的撑不了多久了。而辽国的大军,恐怕很快就会再次渡过渭水,兵临长安城下。
(未完待续)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辽唐争霸,李世民成了我的阶下囚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