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民心值预警:城市居民的怨言
办公室里,那张摊开的清源县城区地图,在白炽灯下像一张布满红色炎症的皮肤切片。
林枫指尖的温度,仿佛还残留着那个煎饼果子的温热,但他的心却被窗外那片看似璀璨的夜色,一点点浸凉。
他刚刚解决了一个县的“生死”问题,却发现人们开始因为“生活”而痛苦。
他一手推动了发展,发展却反过来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种感觉很奇怪,没有对手,没有明确的敌人,可处处都是壁垒。他像一个拳手,挥出一记重拳,打中的却是一团棉花,力道被吸收、被分解,最后消弭于无形,只剩下自己关节的酸痛和心中的憋闷。
就在他凝视着地图上那个被他画上重重问号的区域时,脑海中,那片沉静许久的系统界面,毫无征兆地发出了刺耳的警报。
【嘀——嘀——嘀——】
这声音不是物理层面的,而是直接响彻在他的精神世界,尖锐,急促,像心电监护仪上拉成一条直线的长鸣。
紧接着,整个系统界面都变成了醒目的橙红色,仿佛被注入了滚烫的铁水。一行加粗的黑色大字,以一种不容置疑的姿态,占据了界面的中央。
【民心预警:城市综合症初期爆发】
【预警内容:因交通拥堵、房价过快上涨、公共绿地缺失、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县城核心区居民幸福感呈断崖式下跌,怨声载道。对县政府的城市规划及管理能力,普遍产生不信任感与负面情绪。】
【预警等级:橙色(中度)。如不及时干预,区域民心总值有持续性、大幅度下降风险。】
林枫的瞳孔微微收缩。
他刚刚还在为那个轻微跳动的【+99】而心惊,系统就给了他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不是他的错觉,而是风暴来临前,气压的骤然降低。
橙色预警,中度风险。
这意味着,问题已经不是零星的抱怨,而是形成了一股足以撼动他民心基本盘的暗流。
“城市综合症……”林枫轻声念出这个词。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将身体的重量完全交给了椅子。警报声已经停止,但那片刺眼的橙红色,依旧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他并不意外,甚至有种“果然如此”的释然。今晚在车上看到的一幕幕,听到的那些抱怨,就是这冰冷警报最鲜活的注脚。
他想起了那个在车里狂按喇叭的司机,想起了那对望着楼盘广告叹气的年轻夫妻,想起了公交站台里被挤得面容扭曲的女孩。他们的痛苦是真实的,他们的怨气也是真实的。
之前搞教育、搞医疗,他面对的是清晰的“短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敌人”——落后的观念、陈旧的设备、僵化的体制。他可以精准地找到病灶,然后兑换系统道具,快刀斩乱麻。
可现在呢?
交通拥堵的敌人是谁?是每一个买了车,希望道路畅通,却又成为拥堵一份子的人。
房价高企的敌人是谁?是那些希望房价下跌的刚需购房者,还是那些倾尽家财刚刚“上车”,祈祷房价继续涨的家庭?是那些依靠土地财政发展城市建设的政府部门,还是那些为县城贡献了大量税收和就业的开发商?
这是一个由无数个体的“合理诉求”交织而成的死结。每个人都没错,但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林枫甚至生出一个有些荒诞的念头:自己费尽心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让农民赚了钱;又费尽心力搞好教育和医疗,让县城变得宜居。结果,赚了钱的农民和向往宜居生活的人们,一股脑涌进城里,买房、买车,然后一起把他缔造的这个“美好新县城”堵死。
这算不算一种黑色幽默?
他睁开眼,没有去看桌上那些关于城市建设的官方报告,那些报告上的文字,此刻显得格外苍白无力。他转而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熟练地输入了一个网址。
清源县本地生活论坛——“清源吧”。
这是县里最热闹的网络社区,比县政府的官网热闹一百倍。这里没有歌功颂德,只有最原始、最鲜活的柴米油盐和喜怒哀骂。
他刚点进去,一片乌烟瘴气的帖子就扑面而来。
置顶的一个热帖,标题血红加粗:【堵堵堵!清源县是不是可以改名叫“堵城”了?今天你堵在路上了吗?】
发帖人Id叫“路怒的蜗牛”,头顶的民心值是【-55,烦躁\/愤怒】。
“家住城南,公司在城北,六公里的路,今天开了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啊!我爷当年从村里走着进城,也比我这四个轮子的快!@清源交警,你们除了贴条还会干啥?建设路和解放路交叉口那个红绿灯,能不能智能一点?绿灯三十秒,红灯三分钟,设计师是拿脚设计的吗?”
