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部的绞痛,如同一条冰冷的毒蛇,在陈立冬的腹腔内盘踞、啃噬。从“金殿”后门那条污秽的通道,到返回仓库巷口的颠簸路程,这疼痛非但没有缓解,反而变本加厉,一阵紧过一阵,带着灼烧般的恶心感。他几乎是凭借着本能,拖着那条愈发沉重的伤腿,一步一步挪回那间位于城市褶皱里的出租屋。
钥匙在锁孔里颤抖地转动了好几次,才勉强插进去。推开门的瞬间,一股熟悉的、混合着廉价中药和潮湿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曾经让他感到些许安心的“家”的味道,此刻却加剧了他胃里的翻江倒海。
母亲已经睡了,里屋传来她平稳而轻微的呼吸声。这声音像一根细线,勉强维系着他即将溃散的意识。他不敢开灯,怕惊醒母亲,也怕灯光照亮自己此刻必然惨白如纸、布满虚汗的脸。他摸索着钻进自己的隔间,甚至来不及脱掉那身沾染着仓库灰尘和“金殿”后厨油腻气味的衣服,便像一袋沉重的沙土般瘫倒在冰冷的床板上。
身体蜷缩成一团,双手死死抵住胃部,仿佛这样就能按住那条疯狂作乱的毒蛇。冷汗浸透了内衣,黏腻地贴在皮肤上,带来一阵阵寒意。牙齿不受控制地打着颤,发出细微的“咯咯”声。疼痛是如此具体而猛烈,它蛮横地占据了他所有的感官,将那些关于道德沉沦、关于未来绝望的思绪,暂时都挤压到了意识的边缘。
原来,身体的崩溃,比精神的堕落来得更加直接和不容置疑。
他就这样在黑暗中煎熬着,不知过了多久,疼痛似乎稍微缓和了一些,变成了一种持续的、钝重的闷痛,但恶心感却越发强烈。他挣扎着爬起来,踉跄扑到房间角落那个破旧的洗手盆前,刚低下头,一股酸腐的液体就混合着苦胆水,猛地从喉咙里喷涌而出。
呕吐的声音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立冬?是你吗?怎么了?”里屋传来母亲惊醒后焦急而虚弱的声音,伴随着窸窸窣窣准备起身的动静。
“没……没事,妈!”陈立冬强忍着又一波涌上喉头的恶心,用尽力气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正常些,“可能晚上吃坏了东西,吐出来就好了。您别起来,睡您的!”
他打开水龙头,用冰冷的水胡乱冲了冲脸,又漱了漱口,试图冲散那令人作呕的味道。水流声掩盖了他粗重的喘息。他不敢让母亲看到自己这副样子,不仅仅是身体的痛苦,更是因为这副痛苦背后,连接着那个他无法启齿的、黑暗的收入来源。
母亲在里屋絮絮叨叨地叮嘱了几句,声音里充满了担忧,但终究没有起身。陈立冬松了口气,随即又被新一轮的绞痛攫住,他滑坐在地上,背靠着冰冷的墙壁,感觉自己像个被遗弃在岸边的破旧玩偶。
不能去医院。这个念头清晰地浮现在脑海。正规医院意味着挂号、检查、开药,那是一笔他此刻即便揣着阿杰给的那叠脏钱,也感到心惊肉跳的开销。而且,病历、记录……他下意识地抗拒着任何可能将他与“正常”社会联系起来的正式轨迹,仿佛他那沾满污秽的手,不配触碰那份洁白。
他想起了刀疤脸男人,想起了阿杰,想起了仓库里其他那些沉默的同伴。他们这类人,有了伤病,会去哪里?
