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情报分析,南国朝堂的动向
夜色如墨,将七皇子府的亭台楼阁都浸染得轮廓模糊。清心阁内,烛火却亮如白昼。
那方来自将军府的、丑得惊天动地的鸳鸯帕子,没有被丢弃,也没有被烧毁。它被柳惊鸿小心翼翼地展平,用两枚玉石镇纸压在书案的一角,仿佛是什么值得反复观摩的艺术品。
柳惊鸿并没有在看它。
她的面前摊开着一张巨大的京城舆图,上面用朱砂和墨笔标记着密密麻麻的符号。舆图旁,散落着十几张纸条,上面是绿萼这几日从各处搜集来的消息,字迹清秀,内容却五花八门。
“城西‘悦来客栈’的掌柜,前日被京兆府的人带走,至今未归。”
“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赵大人,称病三日未上朝。”
“翰林院侍读学士张公子,昨日在酒楼醉酒,与人争论边关战事,被巡城卫当场拿下,关了大半日才被家人领回。”
“宫里赏赐了淑妃娘娘新贡的东海明珠,却申饬了负责采买的内务府总管。”
这些消息,零碎、杂乱,就像市井街头的闲言碎语,毫无关联。任何一个听到的人,都只会当成戒严之下,京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绿萼在一旁安静地研着墨,她看着自家王妃时而拿起一张纸条,时而在舆图上画下一个小小的圈,时而又陷入长久的沉思,眼神专注得仿佛那张舆图就是整个天下。
她看不懂。她只知道,王妃让她去听,她就去听。去采买的路上,去跟王府其他院子的下人闲聊时,竖起耳朵,将所有听到的“新闻”都记在心里,回来再一五一十地复述给王妃。
王妃从不解释这些有什么用,也从不告诉她重点要听什么。她只说:“你听到的,就是我想知道的。”
这种无条件的信任,让绿萼心中既踏实,又有些莫名的惶恐。她感觉自己像是一根线,被王妃握在手中,探入了一个她完全无法想象的、深不见底的旋涡里。
“绿萼。”柳惊鸿的声音忽然响起,打破了书房的寂静。
“奴婢在。”
“今天你去取做新衣的料子时,听布庄的伙计说,禁军换防了?”
绿萼点头,努力回忆着:“是。他们说,原本驻守玄武门的羽林卫,调去守皇城了。玄武门换上了一批新面孔,据说是从城外京畿大营调来的。”
这又是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京城戒严,军队调动本就频繁。
柳惊鸿却拿起一支笔,在舆图最北端的“玄武门”上,重重画了一个叉。
她的脑中,那一张张零散的纸条,开始自动拼接、组合。
悦来客栈的掌柜,是兵部尚书的小舅子,客栈是兵部在城中传递消息的一个据点。
职方清吏司,负责全国舆图、军镇、关隘、将帅兵额等机密,郎中称病,在这个节骨眼上,是真病还是被“病”了?
翰林院的张侍读,其父是御史中丞,向来与太子一党不睦。他醉酒“失言”,被抓又被放,更像是一场敲山震虎的表演。
内务府总管,是淑妃娘娘的远房亲戚,淑妃是太子的生母。皇帝赏赐淑妃,却申饬她的人,这是典型的帝王心术,敲打。
最后,是玄武门的换防。羽林卫是京城禁军中的精锐,统领是太子太傅的侄子,是太子一党的核心武力。如今被调离京城最重要的门户,换上了皇帝更信得过的京畿大营的人。
一根根线,从不同的方向,最终都汇集到了一个点上。
兵部尚书。
太子,萧景辰。
柳惊鸿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
雁门关那一把火,烧得恰到好处。它不仅烧掉了南国边境的一道屏障,更重要的,是烧出了一道裂缝。一道从边关,一直蔓延到南国朝堂权力中心的裂缝。
皇帝震怒是真,但一个老谋深算的帝王,他的怒火从来不会白白燃烧。雁门关守将是兵部尚书的人,兵部尚书是太子的人。这把火的责任,无论如何也绕不开太子党。
皇帝正好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削去太子伸得太长的手。
拿掉兵部的眼线,让郎中“生病”,敲打太子的言官支持者,安抚太子的母亲同时给她一个警告,最后,收回京城门户的兵权。
一套组合拳,行云流水,精准狠辣。
朝堂之上,或许依旧风平浪静,兵部尚书和太子一党也必定在竭力周旋,试图将影响降到最低。但在水面之下,皇帝的刀,已经悄无声息地捅了进去,并且还在慢慢搅动。
兵部尚书,这个曾经在南国军方权势熏天的人物,他对军队的掌控力,正在被皇帝一点点地剥离。他头顶上那来自皇帝的信任,已经出现了肉眼可见的裂痕。
而这道裂痕,就是她一直在等待的机会。
柳惊鸿的嘴角,逸出一丝无人察觉的笑意。那不是得意,而是一个猎人看到猎物踏入陷阱时的冷静与专注。
北国的任务,是搅乱南国朝堂,为北国即将到来的南下争取时间和优势。炸毁雁门关,只是第一步。扳倒兵部尚书,让南国军方陷入一段时间的混乱和权力交替,才是这一步棋的真正目的。
现在,棋局正按照她预想的方向发展。
“王妃,您……”绿萼看着柳惊鸿脸上那抹一闪而过的神情,心里有些发毛。
柳惊鸿回过神,将手中的笔放下。她看向绿萼,目光清澈,仿佛刚才那个在心中掀起惊涛骇浪的分析者不是她。
“没什么。”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道缝隙。
晚风带着凉意吹进来,吹动了她的发丝。
“只是觉得,这京城的天,快要变了。”
绿萼顺着她的目光望出去,只能看到沉沉的夜色和远处模糊的屋脊轮廓,什么也看不出来。
柳惊鸿却仿佛能穿透这夜幕,看到那座金碧辉煌的皇宫,看到朝堂上的人心惶惶,看到兵部尚书府里的彻夜不眠。
一个人的失势,必然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崛起。权力的天平一旦倾斜,就会有无数只手伸出来,想要去扶,或者,是去推上一把。
她要做的,就是在那只最关键的手下面,再添上一根小小的杠杆。
“绿萼,”柳惊鸿转过身,声音平静无波,“明日开始,你不用再去打听那些街头巷尾的消息了。”
绿萼一愣:“那……奴婢需要做什么?”
柳惊鸿走到书案前,重新拿起笔,在一张干净的雪浪纸上,写下了三个字。
她将纸条递给绿萼。
绿萼接过来,借着烛光一看,上面写着——“宋清源”。
这个名字她有些印象,好像是……
“礼部侍郎,宋清源。”柳惊鸿淡淡地开口,像是在说一个毫不相干的人,“我要知道他的一切。”
绿萼有些不解。礼部?一个掌管祭祀、礼仪的清水衙门,跟兵部尚书,跟边关战事,八竿子都打不着。王妃为何会突然关注这么一个人?
“记住,是一切。”柳惊鸿的语气不重,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他每天去过哪里,见过什么人,家里的妻妾关系如何,最宠爱的儿子有什么喜好,甚至他府上养的那只猫,一天吃几条鱼,我都要知道。”
绿萼的心猛地一跳。
她看着柳惊鸿那双在烛火下显得格外深邃的眼睛,忽然明白,王妃布下的那张网,要开始收紧了。
而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的礼部侍郎,或许就是那张网上,一个谁也意想不到的,新的结点。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王妃杀疯了,王爷连夜扛她跑路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