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桌上,林婉秋的筷子总往苏雪柔碗里偏,刚盛好的红烧肉,她先挑块纯瘦的夹过去,嘴里还絮叨:“雪柔读书费脑子,多补补”;鸡蛋炒得金黄,也往那边堆;轮到苏禾,就只挥挥筷子:“多吃青菜,营养均衡”。
家里偶尔买回点水果点心,也从来是苏雪柔先挑, 苹果要选最红的,桃得挑绒毛少的,剩下的才轮到苏禾。
要是苏卫民凑过来要,林婉秋多半会从苏禾手里把东西掰一半给小儿子,还不忘说:“你是姐姐,让着弟弟应该的”。
这些小事像细针似的,一天天扎着人,不疼得厉害,却总让人心里发闷。
这天傍晚,苏国栋难得没加班,坐下一起吃饭。
林婉秋照旧把荤菜往苏雪柔面前推,嘴里念叨着开学要给苏雪柔买新的笔记本、新的钢笔,句句不离 “得穿得体面些”。
苏国栋没说话,闷头扒着饭,眼睛却偶尔扫过俩闺女, 苏雪柔碗里的菜堆得像小山头,苏禾只安安静静吃着米饭,就着眼前的炒青菜,偶尔伸筷子夹一筷子离得远的炒蛋。
他眉头悄悄蹙了下,放下筷子,声音不大愉快:“学习都辛苦,小禾,你也多吃点肉。” 说着,自己夹了一大块红烧肉,稳稳放进苏禾碗里。
饭桌上瞬间静了。林婉秋愣了下,赶紧跟着笑:“对对对,老苏说得在理!小禾快吃,别凉了。”
说着也往苏禾碗里夹了一筷子青菜,那敷衍劲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苏雪柔脸上的笑淡了,偷偷瞥了苏禾一眼,嘴角往下撇了撇。
苏禾抬头看了眼父亲,他眼神里带着点军人的严肃,没什么多余的情绪,倒像是在维护什么 “规矩”。
她垂下眼,轻声说:“谢谢爸。” 然后慢慢把那块肉吃了。
她心里清楚,这不是偏爱,只是父亲怕家里偏心得太明显,想拨正一下表面的平衡罢了。
果然,苏国栋又转向苏雪柔:“雪柔也是,高中关键期,别松懈。” 苏雪柔立马应得乖巧:“知道了爸”,笑容又挂回脸上。
饭后,苏国栋把林婉秋叫到阳台,压低声音说了几句。
苏禾隔着门隐约听见 “一碗水端平”“别让人看笑话”,林婉秋连连点头,脸上却透着点不以为然。
等苏国栋上班去,明面上的东西是没差太多了,可细处的偏心还在:苏雪柔的橡皮还是带水果香的,苏禾的依旧是擦着掉渣的普通款;苏雪柔的笔记本纸又白又滑,苏禾的还是糙得透墨的横格本。
苏国栋忙得脚不沾家,哪顾得上这些琐事。
要是以前的苏禾,说不定会因为父亲那点 “公正” 偷偷盼着,又因为母亲的偏心委屈;可现在的苏禾,早没什么波澜了。
她看着林婉秋那些小心思,甚至觉得有点可笑。
这点差别算什么?她系统仓库里的东西、黑市赚的钱,比这些金贵多了。
父亲偶尔的干预,不过是维持表面太平,她刚好借这个 “太平”,安安静静看书、攒钱,省得惹麻烦。
苏禾主动把水果让给苏卫民,换林婉秋一句 “小禾懂事”;穿最普通的白衬衫,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
她的心思早飞出了这个家,她要考大学,要自己的房子,要能说了算的日子。
就像院子里那棵老槐树,表面看着安安静静,根却在地下使劲往深处扎,拼命吸着养分,等着春天长新叶。
开学对她来说,不过是换个地方好好学罢了。
苏禾把翻旧的外语书、记满笔记的本子塞进新书包,新学期,得更努力才行。
九月初的风带了点秋凉,大院里的话题却热闹得很,全围着赵家转。
赵向阳要去上大学了,这可是大院里头一份风光事,比当初拿到推荐名额时还热闹。
赵家的门槛快被踏破了:赵父的老战友拎着酒来,老部下揣着点心匣子,邻居张婶、李姨也都带着水果上门,屋里坐得满满当当,茶杯添了一轮又一轮,瓜子皮嗑了一地。
赵父赵母脸上红扑扑的,嘴角就没下来过,忙着递烟倒茶,说话嗓门都比平时大了两度,那股子扬眉吐气的劲儿藏都藏不住。
赵向阳像换了个人似的:穿了件崭新的深色中山装,领口扣得严严实实,皮鞋擦得能照见人影,头发用头油梳得溜光,说话时腰杆挺得笔直,还刻意端着点文绉绉的腔调,那少年得志的轻飘劲儿,隔着老远都能感觉到。
苏雪柔几乎天天泡在赵家,比在自己家还勤快:赵母要倒茶,她抢着拿茶壶;客人要吃瓜子,她赶紧递盘子;说话时一口一个 “我们家向阳”,比如 “我们家向阳最爱吃这个”“我们家向阳去了大学肯定拔尖”,那模样,好像早就是赵家的儿媳,正享受着旁人羡慕的眼光。
她给赵向阳收拾的东西装了满满一网兜:崭新的牛皮纸笔记本,封皮上还写了 “向阳哥留存”;两支英雄牌钢笔,包得整整齐齐;甚至熬了好几个晚上,织了件厚实的灰色毛衣,说怕天冷。
还总拉着赵向阳叮嘱:“记得带点感冒药”“换季要及时添衣服”,恨不得把自己也打包进去,好像这样多做点,就能把自己和赵向阳的前程牢牢拴在一起。
赵向阳一开始还挺受用,可等自家那些见过世面的亲戚来,或者新认识的同学上门,苏雪柔过分殷勤的样子就有点让他不自在了。
这边赵家热闹,林婉秋看着眼热,就跟苏雪柔说:“你瞧瞧人家向阳,多给爸妈长脸!雪柔你也得加把劲,将来……” 话没说完,意思却明明白白,指望苏国栋也找找人,把苏雪柔也送进大学。
苏雪柔赶紧低下头,脸颊红扑扑的,嘴角却忍不住往上扬,细声细气地应:“妈,我会努力的。” 她心里门儿清,推荐名额金贵得很,光靠自己没用,还得靠父亲的面子。
苏国栋没接话,只顾着扒饭,等林婉秋说完,才从鼻子里 “嗯” 了一声。
他在部队待久了,更看重真本事,总觉得推荐上大学这事,人情味儿太重,不如考出来的成绩硬气。
但赵家正办喜事,他也不会泼冷水,等赵向阳过来敬酒时,才板着脸嘱咐:“上了大学就是进了新熔炉,得把真本事学到手,将来才能给国家做事。”
赵向阳立马站直了,大声应:“叔叔您放心!我肯定记着您的话,绝不辜负组织培养!”
苏禾自始至终没说话,安安静静吃着饭,好像旁边的热闹跟她没关系似的。
她心里却在想:赵向阳这一走,苏雪柔的心思肯定都放在盼信、琢磨怎么跟赵向阳联系上,自己耳根子说不定能清静不少。
大院里的风光是别人的,她的路得自己走 ,那些外语书、那些笔记,才是她的底气。
赵向阳走了,就像一阵风吹过院墙,没什么大不了的。
她甚至偶尔会想:等明年高考恢复了,凭真本事考大学的人多了,现在这些围着推荐名额热闹的人,到时候会是什么表情?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重生七五:真千金她只想搞钱暴富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