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苗揉着有些疼的脑袋起床,坐着发了一会儿呆才下床。
家里除了陈宿在看书,其他人都干活去了。
“醒了?”陈宿听到外面有动静,猜到是陈苗醒了,放下书推门出来给她倒了水洗漱。
锅里温着包子和鸡蛋羹,温度正好能入口。
陈苗吃完饭也要去地里,今天要给玉米补苗。
陈宿收拾完灶台,看着陈苗拎起篮子,拿着装水的竹筒跑出院子,这才继续回房去看书。
给玉米补苗很简单,看那些一个坑出了两三株玉米苗的,小心拔一株埋进没有出苗的坑里浇勺水就行。
陈斗给牛和马换了吃草的地儿,也过来看陈苗在干嘛,看清楚后学会后也一起弯腰开始补苗。
“陈斗,陈斗,你家草种子还有吗?我家一下子多了几十只小兔崽儿,想要跟你家一样种点儿牧草。”有位村里的大叔扛着锄头找到了陈斗,庄稼人说话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接就说了自己的来意。
“有啊。晌午你去家里,李嬢嬢收着呢。”陈斗直起腰,顺便指了一下靠近村里的那片草地,“家里没草了去那块地割,那块今年还没割过一茬。”
“中,我让家里的小子姑娘多给你家兔棚割几捆草,拿工钱抵草料。”大叔乐呵呵的看看陈家地里的玉米,“这是啥?没见过。”
“外邦来的粮食种子,听说能高产,我合计着种个两年,真能高产了分给大家种。”陈斗说,“咱们村应该都能分到些,别让别的村知道了。”
大叔不笑了,严肃的点点头,“你放心,咱嘴严实。你看你家种这新粮种缺肥不?我家沤的那堆没味儿了,能使上。”
“还用不上。”陈斗谢过了大叔的好意,同人摆摆手,“不跟你闲磕牙了,你忙你的去吧,家里有人尽管去拿种子。”
这一上午好几家都跟陈斗要草种子,回家陈斗就跟李老婆子说让她包几包草种等村里人来拿。
陈苗想想仁义村的地除了荒地,能耕种的面积并不算多,村民们辛辛苦苦把地都养成了中等地和上等地,拿去种牧草太过浪费。陈苗就让陈斗去跟村长商量一下,去把镇上靠近勉水河那一块河滩包下来。那里丰水期河水上涨,会漫上来,所以有一大块的空地,搁现代能建成一个湿地公园。搁古代,就是一块没有价值的地。
要是种牧草就没那么多糟心事了,雨季前把草割了,退水后再撒一遍种子,河里的淤泥还能当肥料,完全够仁义村的人养兔子用了。
陈斗吃完饭就去找村长说这事。
村长家也跟陈家要了草种子,还没想好撒哪块儿地,一听陈斗的想法,赶紧让村里的人先别急着撒草种,他去找里正把河边的滩涂租下来再说。
勉水河南边的地属于君山镇,里正跟镇长说明来意,顺便送了两只肥兔子,就以一年一贯钱的价格把及时里地的滩涂租了下来,租期二十年。
仁义村这两年跟着陈家有了额外收益,村子里还有了一笔“公共资金”,这笔钱用于仁义村的公共支出。像租地给全村种牧草,肯定是从这笔钱里出。
下午五个茁下了学,一起到地里补苗,而仁义村的大部分都跑去勉水河边看他们村租的地。
“别看了,赶紧把那些芦苇砍一下,石头该搬的搬走,去把牛牵过来,今天把地犁一下,捡捡草根,早点把种子撒下去。”村长看自己村的壮劳力差不多都在这里了,就招呼大家开始干活。
君山镇上和旁边的几个村子就看稀奇的一样看着仁义村的人们在这片荒滩上忙的热火朝天。听说他们还掏钱租了这块地,更是一个个觉得仁义村的人都是傻子,他们村在君山脚下,跨了两个村子到勉水河边种地,还掏钱租荒地,不是傻是什么?还有些心里油滑的,就想等仁义村的人种出来东西了捡个现成。
陈家并没有来滩涂这边,不过家里的养了多年的老牛和新买的大牛让村民们赶过来帮忙犁地。
第二天,陈斗带着一家人和礼物去了县城,与杜客商再次谢了恩情,并且和大家签了风干兔的合同。杜客商直接签了两浙西路的一级代理商。
大人们吃酒闲聊的时候陈苗听到了一个民间传闻,祁东岳去年献上去的番薯并没有下发到老百姓手里耕种,反而被几个大豪族全部分去了。
“听说那叫番瓜的亩产有七百多斤,味甘甜,食之一个便可果腹,可惜,老百姓们不得见。”有商人感叹道。
好吧,番薯在江南的民间已经改名叫番瓜了。
听客商们的意思,他们都愿意种一下番薯的。陈苗是想把家里窖藏的那些番薯拿出来分给这些客商的,不过陈宿先开了口,“我们倒是没有听说番薯这样高产的粮食,还是皇城好,天下之物都往那里送。”
“对对对,祁将军是利州路的。陈兄弟,你们还是应该往兴元府或者利州去,这勉县实在太过偏远,买卖怎能做大?”说这话的客商订的风干兔并不多。
后来陈斗在杜客商那里知道这位客商只是路上偶遇,并不知道风干兔在衢州一带的风靡。
这次的买卖就把陈家的库存清的差不多了。
接下来送货装货陈斗会安排。
陈苗忙完玉米地里又去辣椒的育苗地里查看辣椒苗的生长情况。
陈家种辣椒也种了两个年头了,每年能种两茬,李老婆子和王永好已经是种辣椒的好手。
确定辣椒进入壮苗期,正是移苗定株的好时候。于是五个茁下了学就去通知村里要种辣椒的村民可以到他们家领辣椒苗了。还是老规矩,这些辣椒苗陈家不要钱也可以,陈家还提供种植指导,不过收获的时候只能卖给陈家。陈家也不怕他们留种子,因为今年再种一波,陈家自己就能留够种子了。
要说辣椒发苗还是李老婆子发的好,出芽率和成苗率比王永好的高。
陈苗让人提前一天在傍晚给育苗的地浇了一遍水,第二天早上太阳还没出来一家人一起到地里拔苗,拔出来苗的根部要用湿润的泥土裹住,保证株苗的活力。
仁义村每家都要了辣椒苗,少的种了两垄,多的种个两分地。他们提前把要种辣椒的地犁过一遍,像番薯一样弄了地垄,上了肥。
全村忙了一天把辣椒苗种上,还用稻草给辣椒苗保暖几天让它缓苗。
陈家种的面积大,又是请了村里面帮忙种。
陈苗种了两年的辣椒,大概掌握了现在辣椒的产量和习性,一亩的产量从最早的不足两百斤,按照她现代的种植经验改良后,已经能达到亩产三百六十斤。
她拿出元和七年辣椒种植记录的本子,记录下定株的时间,以及今天的气候情况,株苗的状态。这样的本子她一年要记好几本,玉米的,番薯的,还有她改良过种植习惯的小麦和水稻。
关于农业方面她只有种植经验,没有培育高产粮种的知识,只能从施肥,选种方面一步一步来。
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什么时候她能遇到在培育粮种方面有想法的能人,一定全力支持他在育种方面的研究!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穿越之大齐扶贫官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