下面跟了上百条回复。
“楼主淡定,我今天在菜市场门口堵了二十分钟,眼睁睁看着我前面那辆车里的大哥,把一整份报纸都看完了。”
“何止是路口,我们小区门口都成停车场了!天天有车堵门,消防车都进不来!跟物业说了八百遍了,没人管!”
“别提了,自从‘中央公馆’和‘翰林学府’那几个盘交房,咱们这片儿的车流量直接翻倍,路还是那条路,能不堵吗?”
林枫的目光扫过这些Id,他们头顶的民心值,无一例外,全是刺眼的红色负数,从-30到-60不等,汇成了一片抱怨的海洋。
他点开另一个热帖,标题同样触目惊心:【房价两万!清源县,一个正在掏空六个钱包,逼走年轻人的地方!】
发帖人Id“望房兴叹”,民心值【-70,焦虑\/无力】。
“本人,95后,和女朋友在清源工作三年,两个人月薪加起来一万出头,不算低了吧?可我们连首付的边都摸不着。看了城西那个新楼盘,最便宜的一套小三居,首付要四十多万。我爸妈在乡下种了一辈子地,我爷爷奶奶的养老钱全拿出来,都不够!我就想问问,这房子是盖给谁住的?我们这些外地来建设清源的年轻人,是不是活该一辈子租房?”
这篇帖子,比上一篇更加沉重,回复里充满了迷茫和绝望。
“我也是,本来打算今年结婚的,现在彩礼没谈拢,房子又买不起,女朋友天天跟我吵架,估计要黄了。”
“呵呵,我同学去年咬牙上了车,现在每个月房贷八千,两口子连顿火锅都不敢吃,天天在家啃馒头。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美好生活’?”
“走了走了,准备去隔壁市看看机会了,清源留不住我这种穷鬼。”
林枫一言不发地翻看着,鼠标滚轮的每一次滑动,都像是在翻阅一本城市病症的诊断书。
还有一个帖子,虽然没那么火,却让林枫的心沉得更深。
标题是:【我们的小区,快变成水泥森林了,最后一块草坪也要被铲掉盖停车位了!】
发帖人是个叫“想看星星的妈妈”的业主,民心值【-45,失望\/无奈】。
“当初买房,就是看中了小区里那片大草坪,想着以后能带孩子在上面跑跑跳跳,放放风筝。结果呢?入住三年,眼睁睁看着小区里的车越来越多,绿化带改成了停车位,现在连最后这块草坪都不放过!物业贴了通知,说要响应业主需求,解决停车难问题。可我孩子的需求呢?我们这些想下楼透透气的居民的需求呢?以后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只能在水泥地上长大了?”
林枫的指尖在触摸板上停住了。
他仿佛能看到那个年轻的母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一个字一个字地敲出这段文字时的无奈和心酸。
他关掉网页,电脑屏幕暗了下去,映出他自己那张疲惫而凝重的脸。
报告是冰冷的,数据是抽象的,但这些论坛上的文字,每一个字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人,一段被辜负的期待。
他之前为那个【+99】的民心总值而欣慰,现在想来,只觉得讽刺。那个总值,掩盖了太多结构性的问题。它就像一个平均分,虽然好看,却无法体现出那些“差生”的痛苦。而现在,这些“差生”的抱怨,已经开始拉低整个班级的平均分了。
“叮铃铃……”
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是司机小张打来的。
“县长,您还没走啊?要不要我过来接您?”
“不用了,你先回去吧。”林枫挂了电话。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俯瞰着这座由他亲手点燃了发展引擎的城市。远处的霓虹依旧闪烁,车流汇成的光河缓缓流淌,从高处看,一切似乎井然有序,甚至有些壮观。
可只有他知道,在这片壮观的光河之下,有多少拥堵的节点,有多少焦躁的鸣笛,有多少被困在原地动弹不得的灵魂。
他不能再坐在办公室里看地图,也不能再坐在车里隔着玻璃观察城市。
他要下去。
亲自走进那片光河,走进那些拥堵的节点,去感受那份焦躁,去倾听那些被困者的声音。
林枫转身,脱下身上那件略显正式的夹克,随手搭在椅背上。他从衣柜里找出一件最普通的深色冲锋衣换上,又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几乎没用过的旧钱包,把几张零钱和身份证塞了进去。
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不像副县长,更像一个刚刚下班,准备挤公交回家的普通上班族。
这样,很好。
他关上灯,走出了办公室。他没有走向电梯,而是走向了楼梯间。
明天,他不去坐那辆桑塔纳了。
他要去坐一次早高峰的8路公交车,去那家即将被铲平草坪的小区里走一走,去那个房价两万的售楼处,当一个买不起房的“客户”。
不作为林县长,只作为林枫。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