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收获盘点:文化软实力的显着提升
县委书记陈建国办公室的窗户,正对着县政府大楼前那片小广场。冬日午后的阳光,穿过玻璃,暖洋洋地洒在他摊开在桌上的那份《中州日报》上。
报纸的油墨香,混着他茶杯里飘出的淡淡白毫银针的香气,在空气中交织。
他已经把高强那篇《“场景思维”下的文化破局》读了三遍,每一个字都细细品味过。尤其是结尾那句“守护一座城市即将熄灭的炉火”,让他这个在清源工作了半辈子的老干部,都感到一种久违的、发自肺腑的触动。
秘书小王送进来的那份新报告,就静静地躺在报纸旁边。封面上“关于成立‘清源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的请示报告”一行字,和下面那个熟悉的署名“林枫”,让陈建国脸上露出一丝哭笑不得的神情。
这小子,简直就是一台上了发条就停不下来的永动机。
南薰老街那边的炉火刚烧旺,游客的脚步声还没踏热乎,他已经把下一口大锅给稳稳当当地架起来了。
陈建国拿起桌上的电话,按了个短号。
“让林枫同志来我办公室一趟。”
不一会儿,林枫就敲门走了进来。
“书记,您找我。”
“小林啊,坐。”陈建国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没有急着开口。他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清秀,沉稳,眼神里没有半点因为省报点名表扬而生出的骄矜之色,平静得像一汪深潭。
“省报的墨迹还没干透呢,你这儿又给我递上来一个烫手的山芋。”陈建国放下茶杯,拿起那份新报告,在手里掂了掂,半开玩笑地说道,“怎么,我们清源县的干部队伍里,就你一个人能干活?还是你小子一天不给我找点事,就浑身不舒坦?”
林枫笑了笑,没接这个话茬,只是很自然地拿起桌上的暖水瓶,给陈建国的茶杯续上水。
“书记,我是怕您闲着。”
“我闲着?我倒想闲着!”陈建国哼了一声,嘴角却忍不住上扬,“昨天省里开文旅工作会,点名要我们清源做经验介绍。几个兄弟县的书记县长,电话都快把我手机打爆了。一个个酸溜溜的,拐弯抹角地问我,从哪个旮旯里淘换来你这么个宝贝。”
“是书记和赵县长领导有方,我只是个执行者。”林枫把话说得很规矩。
“少来这套虚的。”陈建国摆摆手,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里带着几分好奇,“我问你,那个高强,你到底给他灌了什么迷魂汤?他那支笔,可是出了名的不留情面,能把白的说成灰的。这次居然肯这么不遗余力地给你唱赞歌,连我都没想到。”
“我没给他灌迷魂汤,只是请他吃了碗馄饨,看了场戏。”林枫的回答很实在。
“一碗馄饨,一场戏?”陈建国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
林枫接着说:“真金不怕火炼。我们做的事情,如果自己都觉得站不住脚,那包装得再好,也经不起他那支笔的戳。反过来,我们做的事情,每一件都实实在在,都经得起老百姓的检验,那就不怕任何人来看,不怕任何人来写。”
陈建国靠回椅背,发出一声长长的感慨。
“真金不怕火炼……说得好啊。”他看着林枫,“你知不知道,你这次点燃的,不只是一条老街的炉火。”
他拿起报纸,“这篇文章出来之后,不光是市里,省里好几个和我们情况类似的资源型县市,都派人来电,想要组团来我们清源学习‘南薰老街模式’。你给清源找到了一条新路,一条能让我们挺直腰杆的路。”
林枫静静地听着,心中却在悄然打开系统面板。
【区域民心总值:+99(峰值稳定)】
【子板块‘文化自信’民心值:+85(持续增长)】
【子板块‘政府公信力’民心值:+88(显着提升)】
他能清晰地看到,整个清源县的地图上,笼罩着一层前所未有的温暖金光。无数代表着民心所向的绿色光点,从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升起,汇聚成河。
他仿佛能看到,赵铁山师傅的银坊里,那位新收的年轻徒弟正满头大汗地练习着锤打的基本功,赵师傅在一旁叼着烟嘴,眼神严厉,嘴角却藏着笑意。老人头顶的民心值是【+98,传承\/欣慰】。
他能看到,那个辞职回乡开咖啡馆的年轻人,正在和隔壁竹编店的李大爷研究一款新的竹编咖啡杯托,两人为是用细篾还是粗篾争得面红耳赤。年轻人头顶的民心值是【+82,归属\/奋斗】。
他还能看到,无数普通的清源市民,在谈论起南薰老街时,脸上那种不自觉流露出的骄傲和自豪。他们头顶的民心值,普遍从过去的【+20,无感\/平常】跃升到了【+65,惊喜\/骄傲】。
这种变化,比任何文件上的数据,任何领导的表扬,都更让林枫感到踏实和满足。
“小林,你这次立了大功。”陈建国的声音将林枫从思绪中拉了回来,“不只是为清源立功,也是为你自己,铺就了一条更宽的路。省委组织部的张副部长,省委宣传部的李部长,都已经知道清源有个叫林枫的年轻人了。”
陈建国的话点到即止,但其中的分量,林枫完全听得懂。这意味着,他的名字,已经进入了省一级领导的视野。民心天梯的作用,正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为他扫清前路的障碍。
“谢谢书记栽培。”林枫由衷地说。
“栽培你,也是在栽培清源的未来。”陈建国欣慰地笑了笑,然后话锋一转,将那份关于营商环境的报告拿了起来,脸上的表情重新变得严肃。
