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一个月艰苦研磨,“镜片研磨小组”加工出第一套符合要求的光学镜片。虽然效率不如机器,但精度惊喜,为样机组装奠定基础。
在“鹰眼”项目阶段性评审会上,进展顺利。秦念展示手工研磨镜片组装的光学模块,测试数据良好,赢得领导频频点头。孙志高全程安静记录,与之前质疑判若两人。
会议临近结束,孙志高才不紧不慢举手,语气平和:“赵所长,秦工,各位同志。首先,我必须承认,秦工和项目组在极端困难下,手工研磨出如此高精度镜片,堪称奇迹,令人敬佩。”
他先扬后抑,让秦念心生警觉。
孙志高话锋一转,拿起装订整齐的报告:“作为研究所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鹰眼’是国家级项目,成功在于能否稳定、批量生产,形成可靠战斗力。因此,我利用业余时间做了评估报告。”
他将报告递上:“报告详细对比了手工研磨与现代化数控研磨在效率、一致性、成本控制方面的巨大差异。目前手工研磨单件工时是理想条件下二十倍以上。更关键的是,这种高度依赖个别人手艺的模式,存在巨大不可控风险。一旦核心人员因故无法工作,生产链条将立刻中断。”
他看向秦念,目光诚恳,语气忧国忧民:“秦工,我绝非要否定大家劳动。正因项目重要,才必须用最严格、最长远眼光审视每个环节。我建议:手工研磨作为技术验证已完成使命。下一步,应立刻暂停这种低效不可靠的‘手工作坊’模式,集中全力向上级申请引进先进数控设备。这才是对项目真正负责的态度。”
会议室落针可闻。孙志高那番站在“项目长远发展”和“国家利益”制高点上的发言,像一张大网试图困住秦念。领导们眉头微蹙,“可持续性”和“规模化”问题触动他们敏感神经。所有目光投向秦念。
秦念脸上无慌乱愤怒。她平静起身,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动作从容将注意力拉回技术本身。
“孙研究员的报告非常及时,问题极其关键。”第一句话是肯定,让不少人意外。“规模化、标准化、可靠性,确是我们最终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是‘鹰眼’从样机走向实战的必经之路。”
她的话让孙志高挑眉,领导微微点头。
“但是,”秦念话锋一转,粉笔画下两条线,“孙研究员的报告忽略了关键时间维度和更符合现状的技术路径。”她指第一条线,“我们现在在这里,”指第二条线,“目标是那里。孙研究员的建议是立刻停止探索,全力跳跃到终点,即申请进口设备。”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这听起来一劳永逸,但风险极高。设备能否申请到、何时到货?到了我们是否具备工艺知识、编程和维护力量驾驭?若无前期积累,再先进设备也可能沦为摆设。这在国际上有深刻教训。”
分析合情合理,领导交换眼神。
“因此,我建议‘阶梯式’发展路径。”秦念在两条线间画上几个台阶。“我们不应‘暂停’手工研磨,相反,应在现有成功基础上,立即着手将其‘标准化’和‘半自动化’!”
她详细阐述构想:“将赵小梅等同志宝贵经验系统记录分析,尝试量化,总结关键规程和参数。设计制作辅助性研磨夹具和测量检具,稳定镜片、规范轨迹、控制压力,将对手工技能依赖降到最低。简易自动化尝试。利用现有小型电机、齿轮传动机构,制作最基础的电机驱动研磨平台。这将是我们‘第一代国产数控研磨雏形’。”
她看向众人,语气有力:“孙研究员的方案好比让我们饿着肚子等满汉全席,而我的方案是教大家先种粮、再做饭,虽然开始是粗茶淡饭,但能吃饱,更能学会一辈子饿不着的本事!这条路径看似迂回,实则扎实。
它不仅能解决样机试制和初期小批量生产的燃眉之急,更能为未来引进或研发高端设备积累不可或缺的‘工艺数据库’和‘人才储备’!我们是用最小成本,摸索属于自己的光学制造工艺体系!”
她最后看向孙志高,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孙研究员,停止探索,坐等设备,才是最大资源浪费和进度拖延。而我们正在做的,是将人的智慧与现有条件结合,闯出一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自主之路。这,难道不是更符合国家长远利益的‘阳谋’吗?”
秦念的回应未陷入“停或不停”的二元选择,而是提出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的方案。她将“手工作坊”的劣势重新定义为迈向自动化的阶梯和优势。
赵康所长率先鼓掌,露出释然赞赏的笑容:“好!说得好!秦念同志‘阶梯式’发展路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我完全赞同!就这么办!”
其他领导纷纷点头称是。孙志高张嘴,却找不到任何站得住脚的理由反驳。秦念的逻辑无懈可击,她描绘的立足当下、通往自主的蓝图,远比他那套“等靠要”方案更具吸引力和家国情怀。他只能铁青着脸,看着秦念再次成为中心。
散会后,李文军和张海洋兴奋围住秦念:“秦工,你刚才太厉害了!”秦念却摇头,脸上无多喜悦:“赢了辩论只是开始。接下来要用最快速度把构想变现实。孙研究员不会罢休,必须用实打实进展让所有质疑闭嘴。”
她望向窗外,目光坚定。技术攻坚艰难,但自主创新道路上,内部明枪暗箭才是更大考验。她深信,唯有不断向前,用成果说话,才是最好防御。
就在这时,通讯员小跑着送来一封来自京城的信。信封上的字迹苍劲有力,秦念一眼就认出,是苏老师!
她迫不及待地拆开信。苏老师先关切地询问了她的近况和“星火”所的进展,字里行间透着长辈的慈爱。接着,他语气振奋地写道,他已正式回到原单位,身体基本康复,虽然暂时还未主持具体项目,但已参与到一些战略规划的研讨中。
信的末尾,只见苏老师写道“……近日,学术界风气似有松动迹象,一些老朋友的名字被重新提及,虽未明确,但已见冰封渐融之态。念儿,你身处一线,当更能感受时代脉搏。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坚守本心,夯实根基,方是正道。你寄来的技术简报,我已阅,思路清奇,根基扎实,甚慰。”
读完信,秦念心潮起伏。她将信件小心收好,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必须更快地积累实力,才能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有所作为。
想到远在西北的王婶(王兰芝)和陈叔(陈景和),他们同样在默默坚守,等待希望。秦念立刻提笔,给他们写了一封长信,将一些粮票和日常用品一并寄去。在信的结尾,她郑重写道:“形势正在向好,请保重身体,静候佳音。”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七零空间大佬:家属院搞科技强国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