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吗?秦顾问把炮兵团那宝贝疙瘩炮队镜给修好了!”
“咋修的?周工都说没法子!”
“就用一堆破烂!水平尺、破量角器、木板、还有桂兰熬的浆糊!愣是给弄出个啥…基准台!”
“真的假的?这也太玄乎了!”
“千真万确!陈分队长亲口说的,准得不得了!高兴得差点蹦起来!”
刘美丽听着外面的议论,心里酸得冒泡,嘴上却嘟囔:“瞎猫碰上死耗子吧…指不定过两天又歪了…”但这次,连她儿子狗蛋都嚷嚷着“秦阿姨厉害,用浆糊修好了大望远镜”,让她彻底没了脾气,只能悻悻地关上门。
第二天,陈分队长特意带着几个炮兵骨干,扛着那台修好的炮队镜,再次来到后勤处院子,非要当着更多人的面,再次感谢秦念,并现场演示了一下校准后的精度。
阳光下,那台被擦得锃亮的炮队镜和旁边那个略显简陋、甚至还能看到一点浆糊痕迹的自制校准台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当秦念再次熟练地进行校验操作,报出稳定精准的数据时,所有人都心服口服,掌声雷动。
战士们围着秦念,七嘴八舌地表达着敬佩和感谢,问题一个接一个。秦念则耐心地跟他们讲解一些日常维护和简易校验的小技巧,语言通俗易懂,战士们听得连连点头。
这场面,被正好下来检查工作的师部一位参谋看在眼里。
他好奇地过来询问缘由,听完陈分队长的汇报和王处长红光满面的补充后,参谋看向秦念的眼神也变了,多了几分惊异和欣赏。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维修,更是一种在极端简陋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方法,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尤其是在野战条件下。这军嫂,是个宝贝啊!
回到师部后,这位参谋立刻将此事整理成一份简要的情况报告,特别突出了秦念的“编外技术顾问”身份和其“立足现有、土法上马”的思路,作为基层技术革新的一个优秀案例,按程序逐级上报。
或许是因为“炮队镜”和“校准”这些关键词触发了某种关注机制,或许是因为“秦念”这个名字已经被记录在案。这份报告在经过几级机关后,竟然又一次被摆放在了那位代号“泰山”的首长的办公桌上。
秘书将报告放在一堆待阅文件的最上面,轻声提醒:“首长,这是下面报上来的一个技术革新案例,很有意思。就是上次那个修电台的军嫂,秦念,这次她用土法子解决了炮队镜野外校准的难题,反响很大。”
正在批阅文件的“泰山”首长闻言,抬起头,接过报告,饶有兴趣地看了起来。
报告不长,但清晰地记述了秦念如何利用废旧物资制作简易校准装置,成功修复精密炮队镜的过程,并附上了现场官兵的高度评价。
看着看着,首长的嘴角露出了笑容,眼中赞赏之色愈浓。
“好!好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才是咱们军工科研人员该有的精神和智慧!”他放下报告,手指在桌上轻轻敲了敲,“这个秦念同志,很不简单。思维灵活,动手能力强,理论基础看来也很扎实。是个好苗子。”
他拿起笔,在报告上郑重地批下一行字:
“情况已知。该同志屡次展现非凡技术能力与创新精神,确系难得人才。嘱有关部门:注意跟踪培养,可适当加大支持力度,允其接触非密级技术资料与项目,在实践中继续考察。
望能涌现更多此类立足现实、解决问题的实用型技术骨干。”
批阅完毕,他吩咐秘书:“把这份批示转给相关部门落实。另外,这个案例,可以摘要在内部的《技术革新简报》上刊发一下,让大家都看看,学习这种土法上马、解决问题的思路。”
“是,首长!”秘书恭敬地接过文件,心中暗暗记下了“秦念”这个名字。他知道,这位远在西南家属院的年轻军嫂,已经真正进入了首长的视野,未来的道路,或许将会截然不同。
而这一切,秦念还浑然不知。
她正沉浸在手头硅粉提纯模拟取得初步进展的喜悦中,同时琢磨着,如何利用那点珍贵的硅粉边角料,尝试制作第一个最原始的“验证性”半导体结构。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