“好了,喜报完了,功也表完了。现在,该说说你惹的新麻烦了。”
他用手指敲了敲报告的封面,“这个‘营商环境’,你又打算怎么个‘优化’法?我可提醒你,南薰老街的项目,你动的,是开发商的蛋糕,是商业利益。虽然有阻力,但我们占着‘文化保护’的大义,师出有名。”
陈建国的目光变得深邃起来。
“可这优化营商环境,你动的,是县里某些部门的权,是某些人手里攥了几十年的印把子。这可比动开发商的钱,要难得多。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可动人权力,那就是在刨他的根。你这报告里提的‘一站式服务’、‘审批权集中’,这每一步,都是在割肉啊。”
办公室里的气氛,随着陈建国的话,渐渐凝重起来。阳光依旧温暖,但空气中似乎多了一丝山雨欲来的凉意。
“书记,清源要发展,要吸引更多更好的企业来投资,这块硬骨头,就非啃不可。”林枫的语气依旧平静,但眼神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水浅了,留不住大鱼。我们的‘庙’门槛太高,香火钱收得太杂,再好的菩萨也请不进来。”
“好一个‘水浅留不住大鱼’。”陈建国点了点头,他欣赏的,就是林枫这种总能把复杂问题说到点子上的透彻。
“那你打算怎么把这水搅深?先从哪个部门开刀?”陈建国看着林枫,眼神里带着一丝考量,也带着一丝藏不住的期待。
林枫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书记,您觉得,现在咱们县的企业,最怕的是什么?”
陈建国沉吟片刻:“怕政策变,怕办事难,怕被吃拿卡要。”
“说到底,是怕‘不确定性’。”林枫一语道破,“他们不怕按规矩交税,但怕规矩天天变。他们不怕审批流程多,但怕每个流程都没有明确的时间表。所以,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动他们的权力,而是给所有权力,都装上一个‘计时器’。”
“计时器?”陈建国来了兴趣。
“对。”林枫的眼中闪过一道光,“我要在县行政服务中心,试点推行‘超时默认’和‘容缺办理’制度。”
“什么意思?”
“‘超时默认’,就是任何一项行政审批,我们都根据法律法规,给它设定一个明确的办结时限。比如,一个营业执照的办理,法定时限是十五个工作日,我们就承诺五个工作日办结。如果到了第五个工作日,相关部门还没有给出‘批准’或‘不批准’的明确书面意见,系统就默认‘批准’,自动生成许可文件。”
“嘶——”饶是陈建国,听到这话也忍不住吸了口凉气。
这哪里是装计时器,这简直是给每个审批岗位都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那‘容缺办理’呢?”
“就是企业来办事,如果主要申请材料齐全,但一些次要的、非核心的材料暂时缺失,只要企业写下承诺书,承诺在规定时间内补齐,我们就先予以受理和审核,甚至先行发证。不能因为一颗图章,耽误一个项目的落地开工。”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陈建国看着林枫,感觉自己像是在看一个怪物。
这个年轻人,总是能想出一些闻所未闻,却又直击要害的招数。这两招一旦推行,等于彻底颠覆了“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传统官僚逻辑,将压力完全转移到了政府部门自己身上。
可以想见,这将会引起多大的震动和反弹。
“你知不知道,这么干,会得罪多少人?”陈建国沉声问。
“我知道。”林枫点头,“但我也知道,这么干,会赢得多少企业的心,会给清源带来多大的发展机遇。”
陈建国没有再说话,他只是缓缓站起身,走到那张巨大的清源县经济地图前,目光在上面那些代表着现有企业的红点和蓝点上,停留了很久。
许久之后,他转过身,重新看向林枫,眼神里是一种复杂难明的情绪,既有担忧,更有决断。
“我让赵县长,全力配合你。”他一字一句地说,“人、财、物,县政府给你兜底。但是,你也要答应我一件事。”
“书记请说。”
陈建国拿起桌上那份刚刚被他签了字的报告,递给林枫。
“这把火,你既然点起来了,就不能让它熄了。不管遇到多大的阻力,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必须给我烧旺了,烧出个名堂来!”
林枫接过报告,那薄薄几页纸,在他手中却重如千钧。
他抬起头,迎向陈建国的目光,郑重地点了点头。
“保证完成任务!”
就在林枫走出书记办公室的同时,县政府几家实权部门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几乎在同一时间,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
“喂,听说了吗?姓林的那个愣头青,又要搞新名堂了!”
“优化营商环境?我看他是想优化我们手里的权!”
“超时默认?他以为他是谁?这要是搞砸了,责任谁来负?”
“等着瞧吧,这小子动了所有人的奶酪,看他这次怎么收场!”
一场针对林枫的无形风暴,正在清源县的权力中枢,悄然酝酿。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品书中文(m.pinshuzw.com)官场:我能看到民心值更新速度全网最快。