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郊工地提取的旅行包、工装外套等物证,被技术人员用密封袋小心封存,连夜运回了分局技术队实验室。接下来的两天,瓦亭派出所的办公室里总透着股沉不住气的安静 —— 李建国把西郊骸骨案的卷宗翻了一遍又一遍,指尖在 “周波” 的名字上反复摩挲;陆野则对着辖区地图发呆,铅笔尖在西郊工地和周边区域画了密密麻麻的圈,连吃饭时都在琢磨那包旧物里可能藏着的线索。
等待技术结果的每一分钟,都像在熬煮一锅慢粥,焦虑顺着热气往上冒。直到第三天上午,李建国办公桌上的电话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分局刑侦队老陈,铃声刚响一声就被接起。
“老李!初步结果出来了!” 老陈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却又裹着一丝凝重,“先跟你说工装外套 —— 袖口和后背的深色污渍,经检测确认是人血!虽然过去十几年,dNA 降解得厉害,但技术队用了 Y 染色体标记和微量 dNA 提取技术,总算锁定了分型!现在正在跟李卫东父母的样本做比对,从初步匹配度来看,大概率就是李卫东的血!”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水面,李建国猛地坐直身子,陆野也立刻凑了过来。之前赵猛的口供里只模糊提到 “周波跟李卫东起了冲突,动手打了人”,如今工装上的人血直接指向李卫东,等于给 “周波参与杀人” 的推测添了关键物证支撑。
“还有更重要的!” 老陈的声音又提高了几分,带着点 “挖到宝” 的激动,“技术队没放过鞋底那点泥土,做了分层切片分析和矿物成分检测 —— 最底层的泥土,矿物质比例、有机质含量,跟西郊工地现场的土质一模一样,这跟‘周波在工地附近藏包’的行为完全对得上。”
“但关键在上面!” 老陈故意顿了顿,卖了个关子,“在西郊泥土层上面,还裹着一层极薄的异质泥土,里面掺了种特殊的高岭土成分,还有微量的铁、锌金属碎屑!我们查了全市近三十年的地质档案和工业遗址记录,这种土壤组合,跟南郊那个废弃老农机厂厂区的土壤完全匹配!那厂子当年是生产小型农机的,车床加工留下的金属碎屑,到现在还残留在厂区土壤里!”
南郊老农机厂?!
李建国和陆野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震惊 —— 西郊在城北,南郊在城南,两个方向足足隔了二十多公里!周波的鞋底怎么会先沾了西郊的泥土,又盖上南郊的泥土?如果他是杀完人直接去西郊埋尸藏包,根本没必要绕去南郊;可要是先去南郊再去西郊,时间线和路线逻辑又完全说不通。
“不对,这里的顺序可能搞反了。” 陆野突然开口,声音冷静得像在梳理一条断裂的线,他伸手拿过桌上的地图,指尖在南郊老农机厂和西郊工地之间划了条线,“陈队,师傅,你们想 —— 会不会是周波杀人后,没直接去西郊?他可能先去了南郊老农机厂,在那儿处理了什么东西,比如凶器?或者换了沾血的衣服?鞋底在那时沾上了农机厂的特殊泥土。之后他才带着装着旧物的旅行包,去西郊埋尸并藏包,鞋底又覆盖了西郊的泥土。这样一来,泥土分层的顺序就对了,也能解释为什么两个地点会有关联。”
电话那头瞬间没了声音,连呼吸声都听得格外清晰。几秒钟后,老陈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炸响:“对!这逻辑通了!如果真是这样,南郊老农机厂很可能是另一个关键现场!说不定凶器、周波换下来的血衣,就藏在那儿!”
“马上部署!” 李建国一把抓过警帽,声音斩钉截铁,“老陈,你联系分局技术队,带上土壤采样仪、金属探测器和挖掘工具;我在所里留两个人值班,带陆野、小杨马上过去跟你们汇合!到了农机厂先圈警戒线,分区域排查,重点找厂房角落、废弃设备底下,还有当年的废料堆 —— 挖地三尺也得把线索找出来!”
“没问题!半小时后老农机厂门口集合!” 老陈的声音里满是干劲。
挂了电话,李建国和陆野快步走向警车。阳光透过车窗照在地图上,南郊老农机厂的位置被陆野用红笔圈了个圈,像一个终于浮出水面的密码。陆野看着那个圈,心跳平稳了些 —— 之前悬在心里的 “周波行踪” 谜团,终于因为这层泥土的线索,指向了一个具体的方向;而那个压了十五年的积案,似乎也离真相更近了一步。
警笛再次响起,这一次,车轮朝着南郊的方向疾驰,带着解开谜团的希望,奔向那个尘封着秘密的废弃农机厂。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刑侦天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