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之上,炮火撕裂了清晨的宁静。李俊立于船头,看着“大有”喷吐出的烈焰,心中并无波澜。
东海之上,黎明破晓,霞光染红了万顷碧波。一支悬挂着奇异旗帜(实为梁山与宋廷秘密约定的标识)的舰队,正悄然逼近日本博多港外的海域。这支舰队以李俊、童威、童猛率领的梁山精锐水军为主力,更有赵构及其麾下“五雷卫”携“大有”新式火器压阵,气势汹汹,志在必得。
远处,三艘日本关船(“黑龙丸”等)护卫着数艘商船(“日出丸”、“千鸟丸”等)正在例行巡航。他们很快发现了这支不明舰队,立刻发出警告信号,并摆出防御阵型。
李俊冷笑一声,令旗挥动。梁山舰队中几艘经过改装、配备了小型“大有”舰炮(早期雏形)的快船迅速前出。与此同时,五雷卫的精锐士兵也在甲板上列队,举起了手中的“大有”二十连发快枪。
“放!”赵构冷静下令。
顿时,海面上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轰鸣! “大有”舰炮喷射出火光与浓烟,实心铁弹呼啸着砸向日船,虽非每发必中,但其声势与威力已远超日军所见过的任何火器!
更可怕的是来自甲板的密集弹雨。“大有”枪连续射击,子弹如同疾风骤雨般泼洒向日船甲板。日军水手和武士们身着的竹甲、皮甲甚至简易铁片,在这等火力面前如同纸糊,纷纷中弹倒地,血染船舷。他们的弓矢根本无法企及宋军的射程,投石、焙烙玉等武器更显原始可笑。
这完全是一场超越时代的降维打击。日舰试图逼近接舷肉搏,却根本无法穿过那致命的弹幕。不过一刻钟,护航的关船便已伤痕累累,甲板上死伤枕籍,失去了抵抗能力。商船更是目瞪口呆,不敢妄动。
梁山水军趁势迅速靠近,抛出钩索,跳帮作战。面对残余的、已被吓破胆的日军,战斗很快结束。李俊成功地劫持了包括“黑龙丸”关船在内的所有倭国舰船。
初战告捷,舰队并未离去。李俊、赵构等人挟新胜之威,驱使着被俘的日舰作为前导,径直向博多港驶去。
港口守军远远望见自家船只归来,虽觉旗号有异,却未及深究。待舰队靠近,突然发难!甲板上的“五雷卫”和梁山弓弩手以精准的火力瞬间覆盖了码头区的哨所和零星守卫。
大队人马迅速上岸,以“大有”开道,如雷霆般横扫港区。零星的武士抵抗在连绵的排枪射击下迅速瓦解。宋军目标明确,直扑港务官署、仓库、了望台及最重要的——造船厂区。不到半日,博多港主要区域便落入李俊、赵构的控制之下。他们立刻依托地形和舰炮,构建防御工事。
消息传至京都,鸟羽天皇震怒异常,视为国耻。他即刻下令,集结京都附近以及九州诸藩的军队,由亲信大将率领,浩浩荡荡开赴博多,意图收复失地。
数日后,日军主力抵达博多外围。然而,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传统的冷兵器军队。宋军依托港口建筑和临时工事,构成了交叉火力网。
日军发动了传统的集团冲锋,武士们呐喊着向前冲杀。然而,等待他们的是——
“砰!砰!砰!砰!” “轰!”
“大有”枪械的连续射击声和零星舰炮的轰鸣再次响起。子弹如同割草般将冲锋的日军成片扫倒,炮弹虽不密集,但每一次爆炸都在密集的人群中造成可怕的杀伤和心理震撼。日军死伤极其惨重,却根本无法接近宋军阵地核心。
一连数日,日军发动了多次攻击,甚至尝试夜袭,但在绝对的火力优势和五雷卫、梁山精锐的严密防守下,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徒增伤亡,始终久战不下。博多港仿佛成了一个吞噬日军性命的无底洞。
眼见精锐损耗甚巨,国库空虚,士气低落,而宋军却似乎越守越稳(实则后勤压力亦大,但日军不知),鸟羽天皇及其幕僚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他们无法凭借武力夺回博多。
无奈之下,日方只得派出高级使团,请求和谈。
谈判桌上,赵构代表大宋(实为梁山及背后的秘密势力)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
1. 倭国须将其境内所有主要港口(如博多、堺、兵库等)及大型造船厂,全部交由大宋方面经营管理,倭国不得干涉。
2. 倭国须提供资金、木材、铁矿、粮食等物资,支持大宋在日港口及造船厂的运营与扩建。
3. 大宋正式成为倭国的领主国,倭国君主需受大宋皇帝册封,外交须与大宋协商,实质上沦为藩属。
4. 允许宋商自由往来贸易,允许宋国以及黑衣大食的宗教、文化在日传播。
这些条件几乎剥夺了日本的海权、经济命脉和部分主权。鸟羽天皇与公卿们虽倍感屈辱,然则武备不如人,形势比人强,在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恐吓下,最终不得不接受了大部分条款,签署了这份被称为《博多藩约》的不平等条约。
自此,日本的门户被强行打开,其重要的海港和造船能力被宋国势力掌控,开始了其作为大宋事实上的藩属国的时期。而大宋则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前进基地、现成船厂和大量资源,为其海上霸权和丝绸之路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赵构、李俊等人成功地将林冲的战略蓝图,化为了惊人的现实。
正是:
炮舰轰开锁国梦,藩书签就海霸权。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林冲君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