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距离那场决定命运的深渊之门战役,已悄然过去五年。
这五年,对吕宋基地乃至整个大明而言,是埋头深耕、夯实基石的五年。凌云时代那电闪雷鸣般的急速跃进,化为了更加持久而坚韧的渗透与积累。“深蓝基石”计划如同它的名字一般,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进行着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
吕宋:工业心脏的蜕变
吕宋岛本身,已彻底从一个前沿军事基地,蜕变为大明乃至整个世界都绝无仅有的工业与技术心脏。
以格物学堂为核心,建立起了一套从初级启蒙到高等研究的完整教育体系。毕业的学子不再仅仅进入军队或“雷霆司”,更开始填充到各个新兴的工业部门、海外殖民地的管理岗位,甚至通过天津卫格物分苑,如同涓流般渗入大明本土的工部、钦天监等机构。一种新的、以“实学”和“格物”为荣的风气,正在新一代年轻人中悄然形成。
陈默领导的“雷霆司”,在这五年里取得了数项关键性突破。虽然完整的“多相水晶核心”依旧遥不可及,但其衍生技术已开始结出硕果:
· “灵络通信”: 基于对灵能场谐波调制的更深理解,一种超越无线电、能够进行超远距离(虽仍不及现代卫星通信,但已能覆盖大半南洋)、且抗干扰能力极强的通讯方式进入实用阶段。首先被装备于海军主力舰只和重要殖民地之间,极大地提升了信息传递效率和对远洋力量的控制力。
· “磐石级”岸防体系: 在主要港口和关键水道,建立了集成了改进型大口径岸防炮、灵能探测塔和“初级净化力场”发生器的综合防御体系。这套体系不仅能有效抵御常规海上威胁,对低阶的污染变异体也有显着的压制和驱散效果,为吕宋和重要海外据点提供了坚实盾牌。
· 材料学的飞跃: “稳态传导合金”实现了小规模量产,开始用于关键设备的制造。更多基于新理论的新材料被研发出来,使得新一代的舰船、机械在性能、耐久度和能量利用效率上都有了显着提升。
李参将麾下的南洋舰队,规模进一步扩大。以“镇海级”为骨干,辅以更多小型、专用的舰只(如快速侦查舰、登陆舰、补给舰),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能够有效控制广大海域的力量。通过对南洋群岛的彻底梳理和对新大陆航线的巩固,一条以吕宋为中心,辐射四方的“大明南洋-西洋贸易与安全圈”已初具雏形。来自澳洲的优质羊毛、美洲的白银和土豆玉米,东南亚的香料,源源不断地输入,反哺着帝国的经济,也支撑着吕宋庞大的研发开支。
大明本土:潜移默化的浸润
变化同样发生在古老的大明帝国肌体之内。
通过天津卫格物分苑和江南制造局等渠道,一些相对成熟、利于生产的“格物”技术,如改良纺织机械、高效农具、基础测绘仪器、乃至简化版的公共卫生设施设计,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向民间扩散。虽然过程中伴随着旧有手工业者的阵痛和部分士大夫“奇技淫巧,夺民之业”的抨击,但其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和生活便利是实实在在的。朝廷的税收因海外贸易和新兴工坊而变得更加充盈,朱棣对此乐见其成,只要不触及儒家根本和皇权稳定,他便采取了默许甚至鼓励的态度。
韩雍已结束观风使命回京,凭借其对南洋体系的深入了解和务实态度,竟出人意料地被擢升为工部侍郎。他在朝中成为了一个独特的存在,既非顽固的保守派,也非激进的格物派,而是竭力扮演着沟通与调和的角色,试图将“格物”的务实精神与帝国的传统治理体系相融合,寻找一条“中体西用”的渐进之路。
南方阴影与星空微光
然而,平静之下,隐忧犹存。
