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民心触动:文化自信的召唤
电话挂断,听筒里的忙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回响,显得格外突兀。林枫放下手机,目光重新落回办公桌上那两摞泾渭分明的卷宗。
左边是文广旅局连夜整理的《清源县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纸张崭新,字迹清晰,但内容却触目惊心。那一个个“差”与“较差”的评级,像一道道愈合不了的伤疤。
右边是鸿远集团的老城改造项目卷宗,纸页泛黄,图纸精美。那一张张效果图上,未来的商业综合体流光溢彩,霓虹闪烁,承诺着一个繁华、现代、高效的未来。
一个在悲鸣,一个在许诺。
林枫的指尖从冰冷的桌面划过,脑海里不受控制地浮现出白日里的一幕幕。
古长青老人手绘地图上,那大片大片代表着“消亡”的红色;银匠赵铁山师傅谈及手艺传承时,那一声无奈的叹息;老宅深处,那位对着空墙唱戏的老太太,孤独而倔强的身段。
最后,画面定格在山陕会馆的石阶上。那位白发老人摩挲着石柱,眼神里是【-60,痛心\/不舍】的留恋。而与他擦身而过的年轻人,头顶是【-30,漠视\/无感】的淡漠。
两种截然不同的民心值,像两股方向相反的暗流,正在这座城市的基底之下悄然撕扯。
林枫一直以为,民心是可以通过修路、建校、盖医院来凝聚的。只要让百姓的日子过得更舒坦、更富足、更有保障,民心自然会水涨船高。他之前的所有工作,也都是遵循着这个逻辑。
可现在,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可能忽略了某种更深层、更根本的东西。
一个地方的百姓,为什么会认同这个地方?为什么会以身为这里的人而自豪?
是因为这里的路修得比别处宽,还是因为这里的楼盖得比别处高?
或许是,但绝不仅仅是。
更重要的,或许是因为,这里有他们爷爷的爷爷曾走过的青石板路;是因为他们从小听到大的独特乡音;是因为那些只属于这里的,关于一座塔、一座庙、一座牌坊的传说。
这些东西,共同构成了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它看不见,摸不着,却像空气一样,维系着所有人的精神归属感。
当老一辈人看到这些记忆的载体在风雨中飘摇,在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颤抖,他们感到的不仅仅是“痛心”,更是一种身份被剥离的恐慌。他们是谁,他们从哪里来,这些问题的答案,正随着那些老建筑的消亡而变得模糊。
而年轻一代的“漠视”与“无感”,则更让林枫感到一阵寒意。他们不是坏,他们只是不知道。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那座“破房子”里曾上演过三天三夜的大戏;那门楼上的砖雕,藏着什么样的典故;那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曾是几代人赖以为生的荣耀。
文化的传承,在这里出现了断层。
祖辈的历史,成了与他们无关的故事。没有了这份根植于脚下土地的记忆,他们又如何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一个连自己的过去都不了解、不尊重的人,又怎能挺直腰杆,自信地走向未来?
林枫想起了陈建国对他的评价:“你是在为清源县的未来发展,打基础,立框架。”
他忽然惊觉,如果一个地方的文化根基被挖断了,那他之前所做的一切,教育、医疗、城建……这些所谓的“框架”,都将是建立在沙滩之上。没有灵魂的城市,发展得再快,也只是一个虚胖的巨人,风一吹就散了。
【区域民心总值(清源县):+99(稳定)】
系统界面里的这个数字,此刻看起来竟有些刺眼。这个看似圆满的数字,是建立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的。它很稳固,但也很脆弱。系统那冰冷的预警已经说明了一切,一旦山陕会馆倒下,这个数字将迎来一次剧烈的震荡。
这不是节外生枝,这是釜底抽薪。
林枫拿起右边那摞卷宗,翻开了鸿远集团的规划效果图。巨大的玻璃幕墙,时尚的品牌LoGo,在庭院里喝着咖啡的俊男靓女……一切都显得那么光鲜,那么诱人,却又那么的千篇一律。这样的商业街,在全国任何一个三线城市都能找到翻版。
他仿佛能看到,未来的某一天,一个清源的年轻人,指着这片商业区,对他远道而来的朋友说:“看,这是我们这儿最繁华的地方。”
朋友问:“这里以前是什么?”
年轻人想了想,茫然地摇头:“不知道,好像……就是一片破房子吧。”
想到这个画面,林枫的心猛地一沉。
他不能让这样的未来发生。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了。
“请进。”
门被推开,文广旅局的何平局长带着一个瘦高的身影走了进来,正是古长青。
老人依旧穿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旧外套,镜片后的目光扫过林枫的办公室,最后落在他桌上那两摞卷宗上,眼神里带着一丝不易察失的讥诮。
“林县长,这么晚把我这个老头子叫来,是想好了让我签哪个字的‘专家意见’了吗?”古长青的开场白,一如既往地不客气。
一旁的何平局长尴尬得直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他不停地给古长青使眼色,可后者却视而不见。
林枫没有生气,他站起身,绕过办公桌,亲自给古长青搬来一把椅子。
“古老师,我请您来,不是让您签字的。”林枫看着他,语气平静却异常认真,“我是想请您,和我一起,打一场仗。”
古长青愣住了,他审视地看着眼前的年轻人,浑浊的眼珠里第一次出现了警惕和不屑之外的情绪。
“打仗?”他哼了一声,“跟谁打?跟推土机打,还是跟常委会的决议打?”
“都打。”
林枫的回答,只有两个字。
他伸手指了指桌上那份鸿远集团的规划图:“古老师,您看这张图,他们想用这个,换掉山陕会馆,换掉我们清源县的记忆。”
古长青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当他看到那张流光溢彩的效果图时,嘴角撇出一丝冷笑:“这不奇怪。金元宝,总是比老砖头更好看。”
“可我不这么觉得。”林枫收回手,目光灼灼地看着古长青,“我今天走遍了老城,我看到了赵铁山师傅的银凤钗,听到了李家祠堂的故事,也感受到了您那张手绘地图的分量。”
“我认为,那些老砖头、老手艺、老故事,才是我们清源县最值钱的宝贝。它们是我们的根。一个没有根的城市,赚再多钱,也是个空壳子。”
古长青脸上的讥诮,一点点凝固了。他扶了扶眼镜,镜片后的目光,第一次正视起眼前这个年轻的副县长。
林枫重新走回办公桌后,拿起那份崭新的《清源县历史文化遗产普查报告》,递到古长青面前。
“古老师,这是我今晚请您来的第一个目的。”
“明天上午,县里要开一个文化遗产保护的座谈会,我把县里能请到的文化人、老匠人、老居民代表都请来了。我希望您能作为专家,在会上,把这份报告里的每一个字,把您那张地图上的每一个故事,都原原本本地讲给所有人听。”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清源县的家底,到底是什么样。我们正在失去的,到底是什么。”
古长青没有接那份报告,他的目光死死地盯着林枫,像是在辨别他话里的真伪。
“然后呢?”他沙哑地问,“讲完了,大家一起痛心疾首一番,然后各自回家,等着推土机开过来?”
“不。”林枫摇了摇头,他拿起另一边那份泛黄的卷宗,轻轻拍了拍。
“讲完之后,我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一件事。”
“鸿远集团的老城改造项目,暂缓。县政府将牵头,联合专家、学者、社会各界,重新对清源县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和规划。”
古长青的呼吸,瞬间停滞了。
他那双看过太多失望的眼睛,猛地睁大了。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