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大明到了崇祯年间,灾荒连年,民不聊生。尤其这济南府地界,更是盗匪多如牛毛!今天抢粮,明天绑票,闹得十里八乡鸡犬不宁。
官府急得跳脚,只好给每个县城都派了官兵,下了死命令:逮着土匪强盗,甭审问甭关押,就地正法!
要说这盗匪最猖獗的地方,还得数章丘县!那儿的土匪多得呀——白天拦路抢劫,晚上破门入户,简直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县太爷愁得头发一把一把掉,最后把全县最精锐的兵勇都调去剿匪。
在这些官兵里头,有个特别扎眼的汉子。此人身高八尺,虎背熊腰,最惹人注目的是他腰间那把明晃晃的佩刀!
这刀可不是寻常货色,乃是祖传的宝刀,吹毛断发,削铁如泥。
这兵爷使刀更是一绝——砍人脑袋从来不用第二刀,刀口顺着脖颈骨缝就下去了,利索得就像切豆腐!
因为这手绝活,他在当地得了诨名叫一刀没。
您问为啥叫这个名儿?因为被他砍头的犯人,还不知道字怎么念——脑袋就搬家了!
这天,县衙一口气捉了十多个江洋大盗,一个个都是悬赏捉拿的要犯。到了午时三刻,法场上人山人海,老百姓挤得里三层外三层,都要看这群恶棍的下场。
刽子手提着鬼头刀站在那儿,满脸横肉乱颤。可咱们说的这位一刀没兵爷,却只是淡定地站在一旁,用绒布细细擦拭他那把宝刀。阳光底下,那刀锋亮得晃人眼!
就在这当口,死囚队里突然有个汉子瞪大了眼睛,死死盯着兵爷手里的刀,喉咙里咕噜咕噜直响。
押解的差役以为他要喊冤,抡起棍子就要打,却见这盗匪扑通一声就朝那一刀没跪下!
只听他小心问道:兵爷!兵爷!小的认得您!您就是那位一刀没好汉吧?
一刀没抬抬眼,只“嗯”了一声。
这盗匪顿时来了精神,跪着往前蹭了几步,哀求道:早就听说您的刀快得邪乎!砍头从来不用第二下!小的今天横竖是个死,求求您发发慈悲,给我来个痛快的!别让那二把刀的刽子手折腾我!
您听听,这都要掉脑袋了,还挑三拣四呢!
一刀没来了兴致,歪头打量这个不怕死的家伙,说道:哦?你倒是个懂行的。
那是!盗贼连连磕头,咱们道上混的,最敬重您这样的高手!要死也得死在宝刀之下,那才不枉这辈子!求您成全!
一刀没哈哈一笑,把刀鞘一拍,说道:好!是条汉子!待会儿你紧跟着我,我让你怎么站你就怎么站,保你走得痛快!
谢兵爷恩典!这盗匪喜滋滋地磕了个响头,居然像是得了天大的赏赐!
时辰一到,别的死囚都哭爹喊娘,唯独这个盗匪昂首挺胸,亦步亦趋地跟着一刀没走到断头台前。
监斩官令旗往下一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刀没手腕一抖——唰——咔嚓!
好家伙!那脑袋瓜子滴溜溜就滚出去了,脖腔子里一滴血都没溅出来,切口平整得就像镜面儿!
您猜怎么着?奇事就在这儿发生了——那颗脑袋在地上滚了三滚,居然还能张嘴说话!
只听见那颗人头清清楚楚喊了一句:好——快——刀——!
然后才彻底没了动静。
诸位您说说,这得是多快的刀?这得是多邪门的功夫?据说后来那兵爷因此名声大噪,连京城的刽子手都跑来拜师学艺。
而那些江洋大盗更是传开了——宁可被一刀没砍头,也不落在别人手里!这正是:
官爷宝刀寒光闪,刑场奇闻惊四方。
头颅落地犹赞叹,快刀无双美名扬。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聊斋志异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