对苍梧大陆的监控从未放松。那里的生态在“圣主”意志消散后,进入了一种诡异的“野蛮生长”状态。变异体之间相互吞噬、融合,演化出了更多匪夷所思的形态,虽然不再有组织地大规模出海攻击,但其潜在的威胁与日俱增。玄玑子定期以灵能遥感扫描大陆,回报总是“污浊更深,混沌未明”,提醒着人们深渊的创伤远未愈合。
而关于凌云那缕疑似“融合意志”的研究,则陷入了长期的停滞。那微弱的印记依旧存在,偶尔会在特定条件下(如大型科技项目成功、或南方海域出现剧烈能量变动时)产生一丝几乎无法捕捉的波动,传递出模糊的“欣慰”或“关注”感,但始终无法建立任何形式的有效交流。它仿佛成了一个永恒的守望者,沉默地注视着这一切,却无法再直接插手。
新的视野
这一日,在吕宋基地新建成的、规模宏大的中央格物院内,举行了一场非同寻常的会议。与会者除了李参将、陈默、玄玑子等吕宋核心,还有通过“灵络通信”远程连接的韩雍(代表朝廷),以及几位从大明本土招揽来的、在天文、算学领域颇有造诣的宿儒。
会议的议题,是基于过去五年技术积累和对星陨信息的研究,制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方向。
陈默首先展示了“雷霆司”的最新成果——一台利用“稳态传导合金”和新型光学玻璃制造的、威力远超以往任何型号的 “巡天镜” (天文望远镜)的模型。
“此镜观星,可见月面沟壑,可辨金星盈亏,甚至能窥见木星之卫星!”陈默的声音带着自豪,“这不仅是观星工具,更是我们理解宇宙、定位自身的第一步!”
他调出了一幅根据星陨信息碎片和最新观测数据绘制的、极其粗略的邻近星系星图,其中标注了几个与星陨文明可能存在关联的、能量反应异常的区域。
“星陨遗迹的警示言犹在耳。‘圣主’……或者说‘虚空掠食者’,是横亘于星海之间的巨大威胁。我们不能永远将目光局限于脚下这片海洋和大陆。”陈默的目光扫过众人,“下一个五年,‘雷霆司’的目标,除了继续攻关‘多相水晶核心’和完善现有技术体系外,将正式启动 ‘星海之眼’计划——系统地观测星空,寻找其他可能存在文明或威胁的迹象,并尝试理解宇宙更深层的运行法则。”
这个提议,让在场许多人都感到了震撼。将目光投向星辰大海,这已远远超出了“富国强兵”的范畴。
李参将沉吟片刻,开口道:“支持。但舰队建设与海外拓殖仍需优先保障。我们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来守护已有的成果,并为未来的探索提供支撑。”他提出了扩大海军学院、建立海外永久军事基地的规划。
韩雍通过远程通讯表达了朝廷的谨慎支持:“格物之道,确当志存高远。然需切记,根基在民,稳定为先。星海之眼计划,当以不扰民、不耗国力过甚为度。陛下之意,亦是如此。”
玄玑子则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观星亦是观心。追寻宇宙至理,亦需反照自身灵性之明。贫道建议,此计划当与对苍梧污染本质、以及对……凌云道友所遗意志状态的研究相结合。内外兼修,方得始终。”
会议最终达成共识。在继续夯实工业、军事和海外基盘的同时,以审慎而坚定的步伐,开启向星海探索的序幕。
会议结束后,陈默独自登上格物院最高的观星台。巨大的“巡天镜”在夜色中指向苍穹,繁星如尘,洒满深邃的天幕。
他想起凌云曾偶然提及的、关于故乡“地球”是颗星辰的话语,想起星陨文明那破碎的星图,想起那可能潜伏在无尽黑暗中的“秩序之敌”。
五年深耕,基石已固。
而今,他们终于有了一丝底气,可以再次抬头,仰望那片孕育了无数奇迹与威胁的浩瀚星海。
脚下的路依旧漫长,黑暗依旧广袤。
但文明的灯火,已不再满足于照亮一隅。
它渴望成为火炬,去窥探那更深、更远的未知。
新的篇章,即将在星辰的见证下,缓缓展开。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