天快亮时,疼痛终于暂时退潮,留下一个虚弱不堪、仿佛被掏空了的躯壳。陈立冬挣扎着给母亲准备了简单的早饭和药,谎称自己接了个白天的零工,需要早点出门。母亲看着他苍白的脸色,欲言又止,最终只是深深叹了口气,那叹息像羽毛一样,轻轻落在陈立冬心上,却重逾千斤。
他揣着那叠钱,按照一种模糊的、底层生存者之间心照不宣的“常识”,走向城市另一个方向的边缘地带。那里没有光鲜的写字楼和购物中心,只有拥挤的城中村、嘈杂的旧货市场和隐藏在各种招牌后面的、见不得光的行当。
他穿过狭窄得仅容一人通过的“一线天”巷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出租屋窗户,伸出竹竿晾晒着各式各样的衣物。空气中弥漫着油烟、垃圾和某种劣质消毒水混合的复杂气味。他留意着墙壁上那些用红色或黑色油漆随意涂抹的小广告——“老军医”、“专治疑难杂症”、“无痛人流”、“快速见效”。
终于,在一个挂着“便民诊所”褪色招牌、门口堆满杂物的楼梯口,他停下了脚步。招牌旁边,用更小的字写着“内科、外科、妇科、男科”,包罗万象,反而更显得可疑。他犹豫了一下,胃里隐隐传来的余痛推着他,迈步走上了昏暗、陡峭的楼梯。
二楼所谓的“候诊区”,其实就是楼道拐角放着的两张破旧塑料椅子。一个穿着沾有不明污渍白大褂、头发花白稀疏的老头,正坐在一张桌子后面打盹。桌子上散乱地放着一些空的药瓶和一本封面卷边的杂志。空气中飘散着浓烈的来苏水味道,试图掩盖,却更凸显了某种不洁的气息。
陈立冬轻轻咳嗽了一声。
老头睁开浑浊的眼睛,打量了他一下,眼神里没有任何医者该有的温和,只有一种司空见惯的麻木。“怎么了?”声音沙哑。
“胃……胃疼,厉害,还吐了。”陈立冬低声说。
“躺那边床上。”老头用下巴指了指旁边用帘子隔开的一个小空间,里面有一张铺着泛黄塑料布的检查床。
陈立冬依言躺下,塑料布在身下发出窸窣的响声,冰冷的触感透过薄薄的衣物传来。老头走过来,撩起他的衣服,手很凉,带着粗糙的老茧,在他胃部按了按。
“这里疼?这里呢?”他的动作谈不上温柔,甚至有些粗暴。
陈立冬忍着不适,一一回答。
“急性胃炎。可能还有点痉挛。”老头下了判断,语气笃定,仿佛不容置疑。“打一针,开点药,回去休息,吃清淡点。”
没有询问病史,没有建议做任何检查,甚至连体温都没量。这种高效到近乎草率的诊断,反而让陈立冬莫名地感到一种“合适”——像他这样的人,大概也只配得到这样的“治疗”。
“多少钱?”他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打针八十,药看开多少。先付一百五,多退少补。”老头报价流畅,显然是熟稔于此。
陈立冬没有再问,默默从口袋里掏出那个信封,捻出两张钞票递过去。老头接过,对着昏暗的光线看了看真假,随手塞进抽屉,连收据都没给。
打针的过程很快,针头刺入皮肤的刺痛,与胃部的隐痛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老头的手法算不上娴熟,推药时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道。然后,他拿出几个没有标签的白色小药瓶,从里面倒出一些颜色各异的药片,用一张旧报纸随意包了包,递给陈立冬。
“一天三次,一次两片。白色的饭后吃,黄色的疼的时候吃。”他交代得言简意赅。
陈立冬接过那包用旧报纸包着的、来历不明的药片,感觉它们比阿杰给的那些钞票更加沉重。这些药能治好他的胃吗?还是会带来别的什么?他不知道,也不敢深想。在这里,他没有质疑的资格和资本。
他站起身,胃部的剧痛似乎因为那一针而暂时偃旗息鼓,但一种更深沉的虚弱和茫然笼罩了他。他拿着那包“药”,走下昏暗的楼梯,重新投入外面嘈杂而混乱的市井声中。
阳光有些刺眼,他眯起眼睛,看着街上为生计奔波的人们,小贩的吆喝,摩托的轰鸣,孩子的哭闹……这一切喧嚣的生命力,都与他格格不入。他像一个游魂,拖着疼痛暂缓却依旧疲惫不堪的身体,揣着用沉沦换来的钱,握着从黑诊所买来的、不知底细的药,一步步走回那个同样不见天日的“家”。
身体的痛苦或许可以暂时被压制,但那种与整个世界脱节、不断向下坠落的失重感,却比胃痛更加啃噬人心。他打开那包旧报纸,看着里面那些颜色可疑的药片,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抠出两片黄色的,干咽了下去。
一股强烈的苦涩味在口腔里弥漫开来。他不知道这药是否能治愈他的胃病,但他知道,有些东西,一旦沉沦,便再无药可医。而生活,这剂最猛的毒药,还得继续服用下去。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牛马人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