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风波有惊无险地度过,反而让“丽人服饰”因祸得福,信誉更上一层楼。但李铁柱心里,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
夜深沉,煤油灯下,他对着一个小本子,眉头拧成了疙瘩。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流水、开销,还有一次次南下的路费、住宿费。
王亚茹清点完当天的收入,将分好的钱推到他面前:“今天净利十八块五。你数数。”
李铁柱没动那摞钱,手指重重地点在“南下开销”那一栏:“亚茹,你看这个。”
王亚茹凑过去看。光是最近这次去广州,来回车票、住宿、吃饭,就花了将近二十块。这还不算路上担的风险和耗费的时间。
“这还只是我一个人的花销。”李铁柱声音低沉,“要是以后生意再大点,需要进的货更多,难道次次都让我跑广州?”
他抬起头,眼里不再是面对孙姐时的斗狠,而是深谋远虑的忧虑:“成本太高了。而且,风险太大。万一路上出点事,或者政策有变动,咱这生意就得停摆。”
王亚茹沉默着,显然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她之前全心扑在销售上,没细算过这笔账。
“那……怎么办?”她轻声问,“不去广州,就进不到好款式。孙姐她们,不就是例子?”
“所以,不能把宝全押在广州这一条路上。”李铁柱合上本子,眼神变得锐利,“得找找近处的路子。”
这个想法,源自他脑海里那些模糊的未来记忆碎片——什么“供应链”、“降低成本”、“风险分散”。
“近处?”王亚茹疑惑,“市里百货站?那里的货,又贵又旧,还不如孙姐仿的呢。”
“不一定是百货站。”李铁柱压低声音,“我打听过了,咱们市东郊,好像就有个服装厂!还有邻市,也有几个小厂子。”
王亚茹吃了一惊:“服装厂?那都是给公家单位做制服的吧?能卖给咱个体户?”
“事在人为!”李铁柱语气笃定,“政策松动了,厂子里也有胆子大的。就算他们不做时髦款式,能做基础款也行啊!比如白衬衫、蓝裤子、棉毛衫!”
他越说思路越清晰,开始掰着手指头分析,像是在说服王亚茹,也像是在理顺自己的思路:
“你看,这些基础款,需求量大,走得快。从本地厂子拿,至少有三个好处!”
“第一,成本低!省了来回的路费住宿费,价格肯定比广州有优势。”
“第二,速度快!今天要货,明天可能就能拿到,不用等十天半个月。”
“第三,稳当!不用再提心吊胆挤火车,看人脸色。”
他看着王亚茹,眼神发亮:“咱可以把基础款的生意稳住,用这块利润,支撑我偶尔去一趟广州,进那些真正独特、利润高的‘尖货’!这样,两条腿走路,才踏实!”
王亚茹听着他条理清晰的分析,眼中渐渐焕发出光彩。她被这个大胆又切实可行的计划打动了。
“可是……”她还有顾虑,“厂里的货,质量能保证吗?款式能入眼吗?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口碑……”
“所以不能盲目!”李铁柱接过话,“得先去探路!实地看看!摸清楚情况!”
他沉吟了一下,做出决定:“这样,明天我去市里那个服装厂问问情况。摊子你先看着。”
王亚茹立刻摇头:“不行!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那种地方……门卫都不好进。我跟你一起去!两个人好歹有个照应。”
她的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
李铁柱心里一暖,知道她是担心自己碰壁吃亏。他想了想,点点头:“也好。那你准备一下,咱明天一早就去。”
他顿了顿,看着王亚茹,语气变得郑重:“亚茹,这事要是能成,咱的生意,才算真正扎下根了。”
王亚茹重重点头,眼神和他一样坚定:“我知道。一定能成。”
第二天,两人早早收了摊,坐上了去市里的长途汽车。
车上,李铁柱低声和王亚茹模拟着可能遇到的情况和说辞。
“要是门卫拦着,就说咱是百货公司的,来谈采购。”
“不行,容易露馅。就说……是下面县里供销社的,想进点货。”
“见了管事的,得递烟……可惜我没带。”
“我带了几颗水果糖,万一有女同志……”
他们像两个即将潜入敌后的战士,仔细推敲着每一个细节。
望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农田,李铁柱的心跳有些快。这次探路,关乎着“丽人服饰”能否突破瓶颈,真正走上正轨。
他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种开拓新领域的兴奋,和身边有人并肩作战的踏实。
王亚茹安静地看着窗外,侧脸在颠簸的车厢里显得格外沉静。但微微抿紧的嘴唇,泄露了她内心的紧张与期待。
寻找稳定货源的第一步,踏出去了。前途未卜,却充满希望。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激荡1985:从卖蛋到首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